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原文解说(7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劳动力价格和剩余...

视频74
8.其次是劳动强度可变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以往的政治经济学中经常被忽视(即条件一条件三不变,条件二可变),实际上西方工人也容易忽视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直观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加班多(工作日长度)和工资(劳动力价值)低,较少有人抱怨劳动强度太大。让我们看看这种情况。
9.不必说,强度更大的工作日和强度较小的工作日相比,同样的劳动时长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看起来,这和因劳动生产力提高而在同一个工作日中生产更多产品似乎一样。实际上这里有区别。
在后一种情况,一单位商品中蕴含的劳动变少,价值下降;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一单位商品中蕴含的劳动不变,价值也不变。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提高劳动强度,是因为多生产一件商品——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就表现为多一份价值产品,这样,即使在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也会表现为资本家多一份的利润。
在劳动强度加大的情况下,西方工人的工资即使有一定的提高(例如加班费),但往往仍不足以补偿其劳动力的耗费(见视频解说)。
10.一般而言,只有在生产直接供西方工业的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提高,才会引起劳动力价值的降低(反之亦然)。但是在劳动力强度上的任何变化只要引起了劳动力的加速损耗——而不管劳动生产率水平如何变化——都会引起劳动力价值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参考视频中引用的法文版)
11.“如果一切产业部门的劳动强度都同时相等地提高,新的提高的强度就成为普通的社会的正常强度,婴儿不再被算作外延量(个人认为这里可能翻译为“内涵量”比较好)。”但在不同国家仍会表现为有差异的价值产品。因此,一个国家的强度较大的工作日,比另一个国家强度较小的工作日,表现为更大的货币额。(有关这一点,可以参考工资篇里的《工资的国民差异》章,视频我们已经发出)
显然,国际资本喜欢把工厂转移到法律限制较少的国家——例如东南亚和拉美——在这些国家内,由于营业环境“优越”、政府限制很少,劳动强度可以提高到惊人的地步,血汗工厂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