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档《狂飙》,《显微镜下的大明》古代扫黑抢先读!


《狂飙》大结局的贴片是张若昀主演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开播时间2月9日(嗯,就是明天)这部剧也是属于打黑的类型不过,故事挪到了明朝稍微加进去了悬疑元素以查找真相的叙事方式展开但本质上还是和《狂飙》一样的


马伯庸很早就以文风奇趣得名,很多年里,高晓松的微博只关注了三个人:孔夫子旧书网、马云、马伯庸,他是马伯庸700多万微博粉丝之一,他的爱好,就是听马伯庸讲段子,讲小人物的故事。

《显微镜下的大明》就是一部记录小人物的书,六件罕为人知的明代档案,六个尘封已久的民生往事,还原了明朝的社会生态。↑原创视频,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在序言里说:“这本书不是小说,是历史纪实。”在正统的史书中,不只有记载了王侯将相的“大历史”,也有记载下层普通百姓生活小历史。

《显微镜下的大明》就是讲述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最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
万历年间,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皇帝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之局。
《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
婺源县一场持续了六十四年的经济争端,反映了一个县级官员,是如何在重大议题上平衡一县之利害的。

《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
四个无辜的清白老百姓,是如何裹挟入朝廷斗争的…………
《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
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诉讼双方在这场绵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长,用尽心思,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嘉靖法律大戏。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
一个坐落于后湖(玄武湖)中的冷门机构——大明黄册库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了解明代的基层统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却引来了无数贪婪蚊虫的叮咬。胥吏之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六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大明王朝这件华丽的袍子早已爬满虱子,正如书中所说:大明好像是一个动脉硬化的病人,因为长期贪婪地吃油腻食物加酗酒,身体各处血管已变得狭窄无比。

血液壅积于中途,无法送至中枢......时间一长,血液越发油腻,血管越发脆弱,梗塞点越来越多。

终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久病的大明王朝突发心肌梗si。
在大明这个公司里,官员、乡绅组成的利益集团,早已无法与创始人朱元璋利益一致,甚至公司的继承人也无法坚持组织的原有使命价值观,忘记了创始团队揭竿而起的初衷;不同的团队之间也利益纷争不断。

在组织分工上,公司有皇家的制衡术,可更多的却是官官相护,黄册纠错罚款,原本应是黄册管理团队和基层的相互制约,却变成了共同从百姓身上牟利;里老与里长本应相互监督,却勾结在一起,成为了鱼肉乡里欺上瞒下的犯zui同伙。

在员工激励方面,决定命脉的黄册,居然是一群没有激励甚至没有成长空间的实习生在核查,面对出错的官员,老板以扣工资为惩罚,官员们却毫不在乎,“靠工资活才是zui大的惩罚”。

也许大明缺少一次像样的组织诊断,或者人人皆知病灶,却已无力回天。
乡绅富豪在村里横行霸道,与地方官吏勾结,一起侵占耕地,而普通百姓只能任人鱼肉,最终沦为佃户,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如无根之萍,大风起,便四处流浪。

流民,或落草为寇,或揭竿而起。
于是,一个新的朝代诞生,一个新的轮回再次开启。

不同于长久以来历史在我们脑海中高屋建瓴的印象,这些故事全部来自于民间,述说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显微镜下的大明》:落成、修补、起火、重建、崩塌,社会下层的生活状态,在皇帝和官僚的双重压迫下,下层人民该如何“自救”?
小伙伴们,不妨去书里找你想要的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