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我们深入的聊聊,成长的力量
你好,我是熊猫,
今天收到来信,说如何解决自己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
好,收到来信。
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来深入的聊聊生命中不同力量的话题。
力量根据成因不同,它们也会有不同的特性,一些平缓而持续,一些会产生问题和陷阱。
首先我们在作为幼苗成长的时候,简单的说会有两种动力。
一种是自然生长的动力,我们可以用接纳生命、享受生命,进而充满兴趣、好奇心的前进。
这种力量,它不存在一个未来的目标,它的目标就是此时此刻的体验,它的目标在每一刻的行为中都已经实现了。因此它不存在任何二元矛盾,即使没有更好的结果也是要前行的,因为你热爱的是划船,而不是彼岸。这是一种自然生长的内推力,就像一朵花,如果它得到了足够的阳光雨露,到了季节自然盛开出美丽,不因你是否去欣赏它,是否去赞美它,它总会盛开。
而另一种前进的动力是人类社会二元意识中,通过比较而产生的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过更好的生活的动力,这是一种外在的拉力。这句话经常听到,也很常见,源于我们对于当下生命的本然的不接受、不满足。但这种力量来自存在比较的二元世界,因为它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过程很容易沦落成为达到目的的手段。生命中就会出现作为手段不美妙的时刻。如果我们过度强调更多、更好,那它一定存在反面,存在更差的自己,生命是拥有不确定性的,我们看看新闻就知道了。我们为了目标而努力,当然可能实现目标,但也当然可能实现不了。
而任何一种目标可能实现不了的迹象,都会带给我们得失焦虑、落后焦虑,让我们质疑一切是否值得,进而产生懒惰、羞愧、自我怀疑、等等的消极情绪。它们会极大的阻碍你健康的成长和生命质量,甚至患上心理疾病。我们生活中大多的痛苦,都是来源于这种力量,他让你看见了一个天堂,却无法走进去。因为外在目标的拉力来自二元世界,所以他会同时带来同样相反的阻力。你想要到达彼岸,所以划船很累很无聊,但人生就是要不停地划船永远到不了彼岸,真是痛苦的不想活了。
人生作为一场长跑,热爱划船的人,享受沿途的风景,用内推力不知不觉的就到达了彼岸,即使他们根本不需要什么彼岸,但总是无求而自得。而讨厌划船的人,用外拉力,会经历迷茫、痛苦、折磨,即使到了岸,快乐一时,又会很快不满足,而看向下一个岛屿。
听到这里,你该觉得我想表达一种兴趣与热爱好、欲望与目标不好的立场。这就是我们习惯性的二元思维,他随时随地创造对立,进而得出好坏对错。
我下面讲的内容,可能无法简单理解,需要结合《艺术家》,《欲望》,《比较》、《毅力》、《行动力》、《自信》这几期之前聊过的话题,才能更深入的体会。
恩,事实上,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极少的人可以成为佛陀,让生命中只有喜乐而没有欲望。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错过第一个路标,让目标与欲望在头脑中出现,然后利用外拉力进行生长,它也一定会带来压力、焦虑、痛苦与各种消极情绪。不用担心,这不是什么严肃的问题。
此时,我们还有第二个路标,那就是接纳这个充满比较的世界,接纳我们各种消极情绪的存在,把这些阻力变成我们生长的动力。
痛苦与不幸他们不是幸福的对立面,它是“对立“这个概念本身,是二元本身。
幸福的人从来不讨厌任何能量,他是充满智慧的魔法师,可以让任何的能量无论你管他叫积极还是消极,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如果你觉得自己混吃等死,那就开心的吃、耐心的等,如果你正处于自己的冬天,那就应该欣赏冬天应有的风景,如果你爱上冬天而不是轻易的评价冬天,春天不需要任何自我激励就会更快的来临,你真正高品质的行动力是在宁静中酝酿出来的。
道德经有一句话:“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现在那些每天抱怨上学、抱怨老师的同学们,现在在疫情隔离的情况下,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发,希望尽早可以上学。我们要看到世界是个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我们如果有能力随心所欲的进出当然很好,未来的世界也会越来越方便灵活。但如果时代不让我们随意进出,那就既来之则安之。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第欧根尼,每天喜欢在木桶里晒太阳,亚历山大大帝恭敬的问他:“我有什么可以为先生效劳的吗?”他的回答是:“有的,那就是——靠边站,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帝曾说过,如果他做不了自己,他最想成为的人,就是第欧根尼。
战国时期,楚王想让庄子去当官,庄子对来访的人说:‘’你觉得一只乌龟喜欢在泥塘里打滚,还是被供奉在寺庙的祭台上。”来人说,当然喜欢在泥塘里。庄子回答:“那请放过我,让我在泥塘里打滚吧。”
我们的时代普遍存在着虚荣、急躁,我们在这个环境里很难做到安然自处。我们只能用灵活与耐心,去安慰那些急切而不满足的声音,而不是和它们对抗,一旦对抗发生,我们自己的急切与不满足就开始了,虽然观点相反,但病因相同。
二元对抗有时候就是这样的矛盾有趣,你会因为坚守你的一个观点,一个“人不应该急躁”的观点,而和另一个人在现实中急躁起来。
熊猫很萌,不着急。
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