《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连载一)
[美]戴维·迈尔斯 著 侯玉波 乐国安 张智勇等 译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相互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讨论的学科
个人理解:
社会是由人与其他客观存在组成的,但是关键因素是人,社会心理学,其实就是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1.1 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我们的社交生活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
个人解读:
我们的社会行为并不仅仅取决于客观环境,在客观环境影响之下,每个人基于自己的心理,都会做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的心理(包括了态度,信念等等)多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为的不同
1.2 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观点
1.2.1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
个人理解:
我们每个人既有对于他人的看法,我们处于他人的判断与看法,决定与其接触的行为;我们同时也有对自己的看法。基于这些看法,我们得到了自己的行为处事方法,进而构建了社会现实。
1.2.2我们的社会直觉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有些时候是很危险的
个人理解:
直觉,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的判断;人的思维都要经过两重加工,一重是有意识地,经过思考的,另一部分就是直觉,是无意识的。直接有时候会给我们适当的恐惧,有时候有会让我们误判自己,错误解读自己。
1.2.3社会影响塑造行为
个人理解:
社会影响,是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对这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响其实在塑造着我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1.2.4个人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
个人理解: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是由于不同的性格倾向塑造了不同的行为;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面对不同事物时,也会有不同的行为,这是因为个人态度塑造了行为。
1.2.5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性行为
个人理解:
人类是天生和后天共同作用的产物,有祖先遗传的心理反应也有后天形成的;同时,即使是后天的反应,可能也会由大脑某个区域负责的。心与身是一体的。
1.2.6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个人理解:
将社会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阐释生活,指导生活
2.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2.1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
个人理解:
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着眼于大团体,社会大趋势的发展及其社会原因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社会中,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诱导因素
2.2 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
个人理解:
虽然两者均在研究个人,但是人格心理学着重研究个人因素,而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社会情境,其他人对个人的影响。
2.3 解释的不同层面
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学科只是屈从了人类的软弱而已。
个人理解:
看上去,社会心理学与别的学科在研究不同的方向,其实,他们所研究的都只是知识的一部分,从不同的互补的角度将其综合起来,便是真正的完整的知识。
3.社会心理学与人类价值观念
3.1 价值观直接影响心理学的方式
个人理解:
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往往是社会价值取向所关注的的问题,反应社会历史;其次往往参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自身价值观,很有可能,他们就代表了一类价值观;最后,价值观正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他的产生,改变。对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而言,它并不能区别价值观的正确与否。
3.2 价值观间接影响心理学的方式
3.2.1科学的主观性
我们所认知的科学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客观存在,它是结合客观与人类意识的产物,人们在研究科学时,总是会不察觉地带上附带自身态度和价值观的滤镜。
3.2.2隐含价值观的心理概念
高自尊和自我防御,福利和救济,这些概念很有可能说的是同一件事物,但是不同的词汇实际上就暗藏了价值取向,存在着隐含的价值观。即使著书的作者,他所描述的知识中,也隐含着他的价值观。
3.2.3“是”与“应该”间无通途
“这是什么”,表述的更多是客观事实,而“这应该是什么”则带有主观判断;科学具有主观性,我们就应该多听取带有不可避免偏见的言论,从而综合考虑,系统性的尽可能消除偏差。
4.我早就知道了:社会心理学不过是常识而已吗
我早就知道了,这不过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在事情发生后去分析事情,远比在事情发生前预测事情简单不知道多少倍,而在事情发生前,依靠一些迹象去预测正式社会心理学的任务。
5.研究方法: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5.1 假设的形成与验证
提出可验证的理论预测(即假设),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的结果,提出更有效并且更加具有普适性的理论。
5.2 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
5.2.1相关研究:
通常是在真实环境下进行研究,较为开放,通常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影响因素,其结果仅仅只能证明因素是否可能具有关联,而无法确认因果关系,因为改变的因素太多了。
5.2.2“相关”对“因果”
相关研究最大的优势是其实验环境的真实性,可以考察诸多难以实验控制的因素;缺点在于研究结果的模糊性,无法解释因果关系
5.2.3调查研究
随机研究:可以得出最具代表性的结果
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当随即研究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明显的局限性,那么随机研究的样本就不那么具有代表性了
问题的顺序:当问题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时,回答了前一个问题的调查对象很有可能做出一个与前一个回答有因果关系的回答,而不是自己真正的回答
问题的选项:问卷中的选项设置,很有可能会影响调查对象的选择,导致不同答案设置中,某一选项的占比差别巨大
问题的措辞:传达一样的消息,但是可以由多种不同的问法,也会给人造成差别很大的感受,比如“禁止和不允许”,默认“愿意和不愿意”这些都会给人造成巨大的感受差别
调查者可以利用这些手段“框定选项 ” 获得接近他们预期的调查结果。
5.3实验研究:
控制一些影响因素,营造理想环境,观察控制因素对别的因素的影响
5.3.1控制:变量的操纵
控制一个或者多个自变量的同时,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或者随机分配)
5.3.2随机分配:重要的平衡仪
用统计的力量尽可能消除差距影响
5.3.3试验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5.4 从实验室推广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