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吃,一路向北,象群为什么出现罕见向北迁徙
走了大半年!云南15头大象依然没停下来,我在哪儿?我要去哪儿?如今云南15头大象似乎已经不知道走到哪里了,按照路径来看,还在持续地罕见北迁,所以这是一个奇迹的事情。
这群野生象的行踪、习性早已被有关部门和专家掌握,且被亿万民众所关注。
动物的迁徙本属正常现象,但此次象群离家跋涉达数百公里、差不多跨越大半个云南的向北迁徙,这种现象在我国属首次。
从去年2020年12月一路向北迁徙,经过半年时间的长途跋涉(迁徙400多公里)于今年5月26日进入玉溪峨山县境内,距离省城昆明不到100公里。版纳→普洱→红河→玉溪,象群一路“吃吃吃”
根据推测,很有可能这次带队的大象是一个新手,所以经验不足,加上它们是北上,越走找到大森林的概率就越低,所以就只能不停的走。因为没有地方可以让它们长期填饱肚子。
之前在菜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7000年前,亚洲象还广泛分布于我国,目前亚洲象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的热带森林中,数量大约为300头左右。
亚洲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孕期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体重2.7~5吨,鼻子可以长到2米长,最大的象牙长达1.8米,象牙重100多公斤,其平均寿命为65~70年。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别看它体型巨大,但是亚洲象奔跑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50公里/小时
亚洲象北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为了寻找食物而迷路
“食物”和“天敌”是影响动物迁徙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对于亚洲象来说,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敌。因此,很大的可能就是野象外出觅食时“迷路了”,野象虽然记忆力很强、听觉也很灵敏,但是要找到上百公里外的家也不是一件易事。
这种群体生物种群都是有一个带路的,但是带路的不知道方向后,持续北上走,越走越远,所以导致迷失了方向,结果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加上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本身大象又是保护的野生动物,那么它们的活动范围增加了,所以如今我们也才可能看到大象的迁徙。
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地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野象保护区周围的林地逐渐被甘蔗地、橡胶地、香蕉地、玉米地等所取代,人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亚洲象的栖息空间越来越小,人与野象活动的重叠区域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亚洲象群外出寻找新的栖息地。
追寻祖先的遗迹
在公元前1000多年,亚洲象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长江流域都有分布,因此亚洲象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是追寻祖先的遗迹。
大象异常北迁,是感知到了地磁暴呢?
目前的证据还无法证明大象是受到了地磁暴的影响,而且如果地磁暴真的会影响到大象的迁徙方向,那么受影响的肯定不是只有这15头大象,而是整个大象种群,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只有该大象家族一路向北,其余的都在原产地内活动。
所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大象向北迁徙和地磁暴的联系不够紧密,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大象都会迁徙。
云南野象群造成这么大经济损失,为什么不直接抓起来拖回去呢?
抓捕大象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想象那么简单。目前麻醉大象的技术麻醉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0分钟,群象不会睡着等你去麻醉,15头,麻醉了这头,那头跑了,还没麻醉完成,最先麻醉的必须醒来,醒来可能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如果威胁到人,会不会被击毙?
云南野生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有300头左右,比大熊猫、长江豚数量还要少。本来它们的生存就已很艰难,若还要惨遭国人杀戮,那保护野生动物就成为了一句废话。
如何阻止大象继续北上?
如今针对大象的阻止方案确实有了,当然不少人说,我们可以采取野生东北虎进村的方式,确实这种方式比较可行。但是大象的个头,数量完全是野生东北虎无法比较的。一头大象被麻醉之后,都很难将其运输走,更加别说15头大象,这个比登天还难。同时大象属于群体物种,如果有一头大象出现问题,倒在地上。
并且被其他大象发现了,可能会引发大象群体的“异常表现”,可能会出现个体愤怒,会应激,产生一些比较特殊的反应,所以有一定难度,大象发狂了,可能比东北虎还难搞定,所以如今阻止北上肯定是不能用这些方法的。同时如今如果不阻止继续北上,那么对象、对人l来说,都极具风险
按照预案里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通过一种脉冲式电围栏,对亚洲象的行进方向进行适当校正,这种电围栏对亚洲象是很安全的。另一方面是采取食物引导的办法,从方向上引导、诱导亚洲象,往普洱版纳方向移动。这就是如今的方式,这样也才能够合理地将亚洲象返回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