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投稿》 27. 6.4 艾拉 一个神圣而又平常的下午:我顶着烈日前往一家报社。 这是我第一次去投稿。 刚进入办公大楼,是一派有点熟悉熟悉的老旧公具布局,坐在座位和站着谈论的百姓像是房间里的装饰品。 房间里不但没有香气,倒是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就像是生了朽的木头发出来的。 我环顾四周,然后去找一个正在坐着不知道干嘛的公职人员搭话:“姐姐,姐姐,我想问一下这里能不能投稿?” 她穿着一身制服看起来就像是别人的衣服,一脸态度不耐烦,还有点急切地告诉我去二楼。 “好像是国家欠她七万磅,而欠款的根源在于我们。” 我转身走上楼梯到达第二层,又向一个类似的人打听了一下。她告诉我去六楼。 步步高升。 六楼梯口对应着一扇敞开的门,我短暂踌躇了几下就进去了。 我向一个办公桌前的小哥哥询问是否能投稿。 他说可以。他的脸有点粗糙,发红,可能是一名刚上任不久的科员。 接着他招呼我先坐,自己规规矩矩地去往内室找领导。 我在一个黑皮沙发上坐着,熟悉的沙发样式使我感到像坐在了棺材上。 沙发身旁有个茶几,上面放着两摞报纸,纸质和版面内容跟三十年前相差无几。 不久,出来了一个年龄三十左右的女人——应该是编辑一类的身份,显然男领导派她来会会我的,但不知是不是共产党员。 我从一踏进这栋楼就一直怀疑这个报社是否还发行报纸,有没有倒闭或者至少是生意惨淡。 对我来说,满腹文采,怀才不遇是不可接受的。 然后我们简单谈论了一下——她向我介绍了工作上的内容…… 随着谈话的进行,在她停下的片刻,我支支吾吾,试探性地提到“哲理性”三个字。小编听到后连忙拒绝说不。 这个编辑小姐姐看起来面相十分善良,对待我的态度也很好,是一副地道的烟台人长相。 她小心翼翼地问我有啥需求,没等我回答她就声明没稿费。 我说:“没事,能发表就行。有些文章手稿没整理好,先加个联系方式,等弄好了发给你。” 她边解释着边答应了,又重申了一遍不能反党一类的语句。 “嗯。我知道。”小作者也没敢说“宣传一下思想”几个字。 临走时她送给我几份报纸,几乎是塞给我的。因为我并不想要,那上面的内容不但我刚才一眼就看完了。在十年前我就看过了,同样的报纸在老家的放杂物堆的小仓库房的一个柜子上层还堆积着,估计早就发霉了。 我忍不住觉得自己受到的待遇像是领导,不知道她是害怕我还是想挽留我…… 我骑着熟悉又陌生的单车沿被烤得热乎乎的柏油路,往书店赶。由于没拿袋子就把报纸塞在车上的一个缝隙,后来掉在马路上了。 我没有感到很意外,所以也没去捡—— 过了两天,编辑姐姐婉拒了我的稿件并声明他们是党报。 我表示理解,于是继续找更大更好的出版社了。 在此刻,还期待是否会有人偶然捡到那几份报纸,翻开看到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