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卢俊义是天下第一吗?

2022-02-07 08:45 作者:龙驹归来  | 我要投稿

近期总是看到有人说卢俊义不如史文恭?武艺不是全书第一?

卢俊义

1、卢俊义击杀厉天闰要三十余合,厉天闰被明确定位为不如邓元觉,邓元觉与鲁智深平手,鲁智深与呼延灼平手,呼延灼与秦明平手,史文恭击败秦明只要二十余合。

厉天闰和司行方

首先,厉天闰虽然被明确定位为不如邓元觉,但他和邓元觉同为四大元帅,就说明二人不会有太大差距。其次,厉天闰兵败之后逃跑,卢俊义追了四十五里才追上,此时双方都有体损。并且此时的厉天闰是在败走的情况下被追上,就说明厉天闰的结局只能是两个,要么死,要么反杀卢俊义,不可能再跑。而史文恭二十余合是让秦明力怯并逃跑,只是史文恭占了马的便宜,追上并刺伤了秦明的大腿。如果秦明不跑,距离被杀还得过段时间。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秦明不像厉天闰那样没有退路。

史文恭

所以百回本水浒传里是找不到卢俊义不如史文恭的证据的。

接下来都是百二十回本的内容了。
2、史文恭二十余合力怯秦明,秦明五六十回合平孙安,卢俊义和孙安打了一百回合,他对孙安的态度是不可力敌,只可智取。

上原文:

当下秦明与孙安战到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卢先锋兵到,见孙安勇猛,卢先锋令鸣金收兵,孙安亦自收兵,各立营寨。卢先锋回寨,说孙安勇猛,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次日,分拨军马埋伏。卢先锋亲自出阵,与孙安战到五十余合,孙安战马忽然前失,把孙安颠下马来。卢先锋喝道:‘此非汝战败之罪,快换马来战!’孙安换马,又与卢先锋斗过五十余合。卢先锋佯败奔走,诱孙安赶到林子边,一声炮响,两边伏兵齐出,孙安措手不及,被两边抛出绊马索,将孙安绊倒,众军赶上,连人和马,生擒活捉。

首先,秦明和孙安打了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卢俊义见孙安勇猛就鸣金收兵,他对孙安的态度是不可力敌,只可智取,这说明孙安对秦明是有优势的。智取指的是卢俊义要用绊马索活捉孙安,活捉的难度是远比击退和击杀大的。之后卢俊义与孙安的打斗连不分胜负的字眼都没有,一开始打了五十回合之后,孙安马失前蹄,卢俊义就让他换马再战,说明这场战斗,卢俊义完全是主动方!孙安换马之后,双方打了五十回合,卢俊义诈败让孙安来追,最终将其引到林子里,众人抛出绊马索,将其活捉。既然是诈败,且让孙安放心大胆地追上来,卢俊义当然要给孙安制造我有可能打不过你的假象!如果卢俊义占优势了,孙安还会来追吗?

孙安

所以哪怕是百二十回本,卢俊义也没有弱于史文恭的证据。

再来看看其他的战斗。
3、卢俊义打杜壆时旁白单方面夸赞杜壆的丈八蛇矛神出鬼没,孙安看出卢俊义不能取胜。

上原文:

西阵主帅杜壆,见连折了二将,心如火炽,气若烟生,挺一条丈八蛇矛,骤马亲自出阵。宋阵主帅卢俊义也亲自出阵,与杜壆战过五十合,不分胜败。杜壆那条蛇矛,神出鬼没。孙安见卢先锋不能取胜,挥剑拍马助战。

原文写得很清楚,一开始杜壆损失了两员大将,就已经是暴怒状态。暴怒的杜壆五十回合在卢俊义面前打出一点优势怎么了?这也不能说明正常情况下杜壆一样胜过卢俊义啊!

杜壆

4、卢俊义在李助的剑术面前抵挡不住。

又是把李助的剑术当武艺的……

上原文:

卢俊义,杨雄,石秀杀入中军,正撞着方翰,被卢俊义一戳死,杀散中军羽翼军兵,迳来捉王庆,却遇了"金剑先生"李助。那李助有剑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正在抵挡不住,却得宋江中军兵到,右手下"入云龙"公孙胜,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李助那口剑,托地离了手,落在地上。卢俊义骤马赶上,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只一拽,活挟过马来,教军士缚了。

首先,李助是公孙胜出手解决的,原著里由公孙胜出手解决的都是使用法术的。其次,李助的剑术是异人传授,还带有子平妙诀,子平本就是算命的,已经说明这个剑术有法术成分了。之后卢俊义和李助交手的时候,原文写的是李助有剑术。然而其他地方,旁白对打出优势的一方的描写都是(兵器)法/术高强之类的,而不是有(兵器)法/术。再说了,李助的剑是金剑,是用来刺击的兵器,长度不会超过一米。加上李助的胳膊,总长度也不可能超过两米。也就是说,如果李助的剑术是武艺,只要他与卢俊义的距离超过两米,就不会对卢俊义造成任何威胁。然而公孙胜作法卸掉李助的金剑之后,卢俊义的动作是“骤马赶上”,然后活捉了李助。既然要骤马赶上,就说明卢俊义和孙安的距离得有好几匹马的身位!少说也有三五米!难道李助的胳膊有三五米长?这说明李助的剑术就是法术啊!所以这一战非但不是卢俊义的黑点,还是卢俊义的吹点!因为卢俊义是全书唯一一个在法术面前能抵挡一会,没被秒的!

李助

所以综上,无论百回本还是百二十回本,都是找不到卢俊义的武艺输给别人的证据的。此时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再怀疑作者给卢俊义的“马步军中推第一”的定位,以及吴用所说的“棍棒天下无对”了。

卢俊义是天下第一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