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行业报告:第三方支付,盈利有望边际改善
报告出品方:东方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一、 第三方支付:盈利有望边际改善
1.1、 行业数据:银行卡收单持续稳健增长,2022 受疫情影响移动支付规模有所回落
银行卡收单
在银行卡收单规模方面,根据人民银行数据,银行非现金支付业务交易量与交易规模呈现长期增长态势。2022 年,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 4626.49 亿笔,金额 4805.77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 5.27%和 8.84%。
截至 2022年末,银联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 3556.07万台,较 2021年末减少 337.54万台,同比下降 8.67%。全国 POS 机数量自 2017 年至今始终保持 3000 余万的规模,总体较为稳定,POS 机的使用场景渗透较为深化。
移动支付收单
在移动支付收单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电子支付业务笔数持续增长,2015 年后电子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总体波动上升。2022 年,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 2789.65 亿笔,金额 3110.13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5%和 4.50%。
在电子支付业务中,2022 年以前移动支付业务的规模持续增长,占电子支付业务的比重不断上升。
2022 年受疫情影响移动支付整体规模有所回落。
网上支付业务 1021.26 亿笔,同比下降 0.15%,金额 2527.95 万亿元,同比增长 7.39%;
移动支付业务 1585.07 亿笔,同比增长 4.81%,金额 499.62 万亿元,同比下降 5.19%;
电话支付业务 2.45 亿笔,金额 10.35 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10.53%和 11.21%。
1.2、 头部公司数据:疫情管控放开催化毛利率回升
近年来,收单厂商收单规模总体保持增长。2022 年,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线下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拉卡拉、新大陆收单规模有所收缩。但随着疫情管控放开,以及整体支付行业规模的扩张,收单厂商的规模预计将重回增长轨道。
在疫情过程中,部分收单公司重视支付生态的维系,通过让利的方式帮助渠道合作方。由于公司对渠道的扶持让利,渠道专业化服务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导致支付业务的毛利率下降。
随着疫情管控放开,渠道合作方分成预计将逐步回归疫情前水平,头部收单公司收单业务毛利率预计也将回升。从上市公司 2023 年一季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国都、新大陆、拉卡拉 23Q1 总体业务的毛利率有所回升。(分业务毛利率未披露)
二、 清算资金退还完毕、平台经济整改结束,产业监管常态化持续推进
根据拉卡拉 4 月 18 日公告,公司在收单业务中存在部分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公司已按照相关协议将涉及资金退还至待处理账户。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将所涉及资金进行适当会计处理,冲减 2022 年当期损益,导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13.16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
随后,第三方支付上市公司新大陆、翠微股份、新国都也公告披露关于标准类商户交易使用优惠类商户交易费率上送清算网络情况的解决方案。从公告披露情况,相关事件已有解决方案,相关的损益已计入 2022 年报表。2022 年支付产业监管常态化持续推进,产业规范发展进一步夯实。
受此影响,上述公司的 2022 年经营业绩受到拖累,净利润同比下降。
2023 年 7 月 7 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共同发布新闻称,目前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同时公布对于部分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行政处罚信息: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与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对蚂蚁集团处以37.62 亿人民币罚款,并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人民银行针对支付问题(账户管理、清算管理、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及个人信息保护等五方面)与金控集团问题(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两方面)对蚂蚁集团处以 32.87 亿人民币罚款;证监会针对违规进行基金销售对蚂蚁集团处以 0.74 亿人民币罚款。蚂蚁集团随后公告表示,蚂蚁集团收到金融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腾讯集团相关机构及负责人共收到 5 张罚单,被罚金额近 30 亿元。其中,财付通因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等 11 项违法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超 5.6 亿元、被罚金额超 24.26 亿元。财付通随后公告表示,财付通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和落实,严格执行相关决定。
目前,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整改结束标志着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时代到来。根据监管部门公告,未来相关部门将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平台企业持续提升金融普惠性,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增强国际金融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平台经济金融业务预计将呈现合规、健康化发展态势。
三、 数字人民币应用前景广阔,支付厂商有望成为生态中重要一环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大至 17 个省(市)的 26 个地区,涵盖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大连、上海、江苏省、浙江(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福建(福州、厦门)、山东(济南、青岛)、长沙、广东省、广西(南宁、防城港)、海南省、重庆、四川省、云南(昆明、西双版纳)、西安。其中,全省试点的省份有河北、江苏、广东、四川、海南 5 个。
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推进,包括江苏、广东深圳等多个试点地区推出具体方案。根据经济日报报道,相关方案的密集推出,为各地因地制宜推广数字人民币提供了政策基础,有利于扩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提升交易规模,有望在拉动居民消费、助力降本提效、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山东济南:2023 年 6 月 9 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济南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主要应用场景包含如下十六个方向。除以上场景外,济南市人民政府也鼓励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将使用数字人民币嵌入日常工作应用之中,推动更多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
江苏盐城:江苏银行盐城分行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
4 月 8 日,该行成功落地 800 多名员工部分工资的数字人民币代发业务,并将此项业务常态化开展;
5 月中旬,该行通过对接盐城丞晖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微信小程序“丞晖旅游”,顺利为客户新增了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
6 月 6 日开始,该行与盐城华为公司合作,开展“满 1000 减 66”数字人民币支付满减活动。
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数字人民币预计将为企业提升业务量,并带来硬件升级需求。
一方面,拥有数字人民币先发优势收单服务商会提高自己线下点位资源的占比,拉卡拉等头部收单公司已经完成了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及发行数字人民币的全部六大国有银行的系统对接,部分公司也开发了数字人民币聚合支付、数字人民币钱包、数字人民币手环应用产品。
另外,数字人民币支付也将推动 POS 迭代。数字人民币的试点与推广需要厂家研发的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 POS 机的参与,原有支持扫码支付或 NFC 支付的 POS 机在数字人民币广泛推广后也需要针对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模块以及“双离线支付”功能进行升级。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金融 / 地产 /
金融科技 | 消费金融 | 普惠金融 | 绿色金融 | 汽车金融 | 房地产金融 | 供应链金融 | 金融IT | 银行业 | 城市商业银行 | 银行金融 | 不良资产 | 房地产 | 上海房地产 | 广州房地产 | 北京房地产 | 天津房地产 | 杭州房地产 | 长沙房地产 | 青岛房地产 | 商业地产 | 写字楼 | 融资租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