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诞生(二)之从《万叶集》所见的日语开发

刚诞生时的日语
从《万叶集》中可以看到日语刚诞生时的样子。《万叶集》20卷的大部分都是由8世纪奈良时代的歌人大伴家持编纂。《万叶集》卷七当中,有许多出自《柿本朝臣人麿(mi三声)歌集》的和歌,从倭语的写法看来,应该是最久远的和歌。
例如“天海丹,云之波立。月船,星之林丹,榜隐所见”这一首歌。这些汉字的日语读法是“あめのうみに、くものなみたち、つきのふね、ほしのはやしに、こぎかくるみゆ。”这首歌最初的“あめ・の”只用了一个“天”字来意译,包含了助词“の”。接下来的“うみ”是直接意译为“海”,助词“に”则用“丹”字表示。这个“丹”是假借字,是利用倭语称“红土”为“に”的写法。接下来的“くも・の”是“云之”,倭语助词的“の”是也能够汉字助词的“之”来表示的。
倭语的东是有词尾变化的,而汉字的词尾则没有变化。因此,“なみ・たち”的“たち”仅用汉字写作“立”,没有特别写出语尾的“ち”。“こき”的“榜”和“かくる”的“隐”,也仅用意译汉字书写,没有特别写出词尾。
最后的“みゆ”也是倭语的动词,但若仅用“见”一字书写,则无法区分到底是能动态的“む”(見る[miru]看),还是被动态的“みゆ”(見える[mieru]看见)。为了表达这是被动式,于是找出汉字助词的“所”,写作“所见”,读作“みゆ”。
柿本人麿是日本建国之初,在天武天皇、持统天皇、文武天皇之下为官之人,也是《万叶集》中最早期的歌人。这种以柿本人麿书写的《歌集》表示法,就是讲倭语单字意译之后的汉字,依照倭语的语顺排列。虽是意译,但也会使用假借字。其最大的特征是关于动词变化的词尾,并不将音译汉字书写出来。另外,关于助词,有时候会用汉字助词来意译,有时候则不会。这个阶段的文体,完全可以称这种写法是中文的一种。
这是源自中文、进入发展第一阶段的日语。
----节选自冈田英弘《日本史的诞生》
欢迎关注知乎专栏:青森日本语教室
公众号:青森日本语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