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识点鸭丨人民群众——卑贱的“群众”会高唱着ça ira,ça ira并把“自我意识”吊在路

2023-06-16 10:01 作者:哲学考研研究所  | 我要投稿


图片

/人民群众 /

他们千百年来一向被视为惰性的质料,是少数精英的附属品;他们从会说话的工具到没有一定财产就没有完全公民资格的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的劳动阶级;暴民乌合之众是他们被凝视下的一个个旧名字,愚昧仇富是他们老帽子上的一打打新标签;但他们的喉咙干哑发不出来声音,他们的手因为触及到枯枝与林木就要被狠狠抽打——但也正是这一双双手,在日常性的重复劳动中默默地生产出了全部人类历史。


Part.1 原典寻踪

人民群众的苦难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原因,而这一关切最早是围绕言论自由的问题展开的。早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他就指出“可是,在某一个机关自诩为国家的理性和道德的独占者的社会中,在和人民根本对立因而认为自己那一套反国家的思想方式就是普遍而标准的思想方式的政府执政党的龌龊的良心却捏造了一套追究倾向的法律,报复的法律,来惩罚思想方式,其实这种思想方式只是政府官员的思想方式”。在这里马克思认为普鲁士政府官员的思维方式和政府本身都与人民“根本对立”。在这种对立中,书报检查令就表现为一种报复的法律,这是对言论出版自由和人民利益的严重侵犯。进一步地,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将暴力斗争和言论自由的获取相联系,人民对自由的追求可以转化为一种强力以实现自身:“由此可见,这是历史的功绩,而不是出版物的功绩。似乎出版物就不是历史的组成部分;好像在亨利八世、天主教徒玛丽、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一世的统治下,英国出版物为了给英国人民争取历史基础,没有经过残酷的、常常是野蛮的斗争似的!


人民在制度上的不自由更深究一步实际上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不自由,这一点在马克思批判《林木盗窃法》和为摩塞尔记者进行辩护后逐渐认识到——“谁要是经常亲自听到周围居民因贫困压在头上而发出的粗鲁的呼声,他就容易失去美学家那种善于用最优美最谦恭的方式来表述思想的技巧。他也许还会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有义务暂时用迫于贫困的人民的语言来公开地说几句话因为故乡的生活条件是不允许他忘记这种语言的。”经济上的不公与贫困与制度上的不自由是市民社会一体两面的暴力结构。


旋即马克思就发现了这个暴力结构的矛盾本性,并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普遍事务”概念进行了解构,这种普遍的事务事实上掩盖甚至扼杀了人民的事务。“普遍事务是一种现成的东西,它不是人民的真正的事务真正的人民的事务没有人民的协助已经实现了。等级要素是国家事务以人民事务的形式出现的一种虚幻的存在普遍事务就是普遍事务或公共事务这种说法是一种幻想,或者人民事务就是普遍事务这种说法是一种幻想”。在黑格尔那里,“普遍事务”是一种自在的存在,但只是纯粹形式的而且只能象征性地得到现实性,于是这一概念成为了无内容的形式。


年轻的马克思受到启蒙思想家和青年黑格尔派激进的宗教批判的影响将革命诉诸伦理上的人民,他以一个绝对命令的形式重复了这一要求,这表现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振聋发聩的一段话“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呵!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这其中被马克思痛斥的使人民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自然不仅仅包含宗教关系,也包括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人民凭借其自身的合法性必须将其推翻!这种推翻当然是物质性的和武器性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视角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对布鲁诺·鲍威尔等人超乎群众之上的“批判的批判”的批判之中给出的。在这里,他们对茹尔·法赫尔嘲讽道“自满自足、自圆其说和自成一家的批判当然不会承认历史的真实的发展,因为这无异于承认卑贱的群众的全部群众的群众性而事实上这里所涉及的正是要使群众摆脱这种群众性。因此历史将从它的群众性中解脱出来,而自由地处理自己的对象的批判又向历史吆喝道:‘你知道吗,你应当如此这般地产生!’”从中不难看出正是这种卑贱的群众性成为了历史的构筑性因素,在群众的生产活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主要是从哈格里沃斯的珍妮纺纱机和阿克莱的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运用到生产上以后才开始的,而克伦普顿的骡机只不过是运用了阿克莱发明的新原理来改进珍妮纺纱机而成的。”针对埃德加尔提出的工人的工作始终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的某种单一的东西,因而他们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创造,所以一无所有的论断,马恩指出“工人之所以什么都没有创造,是因为他们所创造的仅仅是‘单一的东西’,即可以感触到的、非精神的和非批判的对象,单是这种对象的一个影子就足以使纯批判望而生畏。凡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东西都是非批判的、群众的,因此,它是“无”,只有批判的批判的理想的、虚幻的创造才是‘一切’。”在埃德加尔这里被视为非批判性的群众的东西恰恰是可感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东西——因而才恰恰是现实的人类历史。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经济关系和交往方式中定义了所有权和阶级问题,并以这个视角重塑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在这里,马克思首先指认了当今的人民群众就是工业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运动必须是物质运动。“对于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来说,这些理论观念并不存在,因而也不用去消灭它们。如果这些群众曾经有过某些理论观念,如宗教,那么现在这些观念也早已被环境消灭了。”其次马克思认为正是普遍交往下世界化了的无财产的群众的存在才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而作为无产阶级的群众必然是革命性的,针对鲍威尔认为“实在的人道主义”即共产主义所以取代唯灵论的地位只是为了享受崇敬,那时候得救之日将会来临——大地将成为天堂,天堂将成为大地的胡言乱语,马克思再次承继了《神圣家族》中对人民群众历史伟力的论述,他指出“当卑贱的‘群众’高唱着ça ira,ça ira并把‘自我意识’吊在路灯柱上的时候,我们这位圣师将会大吃一惊。”(手稿中的这句话后来被划掉了),这里的“ça ira,ça ira”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经典歌曲,在大革命之前是舞曲,曾为玛丽王后所喜爱。革命之后被填上新词,成为极为知名的革命歌曲,广为传唱,成为大革命的象征。


图片

Part.2 原理伸展


在原理伸展部分,为了把“人民群众”的知识点说清楚,同学们该怎样安排作答呢?


 01.概念 

首先要答“人民群众”的横纵向概念:在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活动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从量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数。在任何时候,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要成员。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形态、阶级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不同,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剥削阶级及其成员,也可能成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02.表现 

其次,要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在三个方面的表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的承担者,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改造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增长。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都是建立在劳动群众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的。劳动群众在物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归根到底,一切精神财富得以产生的最终根源,都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并且,人民群众对精神财富的创造,又突出地表现在他们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从而提供丰富的初成品,成为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直接依据。而且,人民群众对精神财富的创造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他们直接创造出无数优秀的精神产品,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化瑰宝,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当社会变革的时期到来时,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发展前途的巨大作用就突出地显现出来。人类历史表明,一切真正的社会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人民群众的斗争始终是推翻旧社会的和建立新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无论在革命的时代还是在改革的时代,人民群众都是决定性的社会变革力量。


 03.总结 

第三,要答一个总结:总之,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结果。正是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的活动创造着历史,推动着社会前进,并最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Part.3 考情概说

“人民群众”是马哲的一个大热门考点,考察频率3颗星★★★


其考法主要包括两种:

首先是作为名词解释或简答,如东北师范大学23年马哲论述第五题,南京大学23年哲学综合第五题,南开大学23年马哲名词解释第五题,陕西师范大学23年马哲论述第一题。


第二种考法是原著题,如西安交通大学23年马哲原著第二题,考察“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一段的理解;宁夏大学23年马哲材料分析第三题。


人民群众的考察范围极广,不仅仅涉及本文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还会涉及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等原理。要看清设问,有所侧重,做到兼顾。此外相关原著的考察中也不要仅答人民群众的论点,还要看看是否能从其它角度作答,譬如今年西安交大的考题就可以兼答革命观,认识论等相关内容。



知识点鸭丨人民群众——卑贱的“群众”会高唱着ça ira,ça ira并把“自我意识”吊在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