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作画画风与传统作画的美学,各有属于各自的美

2019-07-15 20:13 作者:GCAnime  | 我要投稿

中国文化    水墨画    一个与现代的作画方式相比,越来越少利用的作画方式

白蛇缘起就很好的把握住了两者的平衡


“我觉得中国动漫是有极强特色的,从你们的水墨动画,到你们的剪纸动画,都极具中国特色,而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中国学派。”

东映集团董事长森下孝三在接受《今日影评》专访时如是说。


接着他举了个例子——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



在这个美妙的水墨之夏,《白蛇:缘起》作为中国当下动画创作的代表之一,来到了日本大阪。


今年是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1周年,第十四次G20峰会也于上周在日本大阪落下帷幕。为促进中日动漫文化交流,一场名为“中国动漫日本行——从水墨中来”的展览正于6-7月期间于大阪举行。


于是,我们特意请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马华,与我们聊聊这场展览,讲述中国动漫一路走来的“传承”故事。



1. 水墨动画之缘起


让我们先把时间轴往回拉,


你会在水墨动画的溯源中找到很多非常棒的老片。



从《山水情》到《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就像森下孝三所说,早期的中国动画凭借水墨和剪纸等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在世界知名动画片库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水到渠成的事。



最早的国产动画片是没有明确定位的,这给动画前辈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时的动画人用了很多民族化的手段,包括京剧表演、音乐、音响等,以实现某种形式和内容上的突破。


于是,“水墨”成为了其中特别大的突破口。在这一点上,中国审美、中国美学思考,乃至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突破,对于“动画”而言都是最好的营养源泉。



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中,就将齐白石的水墨艺术造诣用到了动画创作之中。实际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中国动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次井喷式发展


以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1961-1964年的《大闹天宫》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动画电影以一种国漫的、集体的方式走向了本国观众乃至国际舞台。



当时,国外将中国的文艺创作归为“中国学派”,其中水墨动画就是占据着重要比重的一个分支。



青衣长袍的长者,电影中的流动与灵动,举手投足间的儒道风范和东方哲学,都在轻声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独属中国的故事。



2. 水墨动画之传承


这一次的日本之旅,除了上述“元老级”作品的亮相之外,还派出了包括《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和《白蛇:缘起》在内的优秀国产动画新片。



在这些影片当中,也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它们基本脱胎于民族文化的内容或传统文化的元素,但是运用了一个当下新潮的讲故事的方式。


比如,在动画电影《大圣归来》里,当孙悟空面临新危机时,它不再像我们的固有印象中那样,永远保持着正义、勇敢、充满能量。这样一个有爆发力的英雄,有了自己立体的内心世界。他有他的困扰,有他的困境,他得走到内心的另一面去寻找自己、了解自己、突破自己。



简单的打打杀杀、好坏对立在当下的动画创作中已经不复存在,每一个神话、动画人物都被赋予了一个更完整的人物形象。而与此同时,是对经典文化的再次发掘与对经典艺术的不懈传承。


同样,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并没有正式地去拍“白蛇”的故事,而是跳过了我们熟悉的“白蛇”传统故事,去寻找它的缘起。



无论是哪种方式,实际上都是在传承国漫动画片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



3. 水墨动画之中日交流


中日创作交流其实由来已久。


手冢治虫谈及其创作缘起时常讲,他受到了《铁扇公主》的启发。但他并没有拘泥在“孙悟空”身上做文章,而是用了科幻的方式,“铁臂阿童木”的人物形象,来探索他对于孙悟空的理解。



水墨动画的部分,日本动画人也曾受到过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从迪士尼起,水墨动画的重要创作规律和技术工艺就在于单线拼图。也即,画人要画一个封闭的圈,然后把颜色涂进去,一帧一帧动起来。其中,线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的水墨动画,其线条,其墨质在画面里有很多功能。当我们重新回顾水墨动画,虾、青蛙、鱼行动的时候,你都是看不见线条的。这种技术甚至成为我国水墨动画的机密。



当日本创作者看到这些影片的时候,他们很意外,也很好奇我们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实际上,我们当时是通过多格拍摄与多次曝光的技术来实现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攻坚了一个多层次的拍摄方法,来实现我们想要的线条和墨迹。由于动画片往往需要很大程度上借助器材和空间结构,而水墨画是留白,空间是有无限想象的。因此,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现在,日本也在用这一技术来拍摄自己的电影,与中国水墨风格动画的交流合作也是日本动画人正在做的事情。


此次展览关注到了“水墨”这一特有的切入口,将中国动画片以“水墨”为核心亮点在日本展出,这在此前是从未有过的。


而如何使中国故事在全球化环境里推广并且得到大家认可?


大概是我们这一代创作人需要共同面对的新问题。



转载  今日影评

现代作画画风与传统作画的美学,各有属于各自的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