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没死透,也别救了,器官捐了!”23岁河南女老师的死,但愿能救下小学教育
悲剧还是发生了,23岁的女教师,入职不到3个月,就从6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花一样的生命。
遗书曝光后,每一个字都戳中我们的内心。

“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如果要是没有死透,也别救了,就把器官捐了吧”
我们无法确切知道,这位女教师有多么的绝望,才这样不顾一切。我们也不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老师还能不能教出合格的孩子。

似乎有一股风,刮进了校园里,每一个人都深恶痛绝,却又乐此不疲。
女教师的姐姐还原了事情大概的原委:
1、妹妹今年8月考上编制,成为一名“00后”班主任;
2、轻生前曾经打车去水库,但因为水太浅,返回社区跳楼;
3、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像入了牢笼牢。
……

总之,让她崩溃的不是孩子,不是正常的教学活动,而是“形式主义”。
教育中的形式主义,让教师“除了累还是累”!
2018年,陕西汉中一中学教龄32年的教师辞职信引爆网络舆论:“如今的教育领域,逼迫人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事太多,我不想浪费生命。”
2019年,湘西女教师李田田在其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抨击学校教育的形式主义,引发社会关注和不少教师同感。
……
那时候,还只是“工作留痕”,表格多一点,照片多拍点,忍一忍也就过去了。结果,村委会都难以应付的一套资料和体系进入了学校。
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各种检查、考评、竞赛、评估以及“进校园”活动等,让学校应接不暇。

当老师不能安心教学的时候,教育还有未来吗?
现如今,小学教育的“形式主义”可谓登峰造极,各种公众号、各种app、各种教育平台……
这还不算完,电动车戴头盔,医保缴费,消防安全,法制教育……各种手抄报、打卡、签字回访。

老教师有办法应付,新教师就只有干活的命。这些形式主义的任务不仅无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消耗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无法专注于教学工作。
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上课备课只是占少部分,大多数的精力耗在了应对各种活动组织、检查材料准备。并且,这种现象绝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普遍存在。
教育、卫生、食药、环保、消防、公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最终落实的就是一线教师,包括班主任。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掌握学生身心特点是老师长期要做的事情。现在一个微信,一个短视频,让老师的职业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本来学校内部就能解决的事情,被曝光在晚上,老师丢了饭碗不说,还要背上一个处分。
前几天,晚上热议“课间十分钟消失”的问题,都一位的抱怨学校,其实老师也有苦难言。要是课间活动时,孩子磕磕碰碰了,老师的处境可想而知。
所以,同样作为学生家长,要允许老师有一定处置权,有些事情发生了,学校能解决就学校解决,不要动不动就在晚上曝光。

把孩子送到学校,不是和学校做生意,而是一起同心协力做好教育,形式主义让广大教师既苦不堪言又苦不敢言,网络舆论也给老师带来了巨大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说真的,我身边有不少老师,都明确表示:孩子在校期间不出任何事,就是最大的成功。一些形式主义和留痕主义“进校园、入课堂”,评先争优变“秀场”,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沉重负担。

23岁女教师的死是一个悲剧,但愿能唤起主管部门的重视,教育是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地方,如果搞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这位女教师用生命在告诉我们: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已经刻不容缓,让学校教育更聚焦于教学本身,已经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