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江心理医院:心理小知识科普|三种人格障碍的表现
你知道什么是人格障碍吗?我们大家应该都曾经听说过“人格障碍”这个词,会说“这个人有人格障碍”。那么,什么叫人格障碍呢?
首先要区分清楚疾病和障碍,如果一个人得了病,那叫作疾病;如果一个人出现了障碍,那还没有到疾病的层面。到了疾病的程度,可能就需要去找医生、看病、吃药,甚至住院,但是在障碍的这个层面,你可能只需要了解、接纳,更多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那什么叫作人格呢?一旦一个行为变成你长期保持的,并且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把它叫作人格。人格怎么定义呢?好多书里都有大量的对人格的定义,人格就是性格,把它当作性格就好了。如果这个性格特点在你身上过于明显,并且令人不堪忍受的时候,就叫作人格障碍。
假如身边有朋友出现这样的困扰,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表现:
在亲密关系中,依赖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如果过分依赖,比如“没完没了”地渴望关注和认同,那么亲密也会变成负担。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缺乏自信、害怕失败。
应对: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与人好好相处”上,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引导,比如共享彼此的弱点和烦恼,鼓励其分享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帮助其勇敢地迎接挑战、平静地面对失败。
表现:
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一种自重、自爱的情感体验,但如果把自尊放在超越一切的位置上,认为自己“非同一般”“出类拔萃”,并理应比别人得到更多回报,就属于自恋型人格障碍。
应对: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通常比普通人更加敏感和脆弱,他们虽然觉得自己“优于常人”,但未必真的快乐。可以采取一些间接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在对其进行批评时,应该针对具体事件,不要针对个人。
表现:
焦虑是一种正常、普遍的心理状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焦虑的经历,但如果焦虑“过头”,比如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自己担惊受怕,那么就属于焦虑型人格障碍。
应对:
在面对焦虑型人格障碍患者时,我们首先要向对方表明自己是一个可靠的人;在赢得对方的信任后,可以在具体事件上引导其说出焦虑的原因,并耐心倾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