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写在最前:
其实我平时也在学习区或知识区等等的up的视频地方评论,但一般不会同步发到动态,所以就一直没啥痕迹。
自从有一次我发现B站可以写笔记之后,我就在找个什么机会写一下,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的评论都没必要升级到笔记的地步,因此拖到现在才发过一次笔记。
然后我没想到的是发的这一次笔记引来了一点人关注,但其实我平时写诗的情况很少,很多时候写的诗词也是以某个故事或人物为背景的,单放出来有点莫名其妙。而且我也不是语言系的学生,写诗词纯属业余爱好,很多时候诗句经不起推敲。如果大家关注是为了看诗词的话那可能我不是那种会经常写诗发B站的人噢。
下面这个是去年12月写的诗,距离现在也没过很久,就在B站再发一下吧。

长亭怨慢·关于我在朋友圈点赞了一堆悲伤语录然后被要求发悲伤语录这档事
夜安谧、独灯微亮。缄默难言,闭眸轻躺。小赞侪文,令吾挑句展心恙。众词难表,还不若、吟一嗓。忆旧日逃亡,倦意溢、仅歇一晌。
倜傥。梦风流才子,远看众人钦仰。抬颏细视,却不料、见余喧嚷。目炯炯、睥睨旁人,影端正、宛如神将。若未遇惊鸿,今乃如斯豁亮。
事出有因:
正如词名,某天我的朋友圈突然多了好多悲伤语录,我看着这时间点确实很emo,所以就点了赞,结果这帮家伙坑我呀!!
这些词语我发出来都很怪,于是我思来想去,最后就发了这首词。

选词原因:

词牌名的本意是:“见到昔年自己亲手种下的柳树都已衰老而感叹岁月流逝的典故,以寄惜时惜别之怨情。调名本意即以慢曲的形式来歌咏长亭惜别之怨情。”
然后我这首词的内容一个就是惜时,一个就是在那诉怨,虽然我也知道这很矫揉造作,但感觉这个词牌名确实很符合。
噢,还有一个原因,回到家乡那一日很恍惚,醒来后看到窗上起雾,用手轻触,发现是在室内起雾,那一刻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在窗上提下了两句诗,里面也提到了“长亭”的缘故,至于这首诗是什么,我打算是放在《市井一梦》(请无视这个,这个至今我也没填坑,你知道是下阕描写的场景即可)的摘要里面,也就是下阕写的那个梦的详细文章里。
格律符合:

其实吧,我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写,正好这次发了朋友圈,我就顺便把截图也拉过来了。
其实这个【十三昂】不好押韵,我也不是第一次找这个韵了,上一次是写一首《蝶恋花》,那个韵脚没有这个多,这个一多起来,就只能往生僻字里面找了。
稍作解析:
夜安谧、独灯微亮。缄默难言,闭眸轻躺。
这个是我昨晚1点开始写的,当时就有点累,所以就把现状描写了一下。大概就是很安静很安静,我开了盏小灯,然后对着屏幕一个字都写不出,闭着眼睛想睡着,却又有字蹦跶了出来的感觉。
小赞侪文,令吾挑句展心恙。
侪(chai,第二声)意思是“同类、同辈的人”,我一般用作“朋友”的替代字,有时我第一次在词里提及朋友,会用“朋”,第二次就会用“侪”,这里呢如果直接写“朋文”,会有点怪,写一个你们不怎么懂的字,显得好像有点道理。后半句的“心恙”就是心病,这句话就是说明了我因为点赞,被要求挑句子来emo,是点题。
众词难表,还不若、吟一嗓。
这里写出了我为什么不是随便发一句的原因,就是我觉得说这些都难以表达我的想法,还不如我写这一首词,其中这里的“吟一嗓”,我最早是写作“空吟讲”,后面改成了这个,一个是念起来更通顺,一个是这个“一嗓”和后面的“一晌”也更好的押韵。(“讲”也是押韵的,但我推敲后觉得“嗓”更好)
忆旧日逃亡,倦意溢、仅歇一晌。
这里写的是我从大学回到家的事,昨天写的时候(这里指12月初),刚好是回来一周的时候,一开始“旧日”我是用“礼拜”,而“忆礼拜”通“一礼拜”,点名了时间,但后面我觉得“礼拜”这个词有点现代,比较违和,就改了,古代星期有称为“七曜”,但这个“七曜”直指是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也就是现在日本七天的命名(火曜日、水曜日这样),但这样一个是平仄不对(“七”是平,“旧”是仄),一个是不直观,我最后放弃了写出“一星期”这个点。这一句还改了两处,一个是“溢”是从“至”改来的,更凸显我当时的疲倦,一个是“仅”是“微”改来的,因为当时还要上课,我几乎只睡了一个小时,非常非常累,这个“仅”写出了睡的时间很少。
倜傥。梦风流才子,远看众人钦仰。
这里就是《市井一梦》了,虽然不是回来那天的梦,但可以接上,从“倜傥”“风流才子”“钦仰”可看出,我在梦里见到了一个人气很高的男子,虽然我没有直接写这个人的样子,但可以看出我对其第一印象很好。
抬颏细视,却不料、见余喧嚷。
颏(ke,第一声)指下巴,“抬颏”也就是“颔首”的意思,这俩词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俩“平”音,一个是俩“仄”音,还有就是多了一个生僻字的差别。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远看这个男子在说话,于是好奇,走近一看,却发现这个人就是我自己,这时我的用词就改作了“喧嚷”,是带贬义的,也就是说,其实我个人是看不起我自己的,远看是风度翩翩的,但近看发现是自己之后,对其的评价立马就变了。
目炯炯、睥睨旁人,影端正、宛如神将。
这一句是对“那个我”的描写,其实是发现我认出那是什么时候的我之后,我对其评价其实是折中的,前半段描写“那个我”目光很有神,但却是“睥睨旁人”也就是说当时的我很高傲,很自信,但也很自负,看不起身旁的人。而后半句则写了“影端正”,也有“身正不怕影子歪”的意思,写出当时的我虽说很高傲,但的确也有资本,是光明正大的高傲,而不是凭借什么去力压他人而因此高傲,“宛如神将”也表达了我虽然不喜欢“那个我”的高傲态度,但却仍认为那个自己在立场上是正义的。
若未遇惊鸿,今乃如斯豁亮。
“惊鸿”的意义是“形容美人体态轻盈;借指体态轻盈的美女或旧爱。”,我最早写下的是“婵娟”,但觉得好像太明显了,便改了一个也是表达“她”的意象,这个我感觉是大家都大概理解了,但是你们不去查便不知道这个意象的具体含义的那种。这里为什么突然提起“她”呢?主要是我忘了点题,原本要发的那个emo语录,不管选哪一条,都不是单纯的emo,而都有指向一个可有可无的“她”,因此这首词也有这么一个点题。“豁亮”有几个意思,这里取“心胸开朗”的意思,这句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果不是我遇到了她,我现在也还是这样意气风发吧?其中“如斯”是“如此”的意思,把“此”用“斯”代替也单纯是因为“此”是仄音,“斯”是平音罢了,但写完后,这句话突然有了一种当年课本上那种古诗,大概你懂了,老师抽你起来翻译,你就是不能逐字翻译出来的感觉,我最后发布的时候,也将其作为摘要,感觉也是这首词最重要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