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管理时越来越用抽象名词成因的简单剖析

2022-09-18 16:57 作者:长征九号火箭  | 我要投稿

世界上其实就两种学。


一类是自然科学,数学,哲学等等。


第二类,则是人学。


你问工程呢?技术呢?农学呢?


慢慢来,在我看来,本质工程学和农学之类的,也是人学。


为何这么说呢?


几乎一切工程,软件呀,起房子呀,建机器呀啥的,你们仔细想想,重要的真的是技术吗?重要的真的是技术吗?


真的是我用c语言还是Java吗?


不是,重要的还是人,人的需求,技术是满足人的需求。让人能看电影,能收发短信,能造汽车,而汽车载人出去玩 。


只是有时候,为了解决人这个需求,我产生了又一个需求,而为了解决这个需求,我又有个需求。


想想看,工业数控机床啥的,真的很重要吗?大不了不生产各种各样钢材。而这些,通常就是为了某种装修或者某些机器啥的要用。


这么连连连,连到后面,就能看到直接人的消费需求。




理工科,金融呀,文学,艺术,贸易呀,心理学,博弈学,社会学,几乎都是如此,就是因为人,或者生理,或者心理,或者其他的某些需求,想法。


而我前边另一种分类,自然科学,数学与哲学等,他们追求的,则是某种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追求满足某种人类的需求。


艺术与文学是不能归类在第一种的,因为艺术啥的必须依托于人的欣赏,才有价值,没有人,机器欣赏艺术?动物欣赏艺术?


肯定不能啦。


不过今天的世界,几乎没有一个科学家,他所研究的东西,完完全全超脱于人类需求。就完全不考虑半点人类需求,只是在乎于研究这个事物本身,几乎没有。


因为为啥,科学家本身也得申请经费呀。。。。


即使是理论物理学家,也不容易。


再回头来说,我刚刚说的这个人学。


其实不仅仅是需求,还有一些就是人的各种信任,互不相信,猜测。


比如政治学。


假如说,不是因为人类,大伙没那么多小心思,理想情况是啥?


是压根没什么主任,没有财务,没有主管,没有人事,没有总统啥的,只有工人,仅仅只有工人。


只需工人,然后干活而已呗。


但事实上为何还是不止呢?


因为人会贪婪,会偷懒,会各种各样小心思嘛。


所以得弄个财务记账,不然又谁偷拿钱了。得弄个人事,不然进来一个混子。


我今天在看一个视频,说的是某地的遴选啥的。


然后有些人就说,咋说的都是套话空话呀。


然后有人反驳,领导嘛,又不是干活的,就是说这些,换你上,你还说不出。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他们谁对谁错呢??


首先,我觉得,领导不把具体业务说太死,其实是为了让下属更容易自由发挥,而且下属具体干活往往更了解情况,所以应该给下属留抉择空间。


 但,请注意!这是一个人性的博弈,这是一个人性的博弈!


难道领导不想下面完全按自己想的干吗?


想呀!只是真的做不到!所以大家才总结出了这么一条不要具体说业务的经验。


然后第二个,就是对于领导说的这些空话,套话的反驳了。


很多人可能听很多短视频多了,觉得当领导,当老板的,不用懂,差不多指点一下就行。


这种话吧,虽然表面没错,但如果你希望对你企业,当地政府,更加施加一定影响,然后让企业或者政府走向更好的路,肯定还是得懂。


那,要懂什么呢?


其实具体来说,还是泛泛的懂,更加要懂人学,懂人性,懂人会什么时候犯傻,会有什么邪念,会怎么想着投机取巧,会怎么想着偷懒。


你现在就走马上任一个学校校长可以吗?


当然可以,但不一定有成效。


但如果你懂学生,你的学生们的需求,学生们的苦恼。你懂老师们的苦恼,老师们的需求。然后你又懂家长们的需求,苦恼。而且还得懂教育局那些人的想法。


这些你都知道后,那你当校长,就可以进行一波操作,那就很顺了。


比如有些学校收手机,很强行的,就直接叫老师们搜刮孩子们书包。


这校长当着不合理点,其实就是没去想孩子们的需求,孩子们的想法。


还有的,校长他可能只是随意说一句禁手机,其他具体没说,结果教导主任直接给他搞个全校搜手机活动。


那这种的,又主要是没去想教导主任的想法。


而再往上。


到了当市长,要会的就更多了,比如自来水厂。这个设备怎么运转你是不用懂,但怎么才是健康饮水,建在哪会如何,牵扯到谁的利益,最好都要懂。


确实确实,这些完全不懂也依然是可以,依然可以做好领导。但如果恰好自来水这一块,被一伙集团霸占着利益,你不懂,那他们在业务上就可以很好糊弄你了。


懂吧?


是,是可以不懂,但要被糊弄那也很容易。


而我这只是说个自来水厂,当地企业的想法,博物馆呀等等等,还有一堆一堆一堆。


所以说,管理和管理,还是不一样的,说真的。


别看似乎都是啥都不会,但真是牛逼管理时,已经积累,学会很多很多杂学了。


不过,杂学肯定也是有极限的,到后期有些事实在是太大了,太复杂,单个业务就极其复杂,科普都听不太懂,何况细节呢?


所以到后面,基本就一个词,信任!


通过管人,来管事。


真的只能这样。


我信任你,我知道你懂,我知道你的需求,我知道你的把柄。


但是,问题又来了,要是下克上怎么办呢?


对,这种模式最怕的,其实已经不是事本身了,而是你信的人不值得,他骗你反你。


而这,则是权谋了。


那再回到最开始的遴选话题,领导该不该懂呢。


我认为是,自然是懂越多越好,懂越多杂学越好。知识永远不会骗人。但具体怎么颁布指令,具体怎么发布任务,这则因人而异。有的下属就爱给你搞事,那就得有些事得给他说具体点,不然就会出现校长说搜手机,教导主任直接搜孩子书包的事。


而有些下属你知道他也会很会做事,那就少说些,这样也可以利于他们工作执行。


而越到上层,越脱离具体事务,这也使得“名词虚化”越来越严重。


名词虚化,抽象化是为什么呢?为的就是能更好一次性,让自己说的这个词,一下子精准囊括全部所说的具体事,所有具体的物。


为什么有些人能马上听懂,有的人却死活听不懂呢?其实就是因为脑内没有对应具体事的记忆,你只是听到这个抽象名词而已。


咱们人脑理解抽象概念,其实都是靠记忆对应具体,实在的事,从而理解抽象的。


比如我说,“现代化”,这词表面看着很好理解,但其实很多人理解是怎么理解?想的可能就是高科技,高楼大厦啥的啥的。


还有比如“自主创新”。这词听着挺不错。很多人理解这个词,可能又是想到穿白大褂的科学家,各种高端仪器巴拉巴拉的。


但,真接触过具体事务后,你对“现代化”,“自主创新”,这些词,才可能真正理解。


哦,现代化!我们村租的三只大拖拉机!割麦大大滴加快了!


哦!自主创新!我们作坊在原本的皮鞋上缝上一层纤维皮,以后这鞋就是扛击打,扛辐射,不浸水!!


懂吧???


各种抽象的名词,你一定要对应到具体事去理解他,不要靠幻想,那样理解的词就不是真正的含义。


理论上来讲,越是高层,越是避免不了这些抽象的名词,如果不用抽象的名词,他可能一次就得举100来个例子,从而来让听者知道自己说的是啥东西。


而且不能漏了哦,因为一旦漏了,别人会觉得你漏报的这个,是故意的,上层有把这个例子重新归类的意图。


所以为了防止下层揣测,没办法,只能用抽象名词。


但,越下层,越接近实在事务的领导,通常无需那么多抽象名词,用那么多抽象名词有时候反而意味着什么?


这个领导不懂,他只能用套话。他只会说这些。。。


要么,就是他想忽悠人。


比如传销,金融,销售的一些人,你看他和他们团队讲话,那好家伙,10来个人的小组而已,结果蹦出的名词,一个比一个抽象。


这种就纯纯想装逼,想忽悠下属,故意想让下属觉得牛逼,听不懂,接受职场pua而已。


那一个流程,通常是如何呢?


班级老师:这一块扫一下。。


教导主任:进行学园例行清洁工作。


校长:塑造美好的校园环境。


教育局长:紧抓校园事务管理。


市长: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建设。


此处其实细看,市长说的话,教育的工作建设,可以指建设老师人才队伍,也可以指学校基础设施,也可以指学生。其实什么都可以指。


而教育局长就给限定了个范围,校园事务。但依然还是很多呀,早恋呀,学校食堂呀,一堆都是事务。


再到学校校长,又仔细提到了校园环境。


而具体怎么打扫,这个又变成了教导主任安排。


有些人可能觉得,不会吧,那难道市长话里囊括的其他意思,就被忽略了吗?


当然,实际中,真正领会精神的,不会说只一件事。但真正工作起来重点的,确实可能就只那么一两件。


这也就是我前文提到的,越是抽象名词,不同人的理解越是不一样的。


我再来说一说民主。


很多人觉得民主好,那是他们建立在理解具体事务时想的民主。


比如如何分蛋糕,如何分苹果。底层,当然是民主会好,这个是自然,比如选班长啥的也是。


但,真到越上层,就我刚刚说的,很多东西他其实已经凝聚成了一串又一串抽象的概念,抽象的名词。此时你说民主,是很不明智的。往往争辩双方,会陷入名词的解释权陷阱里,甚至双方说的是一个意思,结果却在争吵。或者双方对同一个词,理解的却是相反的意思,最后执行结果也是很不好的。


甚至可能,给原本简单的一件具体的事,却附上更深层的抽象含义。


比如在美国,你说你喜欢枪。这话可能不仅仅喜欢枪这么简单,反而可能代表着你支持着某某某,想着啥啥啥。


就比如环保,本身环保是完全没问题。但因为被附上更多抽象含义,结果导致这件事却不再去思考如何好好执行。


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西方他要依靠选民,而选民可听不得那么一堆那么抽象的名词。那么,我就要说些具体的政策。


比如特朗普的,我要建一堵墙。


事实上,建这堵墙的管理者的管理者的管理者,可能都还没到特朗普那,得再往上几层才到特朗普那。


从计划到实施,这项工程其实对于一个总统而言,都挺远的。


但他为啥要紧抓这事?因为这事好理解呀!这事是对选民的承诺。


一件简单,具体,好理解,马上出成效的政策,特别重要。


也正因此,那些比较深谋远虑,因素颇多的事,西方选举时不会拿这个来当卖点。


而很多问题,不单是那三四件事,所以往往承诺中说的这些事都做了,都解决了。但选民却发现,啥都没变好。


所以,我比较秉持一个观点,具体某件事务,可以民主,涉及到多事务,多资源协调的工作,民主就是der。


你个医院的,自然知道医院的事,你个金融的,自然知道金融的事,你老师自然知道学校的事。

但,我要民主时,行得通吗?你医院的也不知道学校内部问题,老师也不太容易懂金融里门门道道。

所以得有一个人,不一定都深深了解,但起码都摸过,知道利弊,这时才可以这种多事务,多资源调配来搞民主。


但,多事务调配时,往往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因为你不哭不闹,证明这个部门,这个行业的人好像还愿意忍一忍,那既然愿意忍一忍,那就再忍一忍。反正就是糊墙而已,哪里破了补哪里。


这边闹了,我就给这边一点,那边闹了,就给那边一点。


想做个总体而长远的规划不难。但想真实施下去,不走歪的实施下去,极其之难。


对管理时越来越用抽象名词成因的简单剖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