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中央商务区的简单介绍
在石家庄中央商务区的文化旅游中区有全国罕见的百年历史建筑集群——正太饭店、大石桥和正太站,以及解放纪念碑、老火车站、京汉铁路售票厅等。 这是石家庄正太饭店旧址。1907年,正太铁路正式通车,正太饭店作为正太铁路通车的服务性配套设施于同年建成,成为接待法国贵宾、官僚政客的地方。 青砖为主,红砖点缀。正太饭店是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建筑,高约15米,砖木混合结构,是石家庄现存最早的唯一的法式小洋楼。 沧桑巨变,正太饭店不复昔日辉煌,但它承载着石家庄城市文脉中极为厚重的一段历史。 它见证了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史,接待过孙中山、宋教仁等政治要员,见证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众多历史事件,在石家庄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正太饭店按照“整旧如故,与古为新”的理念,进行了必要的整治,在修缮的过程中,采用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的传统做法,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了正太饭店的历史信息。 这是石家庄大石桥。一座大石桥,百年城市史。1903年京汉铁路修到了石家庄,并在此设立了车站。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隆隆的车轮托起一个新兴城镇,石家庄先后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铁路带来经济繁荣,人员往来增多,却时常发生火车撞人轧人事故。铁路员工与各界代表联名上书铁路当局,强烈要求建桥,受到阻挠。后经部分工人倡议,全线员工有2500人捐献每人一日工资,筹齐了建桥的经费。1907年,唐山人赵兰承包了建桥工程,春季开始施工,秋季便建成了跨越正太铁路的大市桥。 从此,火车从桥下畅通,行人从桥上跨越,方便了过往行人和车辆。大桥全长150米,宽10米,最高处7米,共23孔,桥头两侧各有石狮雕塑二尊。桥身采用大块方石砌成,故名大石桥。 当时的市民为铁路工人慷慨无私精神所感动,编歌谣夸赞道:“大石桥,大石桥,工人血汗来建造,一块青石一份情,青石哪有情义高。”多年后因为城市的发展和铁路、马路的变迁,大石桥逐渐式微,曾一度被冷落甚至被遗忘,只余留划分桥东桥西的标志性功能。 大石桥是石家庄历史的见证,也是石家庄早期工人阶级第一次向世人展示自己团结奋斗的力量之见证,曾经对石家庄的交通和繁荣发挥过重要作用。 这是石家庄车辆厂前街法国别墅。该别墅建于1905—1907年,供正太铁路法国高管使用。 区域内部有欧式建筑两栋,周围用铁栅栏围成两个院落,两栋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整体建筑敦实、厚重,保存较好。院内树木参天,环境宜人。省文物局说:这两栋法国别墅是正太铁路建成后法国高层管理人员居住工作的地方,也是石家庄近代大型工厂的一部分,其建筑形式特殊,是石家庄现存法式建筑的缩影。 这是石家庄解放纪念碑。这张图片是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的“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碑名,这张图片是解放者雕像,它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胜利后勒马欢呼的英雄形象。 主碑中央由7块板柱构成。其中5根立柱形似刀枪利剑,直刺长空;下部2块形似被打开的石门。主碑正面镶嵌着朱德总司令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解放军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后,亲自总结了攻坚战的经验后,提笔写下《攻克石门》这首诗。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主碑造型设计采用现代立体构成的抽象手法,刚劲雄伟,挺拔耸立,寓示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的丰功伟绩,也象征着石家庄军民团结奋进、昂首阔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英雄气概。 这张图片是京汉铁路售票厅旧址。它建于1950年,1988年停用。它作为第一代石家庄站必备的配套设施,在京汉铁路的运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石家庄城市发展的时代标志性建筑。 这张图片是石家庄老火车站。第六个五年计划,确定在石家庄修建该火车站。1987年3月,石家庄站开工建设,1987年11月,石家庄站开始投入使用。 石家庄站的大厅壁画《燕赵颂歌》由国徽设计者张仃设计制作,另外还有多幅漆画、蛋壳画等。 文化旅游中区作为中央商务区最具文化底蕴的区域,历史建筑林立,承载了石家庄百年积淀 ,也承载了老一辈石家庄人与城共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