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
一、可视化概念图


二、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时间、内容、核心分别是什么?
时间:秦——清(鸦片战争前)
内容:包括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和中央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核心:君主专制

三、汉—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制度措施、策略、原则和趋势是什么?
制度措施: 秦代三公九卿制、汉代中外朝制度、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一参(参知政事)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使、元中书省、明废宰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基本策略: 权力分散和权力制衡。
核心原则: 皇权至上。
趋势: 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被削弱。
皇权—相权矛盾的核心与影响是什么?
矛盾核心: 争夺决策权。
影响: 对封建王朝的科学决策和行政效率产生了双重的影响。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 中国封建统治“家天下”思想的根深蒂固。
在古代有哪些因素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制约?
对皇权构成一定制约的因素有: ①中央集权制度中的谏铮、廷议、宰相制度等; ②史官修史(至少在宋太宗之前); ③儒家伦理观念以及“法与天下共”等限制皇权观念的制约。

四、秦汉—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制度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主要制度: 秦汉—明中央集权的主要制度有秦郡县制、汉推恩令、北宋集地方军政财于中央(分割地方事权于中央)、元行省制度、明三司和巡抚。
发展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不断削弱
中央-地方矛盾的核心是什么?
中央—地方的矛盾核心仍为加强皇权。
古代汉到元三种主要中央集权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汉代: 推恩令,分割诸侯土地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宋代: 集各种事权于中央的集权方式(集军权、行政权、财政权、选官权等),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代: 元行省制度,改变古代“山川形便”为“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方式,(从行省又称行中书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看)元行省制度具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