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東方輝針城聖地巡礼,好么?(天邪鬼篇)


東方輝針城 ~ Double Dealing Character.

好的,这里大概是水狮?
开头照旧讲些考察时的趣事,笔者时常在查阅一些东方角色原型的冷门neta时,倘若考察原型本身的内容过少,看似已经没有什么其余的民俗neta可考时,就会尝试从本身传承的侧面衍生之物来慢慢展开,最后联系到本身原型传承上面去,相当于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此系列的辉针城巡礼可能各位看到一些部分,就感觉不像是在看东方人物相关的考察了)
通常这类针对东方的民俗考察的框架是越来广的,笔者的考察巡礼风格也正在往日本考据党的前辈们那边学习,人终究还是要出去观察观察的,这边也希望各位不要被一知半解的“定义”被框死在其中了。
那么废话也不多说了,在正式开始之前,惯例还是声明以下几点;
专栏本身由于辉针城角色本身零设过于松散不好整理的原因,将分为七篇每个角色占一篇分段的新模式,且声明会首先放在每篇开头之处,观看时还请注意。
这个系列当做零设民俗考察也好,基于此的一设脑洞杂谈也罢,或者纯粹的东方零设相关巡礼地的工具文都可以,能够看得尽兴便是对于笔者最好的鼓励了w。
这次辉针城为了致敬紧扣红魔乡主题的两面性和原点回归,登场角色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东西方对应原型相互融合的感觉,这种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也是zun在设计辉针城角色特别重要的一环。
不单单是东方零设考据+圣地巡礼相关,中途也会插入一些地方民俗(这点上可能与东方本身毫无关联?)或者个人对于角色的见解什么的,有其它想法的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意在为车车人提供一个接触圣地巡礼相关消息的渠道,笔者本人会对在中日两国网络上各种关于东方圣地巡礼的一些消息做一个整合,对这方面感兴趣请务必联系我(会提供各作品、各角色的原neta讲解和巡礼地参考)
本文中使用的论文、图片、同人图等素材均来自于东方元netawiki、thbwiki、日文wiki、推特、pixiv、微博、知乎、知网、国家哲学社科中心等网站。
“考据也是东方二次创作”、“东方本身是宗教民俗的戏说,二设又是东方的戏说”
在考察过程中插入zun的访谈是笔者的习惯,见谅)
本篇为【逆袭的天邪鬼——鬼人正邪】的民俗元neta考察分析和关联巡礼地介绍为主,穿插笔者个人理解的一设杂谈和zun访谈;


STAGE 5 空中逆さ城内部
万物颠倒的世界
Reverse Ideology
五面BOSS 逆袭的天邪鬼
鬼人 正邪
Kijin Seija
种族:天邪鬼
能力:让任何事物都翻转过来程度的能力
BGM:Reverse Ideology

正邪到底想干什么?
zun:正邪也不是说真的想造反,也不是真的想下克上,说不定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份才那样做的。感觉她对造反成功之后的事情并没什么兴趣。她只是个处于叛逆期的从与社会作对汲取乐趣的角色,并不是想改变这个社会。
zun: 我非常喜欢天邪鬼这个角色,但是这个角色会被大家讨厌。
zun:我这次是想让具有两面性的妖怪登场的。3面为止的妖怪都是这样,付丧神也是这样。然后,将其翻转的便是天邪鬼。
天邪鬼正邪在故事中的位置也非常棒,但作为角色来说不太像是BOSS呢。
zun:天邪鬼是个好角色,但是最棒的地方在于她既不是BOSS也不是主人公。
“自古五面出忠臣,唯我正邪下克上!”这番话从当年辉针城正式版剧情翻译出来之后,就一直被传诵至今,辉针城主题的原点回归和双面性在经历过前四面角色的双面性原型对照之后,终于在五面的正邪这边得到了收束大翻转,为什么这边说是大翻转呢?从一设上因为万宝槌受到影响性情大变草根妖怪与抱着远大目标的新生付丧神们来看也好,零设上角色中互为表里的东西方原型被考察凸显出来也罢。
这一切到了正邪这边完全被逆转了,变成了表里可以互相对调,一丝矛盾感都没有的“东方天邪鬼”与“西方小恶魔”的传统形象高度统一融合,都是性格扭曲且在各自传承中都会恶作剧作乱的怪物形象!实在是妙极!

从访谈中还可以看出,正邪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幻想乡最为纯粹的那一抹色彩,只为“造反”本身而“造反”,说白了还是一种基于性格的自我满足,借由这些造反行为本身来得到乐趣,zun的这番话也注定了正邪无论怎样的“下克上”哪怕是成功了,都会不可避免的朝着全盘皆输的结局掉落的事实。
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正邪这一抹纯粹的“黑白”,依照前提自然是大环境之下的多数所在的方位,“你为正、我为反,我为正、你为反”、“英雄与反英雄”、“上下左右”等?好了,暂且打住!在概念上纠结也是对正邪本身没什么意义的,不如说正邪追求的是在不断正反颠倒之间的“混沌”,一次次基于阶级本身的下克上势必会产生新的下克上,如此循环往复正是正邪的生存之道。
(这点也体现在了名字谐音梗和BGM当中,“鬼人正邪”=“贵人圣者”【Kijin Seija】这个读音写作汉字的情况都是一样的,“Reverse Ideology”直译通常都是逆向思维、逆转思想,也可译作逆转的思想体系、逆转的社会价值观等等。)
上文这些笔者个人的猜想和zun埋在谐音梗中的暗示,也是试图彻底营造出一种看似矛盾对立实则互相统一的感觉,不禁惹人遐想,正邪代表会不会是zun内心那一股纯粹的、没有被赋予任何目的的“社会叛逆感”的具现化呢?这也是笔者本人的猜想,在被赋予各种现实意义生硬的代入体系之前,多多少少还是考虑下这点吧,有些猜测固然有趣,可本身也是“二次创作”的衍生产物,还请不要忘却。



其一 “瓜子姬与天邪鬼”的童话传承
一般情况下,“天邪鬼”的传承分为两种,一种为“民间故事”型,一种为“神话传承”型,民间故事传承的类型不敢说比起后续的神话传承赋予的年代早,不过从民俗学角度考察的话,这类天邪鬼民间童话传承的母题文本和本质起源,还是可以窥见一二的。
天邪鬼,在一听到这个词语的同时,不少日本民众自然会联想到一则童话——“うりこひめとあまのじゃく”(瓜子姬与天邪鬼),即是日本各地最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在具体情节方面还可以看到不少类似传承的影子在,根据地区不同传承本身又有相当大的差异。其中又以东日本和西日本最为典型的两种类型不同传承为首,自然也是传播范围最广的。
笔者将把故事传承本身拆分为几段来慢慢分析;
故事开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老奶奶在河里洗衣服,大西瓜就流出来了。带回家的时候,从西瓜破裂中出现了可爱的女孩子,老爷爷和老奶奶很高兴地给那个孩子起了个“瓜子姬”的名字。
(到这里为止,大概每个传承重点开头第一句话都是一样的,不过也有西瓜不是从河里流出来的,而是在后面的田地里采摘的例子存在)
二 留守看家
据说,瓜子公主一下子长大了,瓜子姬长大后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因此,富翁说想娶她,老爷爷和老奶奶要上街买嫁妆,两人对看家的瓜子姬说:“无论谁来都不能打开。”
在瓜子姬纺布织机的时候,天邪鬼悄悄的潜入了。
(除此之外,也有没出嫁给富豪的情况,老爷爷和老奶奶只是单纯的去买东西,天邪鬼趁虚而入的类型)
三 天邪鬼的开门劝诱
天邪鬼软硬兼施拜托瓜子姬打开门户,瓜子公主一开始拒绝了,但是因为太过纠缠,就打开了,说“要是一点点就好了吧”。 于是,天邪鬼用长指甲撬开门,走了进来。
(这个情节是整个故事中最让人心跳的场景,让瓜子姬打开门的方法除了上述以外 ,也有天邪鬼看起来很开心地邀请,让瓜子公主十分在意打开门户的类型)
根据以上这些令人眼熟的桥段展开来看,第一段很明显是西瓜中剖出瓜子姬的情节,很明显就是桃太郎、辉夜姬同款的从植物中诞生出小人的同一文本传承,都是出生时都是异于常人的小人逐渐变大的桥段,源于一种相信生长的过于异形巨大的农作物内部,肯定会生出什么的惊奇感,这类统一叫做“小人传承”。
第二、三段的留守看家和开门劝诱则有点西欧民间著名童话《大灰狼与小红帽》的近似感,同样都是天真无邪善良的小姑娘被带有恶意的角色蒙骗,引狼入室的相似情节。
顺带一提,虽然多数人看到的“小红帽”传承可能都是格林童话版本,但同类型的传承早已在遍布整个亚欧大陆,盛行于大陆少数民族口头传承中的“狼外婆、老虎外婆”,朝鲜半岛民间故事中的“变成日月的兄妹”,日本本土的“姐弟与女妖”、“老天爷的金索绳”等等;以上这些都离不开三个母题丛,(1)动物、鬼怪装扮成亲人样子欺骗孩子。(2)天真无邪的孩子受到欺骗,生命受到威胁。(3)孩子最终获救,得到认知坏事物、分辨善恶的能力。这类便是“狼外婆型传承”。
(大多数瓜子姬故事中的没有太多差别的前半段,可以直接看做是“小人型传承”的本土文本与“狼外婆型传承”的异域文本的融合产物了。)

西日本 生存结局型
天邪鬼诱惑说“一起去摘柿子吧!”,瓜子姬就被强行带走了。
一到柿子树下,天邪鬼就会爬到树上吃柿子,但不会分给瓜子姬。瓜子姬拜托说“也请分给我”,天邪鬼就从树上下来说“那你自己上去吧”。“穿那么漂亮的和服上去的话会弄脏的”,和瓜子姬交换自己的衣服。于是,瓜子姬爬上树后,天邪鬼追着上去,直接把瓜子公主绑着束缚在了柿子树上。
以及瓜子姬被捆绑的时候,也有不在树上,而是绑在树根上的,也有强硬地剥下和服的类型;也有不是被带到外面,而是当场被绑起来装在草袋里,挂在天花板上的类型。
大概是最为人熟知的类型了,在西日本,特别是以中国地方(山阳、山阴地区)特别盛行,这类也是瓜子姬故事传承的标准型,现在发行的儿童绘本上看到也基本上都是这种。
与之相对应的是东日本那种稍显黑暗的死亡结局型了,毕竟不适合直接做出来变成绘本给小孩子看待,东日本瓜子姬的死亡结局型本身又分为挺多种的,每一种看起来都挺毛乎悚然的)

东日本 现场杀害型
直接闯入家里的天邪鬼对瓜子姬说:“准备好砧板,赤裸上身罢!”。瓜子姬那能忍受这一幕便直接吓晕过去了,之后天邪鬼拿着菜刀,把瓜子姬剁碎吃掉了。
并且剥下了她的人皮,自己化身成瓜子姬的模样,把瓜子姬的肉做成美味的料理骗老夫妇吃下瓜子姬尸体做成的料理。
(现场杀害型整体集中在东北地区,多是口头流传与岩手和福岛地区。由于这类传承中瓜子姬仅有“被杀”的描述,天邪鬼杀人方法不明的情况也有不少)
东日本 诱拐死亡型
天邪鬼诱惑瓜子姬说“一起去摘柿子吧”,瓜子姬就被强行带走了。
一到柿子树下,天邪鬼就会爬到树上吃柿子,但不会分给瓜子姬。瓜子公主拜托说“请也给我一点”,天邪鬼就从树上下来说“那你自己上去吧”。瓜子姬爬上高高的树枝之后,天邪鬼就会不断地摇树。瓜子姬直直从树上掉下来,脖子骨折死了。天邪鬼把瓜子姬的和服和自己的和服换了,剥下瓜子姬的脸皮,戴上它变成瓜子姬。
(这类传承同样有天邪鬼把瓜子姬尸体做成料理欺骗老夫妇吃下去的桥段,在东北山奥地区的秋田县、山形县非常常见,是不是觉得和前面西日本的传承较为相似?对了,有说法认为这类传承才是原本“瓜子姬与天邪鬼”故事的原初版本,西日本版本较为缓和给予了生存结局)
东日本 身体被夺死亡型
由于天邪鬼施展了妖术,把自己转移到瓜子姬身上。被觉得很奇怪的老爷爷追赶着,想逃跑摔倒在了坚石上,直接贯穿胸口的伤口失血过多,瓜子姬当场死亡。
最终,瓜子姬的身体变化成了黄瓜,就地栽种了之后每年都会有大量黄瓜生长。
(这类传承非常之另类,数量也十分之稀少,就算在新泻县只有一两个区域有以上口头传承存在,不知为何近年来被用于儿童书籍的情况很多,是比较有名的类型)

五 发觉真相
乌鸦告知
天邪鬼穿着瓜子姬的和服化妆,扮成瓜子姬,老爷爷和老奶奶回来了,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是没有注意到。
然后是出嫁的日子,载着海灰的轿子出发,乌鸦歌唱着说:“脚下的笼子里装着天邪鬼。”
众人查阅了一下确实不是瓜子姬而是天邪鬼。
(在这里宣告真相的鸟被认为是瓜子公主灵魂的化身,当然,多数和死亡型组合在一起。但即使是生存型的鸟也能看到很多告知真相的类型)
瓜子姬自身告知
海女穿着瓜子公主的和服化妆,扮成瓜子公主,老爷爷和老奶奶回来了,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是没有注意到。
然后是出嫁的日子,载着海灰的轿子出发,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里面放着的不是瓜子姬,而是放着天邪鬼!”的声音,众人环视四周,才发现了被束缚的公主。
(本来是经由乌鸦告诉我们的,随着瓜子姬生存结局类型的增加,瓜子姬自身也开始承担起这个角色了。因此,也有很多瓜子姬模仿鸟的叫声,从单纯的呼喊到读歌,各种各样的类型告知都有)
其余也有因为天邪鬼假扮的瓜子姬因为使用纺织机的声音不熟练而被发现、天邪鬼吃法的和平常不一样暴露、洗脸之后脸皮脱落等类型传承。
这段的重点强调凸显的是一种“新娘调换型”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传承文本,推测是起源于古印度后在意大利得到发扬;其因为女性的嫉妒杀害、陷害原来的从植物中诞生的新娘,伪装替换成新娘本身的样子,最后真相因为种种原因被告发,原本的新娘转生再生为其余动物告知给王权方,最后作恶之人必将受到惩罚的故事。
其代表传承的《三橙爱》、《箱中新娘》等,可能各位不是特别熟悉,但在意大利如今作为广泛的歌剧题材被不断传承创作轮番上演。

在瓜子姬身上做了这么多恶的天邪鬼,在这类民间童话最后的下场,相信已经不用阐述了罢,只是死相好不好看的问题而已)
最常见的说法是这对老夫妇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直接乱棒打死了天邪鬼;
在东日本地区的瓜子姬的死亡结局型中天邪鬼的死法都是十分直接的“乱棍打死”、“斩杀”等等,而在西日本瓜子姬多为生存结局型中的天邪鬼死法简直就是凌迟般的待遇,什么“五花大绑分尸”、“从大腿中间劈开”等,这种类似酷刑般的死法,最后通常都会落得个作为老夫妇农田肥料的待遇,东日本为芋和果树、西日本为五谷杂粮,还有荞麦和粟米的根茎是被天邪鬼尸体的血液染红的说法。
(正邪牌肥料kana?其实就是海奴韦莱神话的一种戳想变体,系世界各地食物起源传承中最为常见的,《记纪神话》中被须佐之男不小心杀害的保食神也是如此,将人体和食物结合起来,粮食由神的肉体产生,神的尸体可产生最早的人类农田的说法)
东北地区的传承,这类传承一般都是天邪鬼不小心暴露之后,嘲讽老夫妇说着:“昨天瓜子姬的肉料理好吃么?后院貌似有谁的骨头,谁的衣物呢——”,说完光速跳脸跑到山中躲藏的一气呵成,该说真不愧是性格扭曲的天邪鬼么?也不知道为什么东北地区的传承貌似对瓜子姬都下特别狠的手?兴许是因为东北地区自古苦寒蛮荒之地,想要教育小孩子不要随意开门的话,配套童话就必须编撰的狠一点吧,描绘出来的天邪鬼也是真够屑的w
顺带一提,现在有一个天邪鬼的都市传说,如果半夜12点在镜子前说“うりこひめ(瓜子姬)”的话,天邪鬼就会来作恶。虽然看不到天邪鬼的样子,但据说会对着嘴上说着“うりこひめ”的人用镜子做坏事。

纵观整个故事,天邪鬼好歹算是妖怪,却在故事最后被极度愤怒的老夫妇活活乱棒打死,不难想象这种妖怪到底有多弱了,全篇只是靠着欺骗杀害天真善良的瓜子姬,各种伪装身份终于获得了可以出嫁给富豪的机会.....难不成天邪鬼是想嫁给富豪从此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么?又或者恶作剧只是想妨碍富豪和瓜子姬结婚呢?非也非也。
在以往的故事中都将天邪鬼原型解释为,可能是小偷、贼寇、流民、山贼的妖魔化与杀害小女孩的恐怖图景,这种说法大概是从“鬼族”的现实原型说法中套入进来的,可一牵扯到结婚元素与西日本生存结局的传承就不太得行了。
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下天邪鬼目的本身,一切行动都是离不开“结婚”这个元素的,到底什么人会在现实中阻扰结婚呢?答案已然呼之欲出了,笔者认为在这番叙事背后隐藏的很可能是“嫉妒心极强的同村女性”、“瓜子姬的病态追求者”、“新郎方敌对势力的手笔”、“新娘掠夺者”这些身影存在,从这个贴近于情感的角度来想,童话本身似乎也现实了起来......

单单就上面这些说法猜测,想解释这则童话和天邪鬼本质,多少还是过于浅薄了,笔者在此也提出个个人较为信服的推测说法;
如果把《瓜子姬和天邪鬼》放到更大层面上去看待会如何?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何西日本和东日本的传承差异会如此之大呢?西日本为生存结局、东日本为死亡结局,这就需要把这则童话中的主要角色和性格提炼出来。
倘若富豪代表的外来的大和朝廷,把天邪鬼和瓜子姬理解为则为同一土地上的原住民,天邪鬼代表原住民中的反抗派、瓜子姬代表原住民中彻底向这大和人先进技术倾心的献媚派。这个反抗派也是注定与献媚派与大和朝廷对立抗争的,在靠近大和朝廷中心的西日本传承体现为献媚派被救助,反抗派则被各种折磨直至彻底镇压;远离大和朝廷中心的东日本传承体现为献媚派被反抗派橄榄,大和朝廷就有了借口征服东日本地区的反抗派。
回过头来看看瓜子姬所掌握的纺织技能,宛如就是向着大和朝廷的渡来人学习技术的成果,出嫁结婚这一行为所代表的向着朝廷进贡的意象也不用多说了;而天邪鬼杀害瓜子姬不正如一次针对原住民部落的内部大肃清么?之后假装成瓜子姬混入进贡队伍,大概目的就是派出刺客刺杀的行为的暗喻,可惜被献媚派的内鬼揪出,最后下场死的凄惨,作为肥料同时也是朝廷希望来杀鸡儆猴什么的,稍微有点荆轲刺秦感,啧啧啧)
没错!《瓜子姬与天邪鬼》这则童话就是对大和朝廷与原住民不断进行战争、各种镇压的艺术性夸张描绘,作为倾向于朝廷的献媚派的形象代表“瓜子姬”必须描绘的十分靓丽,作为朝廷对立面的反抗派的形象代表“天邪鬼”自然描绘得邪恶奸诈又弱小!
如此看来,天邪鬼的本质也正是原住民身上对于渡来氏族的反抗精神的纯粹意象,代表的是原住民不服从朝廷管制宁死不屈的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本身,在长达几百年的不断镇压中原住民们的领土、生存空间不断缩减至深山、河原的境界之地直到被彻底妖魔化变成“妖怪”。
(这与小人族的生存境地是如此的相似,正邪零设中果然还是和小公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看来zun对于这些“障碍之民”的人文关怀早在辉针城就有伏笔了ww)



其二 神话传承下的“天邪鬼”
看完了上述民间故事中天邪鬼所影射的本土被征服民惨痛历史的现实意义,重新从神道教、佛教给天邪鬼赋予的代表意义出发,剖析语源本身;
天邪鬼(あまのじゃく)的语源被认为是来自于天探女(あまのさぐめ)名称讹传的改音,天探女被认为是能够观察天的动向、未来和人心的咒术师般的存在,这则传说后来变成了能读取人的内心,并反过来恶作剧的小鬼。本来,天探女并不是坏人,但是因为向天稚彦告状,所以成为了妨碍天的鬼,也就是“天邪鬼”。
《古事记》记载,天稚彦接受了平定苇原中国的任务,却放弃了职责并逗留在那里。于是高天原派来使者探查情况,天稚彦接受天探女的建议用箭杀死了使者。高皇产灵尊看到箭,以为天稚彦正在与其余国家激战,于是将箭扔回,睡梦中的天稚彦因此被箭杀死。
“天邪鬼”是指“看透人的内心,玩弄恶作剧的小鬼”,而在现代,是指那些故意做出违抗他人言行的性格别扭的人和无法坦诚面对周围人的人,就被称为“あまのじゃく”。
由此,“あいじく”就变成了“违背人意的乖僻人”的意思。
(符卡中的逆弓「天壤无穷的诏敕」是《日本书纪》中天孙降临一段天照大神向孙子琼琼杵尊下达的三个神敕之一。内容是“成为天皇,永远支配日本的天地”。)

天邪鬼在佛教中,作为表示人类烦恼与欲望的象征,是被四天王和执金刚神践踏的恶鬼,防止他们作恶,又被称为四天王之一的毘沙门天像的铠甲腹部的鬼面,这鬼面语源来自中国的黄河河伯(かはく)水鬼和同样是中国的海神海若因为(かいじゃく)的训读为“あまのじゃく”,所以和日本自古以来的天邪鬼相融合,也指脚下的鬼类。
且由于“天稚彦”也写作“天若彦”和“天若日子”,所以也被认为是与佛教以及来自中国的“海若”相融合的东西。
另外,也不知道是不是天邪鬼被毘沙門天长期踩着脚下的原因,在各地的佛教寺社只要是和毘沙門天信仰范围的不仅能见到被踩在脚底下的天邪鬼,还有作为寺庙本身各种承重雕塑的天邪鬼雕像,大概寓意就是希望通过毘沙門天来镇压住代表烦恼的恶鬼,甚至还与代表力量能够顶住无数重物的力神信仰习合,基本上就没有天邪鬼不能顶住的东西了)
在日本各地寺庙神社中常见地担负着肩扛重物,如图所示的这类“力神像、力鬼像”倒是层出不穷,在不少地方则更加习惯称呼他们为“天邪鬼”,关于“天邪鬼与力神”如何发生神佛习合这点,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力神像”是如何在江户时代的各类木雕、石雕工匠手中,如此快速流行起来的?首先,这位“力神”并不是来源于正统神道教当中的,在《记纪神话》中也没有关于它的记载。虽然有和佛教传说相似的神出现,但佛教经典中并没有特别提及力神。即使是纯粹的民间信仰流传的民俗神袛,那也过于微弱。并不是训读成“ちからがみ”,硬是要据音读读成“りきじん”这点,不是蛮有趣么?虽然是个不太清楚的民间神袛,但他们以非常保守的形式,踏踏实实地完成了抬起重物,支撑建筑物顶棚的重要工作。所谓“縁の下の力持ち”(缘分之下的大力士),正是为了他们而存在的民俗谚语。
这类纯粹诞生于能工巧匠与百姓谚语中的神袛,是如何与天邪鬼发生神佛习合,个人猜想还是由于“力神像”们的支撑重物的性质,这点与当时常年被毘沙门天践踏在脚下的天邪鬼一致,他们咬紧牙关、身躯上凸出的隆隆肌肉、负担着重物这点,虽说是被践踏着的,但当时不少供奉祭祀毘沙门天的寺庙将天邪鬼像和木造建筑结合起来这点,同理被化用到能工巧匠的建筑营造技巧当中,作为新潮流迅速取代传统寺社营造中,代替斗拱铺作的传统幻兽们,用天邪鬼、力神像雕刻来代替不仅可以看出此工艺更加高深,寺社方想必也更加满意!那么自然,在神佛习合混淆的大背景下自然将二者给混为一谈了,尽管一开始民间工匠们的力神像和佛教背景的天邪鬼要素压根就不是一回事,民间百姓们便草草地将早先雕刻的力神像等同于天邪鬼像,总之营造技艺的性质差不多不是?
兴许一开始就没什么特殊的含义在,纯粹只是身为建筑工匠们的“创作者之心”灵光一闪,将其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东西一时间心血来潮,从而化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正如ZUN在鬼形兽访谈中所谈到的:“我一直觉得,用现在人类的道德观念来思考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对我来说,他们可能就是想制作而已。最初可能另有目的,但人们渐渐开始觉得制作这个过程有趣,所以有了多种多样的形态。可能就是为了满足制作的欲望而已”
话说回来,正邪!!!没想到你还是力士啊!!!






以上均为神道教和佛教中对于“天邪鬼”(あまのじゃく)语源的大致诠释,神道教体系与佛教体系差别在于本土取材和大陆传入,虽说完全是两种含义,不过自从天邪鬼逐渐从毘沙門天甲胄上的河伯、海若的鬼面演变成了脚下践踏着的恶鬼之时,二者的定义也逐渐混淆起来,所谓“神佛习合”,即为神道教的读心恶作剧小鬼与佛教的烦恼恶鬼,直接融合为了日本民间故事中常见的“天邪鬼”形象。
亦有,在江户时代的《和汉三才图会》中记载到素戔嗚尊口中吐出体内积蓄的一口猛气,聚集其猛气形态形成的女神——天逆每,虽然外表近似于人类,脸却像野兽一般长着高高的鼻子、长耳、尖牙,力大无穷且脾气暴躁,性格是如果事物不如意就会狂暴,有力量的神也会被扔到千里的远方,即使是锐利的武器也会被它的牙齿咬破。
另外,天逆每女神也是一个像天邪鬼一样不把事情颠倒过来就不罢休的性格,把前一件事说成后一件,左一件事说成右一件,性格乖僻加上不断吸收高天原产生的邪气,与其所诞下的孩子“天魔雄命”也酷爱唱反调,比起母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和母亲一样,也是自己一个人诞下孩子的天魔雄,也成为了九天之王,狂暴的神和反抗的神都属于魔神麾下的,由于他们附身于人们的心,不管是聪明人还是愚蠢的人都会感到心烦意乱。

天逆每、天魔雄这两位实际上是属于妖怪神的行列的,大概是江户时期人们觉得高天原神袛老是以正面形象为主,必然存在吸收邪气的另一面存在,将这个设想加些内容具现化出来的就是这两位恶神了,在现实当中也不会有神社存在供奉祭祀他们的,不过在高天原的排面高倒是挺高)
至于天逆每女神为天邪鬼与天狗共同祖先的说法,本身就是江户时代照着天邪鬼固定形象创造出来的神明,自然是没毛病的;不过天狗祖先这边就需要商榷的,这个说法最早是由一位井户时代的僧侶“諦忍”写下的『天狗名義考』第一次提到天逆每为天狗祖先的说法,不过在此之前也没有任何一类书籍记载过,说是引用了《先代旧事本紀》。可在后世的天狗研究家“知切光歳”的细致考究中《先代旧事本紀》压根没有相关记载,只有大陆传入天狗=流星称呼的最早看法。

可是,在聊了这么多天邪鬼相关的内容之后,“天邪鬼”其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其实谜底意外的就潜藏在其名称当中;
首先,来看看“天の邪鬼”的字面含义,“天”(ama)代表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抗力,或者直接理解为“老天爷”,也未尝不可。“邪鬼”(jya ku)现在基本上是不会使用的死语,词汇的上位代替变化成“邪魔”,而提到“邪魔”(jyu ma)各位想必都很熟悉,日语语境中就是“阻扰、妨碍、给人添麻烦”的含义,日常生活当中的口语“お邪魔します”(o jya ma shi ma su),翻译为“打扰您了、麻烦您了、给您添麻烦了”,非常之常用且简单易懂。自然,在“邪鬼”(jya ku)前面加个“天”(ama),即为理解为“天在给你添麻烦、天要搞你”的含义,把如此接近于百姓世俗生活的说辞,将这类不顺心意的形象在其妖怪化之后,便是“天の邪鬼”,这样的形象可以说是可强可弱、可大可小,毕竟代表的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的意料不到的困难烦恼等。
天邪鬼其现实原型,恰恰又是最好解释的,毕竟拥有的只是让你事与愿违的能力,大大小小的不可抗力,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得不偿失,这类现象都可理解为“天邪鬼”,仅是日常生活被天搞的情况而已。所以“毘沙門天”才要脚踩代表“人心烦恼根源”的天邪鬼嘛!不难理解ww

其三 西方小恶魔原型与异类民间传承
zun:设计正邪时最为苦恼的地方,是背后朝着玩家而回头这个姿势。想要进行二次创作的人,打算怎么处理正面呢?
既然这么说就画一个设计图啊,我们一定会刊登的!
zun:天邪鬼还有一个设计方案,就是上下颠倒的。但是,这实在是不太好吧(笑)。
初看正邪会觉得她的出场动作很奇怪,但是这并非是偶然为之。
在最终幻想1~6中都有出现过一种怪物,名叫ガルキマセラ(小恶魔)。这种怪物的形象就是一只小鬼,其动作也是测过半身伸出一只后,另一只手抱胸。而这种怪物具有一个特技:将我方队伍的前后排反转过来以偷袭后排脆弱的队友,因此正邪的这个动作和她翻转的能力出自何处自然一目了然,而且结合她的设定,同样都是小鬼系怪物这样的存在。
正邪的服饰配色,就是FF13中这种怪物的配色。


众所周知,辉针城每一面角色几乎都会有东西方对应原型的格式,天邪鬼能够互相对应的两面性西方原型的话,大概就是所谓的“小鬼、小恶魔”(imp)了,这个原型都有和天邪鬼高度契合的行动模式和思考,本身还和妖精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小鬼(imp)是欧洲神话中的神仙或恶魔,在民间传说和迷信中经常被描述。这个词可能来源于ympe这个词,用来表示嫁接的幼树。小鬼通常被描述为恶作剧而不是严重的威胁,并且被描述为小生命而不是更重要的超自然生物,魔鬼的侍从有时被描述为小鬼,他们通常被描述为活泼和身材矮小。
古英语名词的“impa”指的是植物或树木的幼芽或后代,后来又用来指贵族家庭的后代,或一般意义上的孩子。从16世纪开始,它经常用于表达“蛇的小鬼”、“地狱的小鬼”、“魔鬼的小鬼”等等;到了17世纪,它又变成了小恶魔的意思,熟悉的女巫。
古英语名词和相关动词impian似乎来自一个未经测试的晚期拉丁语术语“emputa”(imputus在Salic law中得到证明),即希腊语“自然、植入、嫁接”的中性复数。

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小鬼是一个小恶魔。与基督教信仰和故事不同,日耳曼传说中的恶魔并不一定总是邪恶的。小鬼通常是进行恶作剧,单不是邪恶或有害的。在某些地区,他们甚至是神的侍从。
林肯郡的一个传说可以追溯到14世纪,传说魔鬼对大教堂的竣工感到恼火,于是拜访了他,陪同他的是两个小鬼,他们继续在建筑中肆虐。一为天使出现了,命令他们停下来,其中一个转身向天使扔石头,立刻被变成石头雕像了。
当他的同伴逃走时,这只不幸的小鬼仍然留在大教堂东端的天使唱诗班席上,当地足球队林肯城的徽章上也描绘了这只小鬼。

小鬼通常表现为身材矮小,不太吸引人。他们的行为被描述为狂野和不受控制,与妖精很相似,在某些文化中,他们被认为是同一个人,都有着同样的自由精神和享受所有事物的乐趣。在后来的历史上,人们开始把妖精和小鬼联系起来,认为他们是邪恶的。然而,这两种生物都喜欢恶作剧和误导人们。大多数时候,这些恶作剧都是无害的娱乐,但有些恶作剧可能会让人心烦意乱,有害无益,比如把婴儿换成婴儿,或者把旅行者带到他们不熟悉的地方。虽然小鬼通常被认为是不朽的,但他们可以被某些武器和魔法伤害或伤害,或者被禁闭在人们的家之外。
小鬼也被描绘成孤独的小动物,以寻求人类的关注,用笑话和恶作剧来吸引人类的友谊。当人们对小鬼的努力感到恼火时,这往往适得其反,通常会把它赶走。
即使小鬼成功地得到了它想要的友谊,它仍然经常对它的朋友开玩笑,或者是因为无聊,或者仅仅因为这是小鬼的本性。这个特点导致了用“顽皮鬼”这个词来形容喜欢恶作剧和恶作剧的人。
最后,人们开始相信小鬼是巫师和术士熟悉的灵魂仆人,在那里小恶魔充当间谍和线人。在女巫狩猎时期,人们会寻找一些超自然的生物,比如小鬼作为巫术的证据,尽管通常所谓的小鬼只是一只黑猫、蜥蜴、蟾蜍或其他一些不寻常的宠物。
小鬼也被描述为被“束缚”或包含在某种物体中,如剑或水晶球。在其他情况下,小鬼只是被关在某个物体里,只有在主人需要的时候才会被召唤,有些人甚至有能力像精灵一样满足主人的愿望。
小鬼雕像在世界各地的基督教艺术建筑中都能找到,大多数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的,只有那些最感兴趣和观察力最强的人才能发现。



播磨国北部的多可郡多可町四面环山,在这些山国流传下来的传说就是“天之邪鬼”的传说。在多可中,有一个被称为“あまんじゃく”的妖怪,想要做很多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的事情,结果总是失败,非常冒失的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中也包含了相当古老的要素。在8世纪初创作的《播磨国风土记》中,作为多可郡的地名传说可以看到以下记述。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经常弯腰走路。从南海到北海,从东往西走着,就到了多可郡。巨人说,“其他地方很矮,所以必须一直低着头。但是,因为这里很高,所以个子很高。啊,好高啊”。因此,这个地区被称为多可郡(问就是谐音梗),巨人走过的脚印变成了很多沼泽。
这个网站介绍的传说的开头部分和《风土记》的传说很相似。播磨的情况下,因为留下了《风土记》和中世纪的历史书《峰相记》,所以知道传说的古老形式的情况也不少。这个传说也是起源于古代,超越时代流传下来的事例。但是,在今天流传的传说中,要注意主人公是由巨人代替了天邪鬼。
话说回来,《风土记》中的巨人传说相当于全国可见的“ダイダラボッチ(大太法师)”巨人传说。全国有很多人说巨人的足迹变成了沼泽和池塘。这样的大头鱼的传说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滋贺县流传的琵琶湖和富士山吧。据说富士山是大头鱼挖开近江国(现在的滋贺县)的土运来的山,琵琶湖是挖来的遗迹。多可郡的传说也是这样的大太法师型的传说是《风土记》阶段的古老形式,后来与“天之邪鬼”传说结合而成了今天的样子吧。
这样的大太法师型巨人传说,一般认为和对山的信仰有很深的关系。多可的情况下,《风土记》中的巨人说“这里很高”,也就是说“山很高”吧。也显示出了这个巨人本身就是将山拟人化的。暂且不论是否能断言到这种地步,这个地区的人们所持有的对周围山的信仰,确实是产生这个传说的背景吧。

多可郡的天邪鬼,虽然不是瓜子姬的传说,和大太法师传说有很深的缘分。比如说,把山搬到很远的地方这样的故事,作为以巨人为主人公的故事,在全国都有例子。
前面提到的富士山和琵琶湖的故事也是其中一个,但是从多可附近的地方来看,传说旁边的丹波国冰上郡(现在的丹波市)有鬼运山的传说。有一次,一个大鬼用大棍子扛着现在丹波市政府后面的甲贺山和南边的狗冈山。但是,来到现在的丹波市成松一带时,因为泥田多,难以行走,很累,就那样丢下山回去了。和多可的冈山和太子山的故事一模一样。在冰上,不知什么时候故事的主角从巨人变成了鬼。
正如反复叙述的那样,在多可的天邪鬼传说中,包含《风土记》中的巨人传说在内,整体上与对山的信仰有着很深的关系。在这个地区,在古代有关于山神的各种传说,可以认为是在历史中发生了变化,演变成了现在的普遍传说。
(看来即使是身形变得庞大了,天邪鬼身上那种做事、搞事注定三番两头的失败属性,依然照旧,传说如今的伊豆大島也是这类巨大天邪鬼挑山失败的传承才造就的,如果把这个“巨人正邪”设定用到二创中呢?刚好和小人族形成对照,好事)
据说在岩手县九户郡的天邪鬼在炉灰中诞生,在东北地区天邪鬼变化为蛹,在秋田县仙北郡角馆地区是天邪鬼是蝮蛇。另外,在该县平鹿郡(现横手市)的民间信仰中,据说婴儿只要看到天邪鬼就不会再哭泣的了。
果然东北地区的天邪鬼传承一个比一个奇葩,笔者觉得各种各样的正邪二创可以安排上了,这个炉灰天邪鬼应该是东北地区民众冬天对于家宅烧炭火堆积而成的炉灰产生的遐想吧?至于产生蛹天邪鬼和蝮蛇天邪鬼这几点的想不通了,就当东北人民多奇志吧)
最后那个小孩子、婴儿只要看到天邪鬼便不会再哭泣的设定,感兴趣的各位可以上pixiv找找“新妻正邪”、“嫁正邪”之类tag,笔者本人意外的很喜欢这种设定,不过能从婴儿、小孩子看到天邪鬼马上不哭泣的neta立刻联想到适合带孩子什么的,真的强www。


其四 圣地巡礼
正邪的巡礼地毫无疑问,自然都是天邪鬼传承相关的场所了,在天邪鬼像遍布日本各地大大小寺社的情况下,选择的巡礼地自然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了,看不见的传承地点和看得见的天邪鬼要素都不能丢!
高野山 伽蓝中门







选择这个地方理由不多说了,看看中门两侧四天王像脚下踩着的天邪鬼像完事了,应该算是日本国内雕刻最为出色入化的天邪鬼像了?来这看天邪鬼,准没错!
地址:和歌山県伊都郡高野町大字高野山132
东方关联角色:鬼人正邪
零设neta:天邪鬼像
交通方式:南海高野线高野山站到南海伦岗巴士奥之院前需要11分钟,在千手院桥下车
桥坑岩




很久之前,弘法大师和天邪鬼从串本到冲合之岛之间是否能架起桥进行了赌注。弘法大师几乎把桥上的木桩都做完了,天之邪鬼觉得这样下去赌博会输,于是模仿鸡的叫声让弘法大师误以为早上已经来了。于是弘法大师放弃了创作,离开了那个地方。因此只留下了桥的桩子。
地址:〒649-3500 和歌山県東牟婁郡串本町 くじの川
东方关联角色:鬼人正邪
零设neta:桥坑岩传说
交通方式:JR西日本纪势本线从串本站沿国道42号东北约1公里(徒步20分钟左右)
周边景点:串本海中公园、太地町鲸鱼博物馆
二上山








山顶的西北部有一个岩石散乱的地方。传说这里以前是天邪鬼在天上重叠岩石的痕迹。天邪鬼重叠在岩石上,再加上舀子的长度,岩石重叠在一起就可以到达天空了。但是,岩石不够。趁着寻找岩石下山的间隙,平时关系就不好的住在这座山上的天狗突然说不能让它上天,捣乱推倒了,天邪鬼日复一日的建,天狗们不断捣乱,夜晚赶工快要建好了,结果日出时分轰然倒塌了,也有用这典故来比喻永远不能成功的行为——天邪鬼の重ね岩。
另外,也有传说不是登天,而是为了取星而将岩石重叠在一起。
地址:岡山県久米郡美咲町二上山
东方关联角色:鬼人正邪 射命丸文
零设neta:天邪鬼の重ね岩
交通方式:建议自驾,这地位于冈山县深山,太偏了)



说长也不长,说短又不短,其实正邪本身的角色塑造已经盖过了天邪鬼取材原型,笔者已经从有限的可以查阅到的资料中整了不少东西出来,就算是日本本土民俗学研究天邪鬼这种妖怪的论文也才没几篇,更多的都是《瓜子姬与天邪鬼》的传承母题文本研究,针对神道教、佛教背景下的天邪鬼系统的研究更是少之甚少,还好靠着数据库的二次运用的天邪鬼的形象还是较多的出没在acg领域的,不过都是扁平化和脸谱化为主去理解天邪鬼本身,明明零设如此有趣,还有不少领域可以延伸创作,着实可惜了)
最后的最后,来侃侃正邪到底想要是什么,辉针城异变中正邪虽然打着弱者旗号发起革命但其真正的想要是只是在正反之间不断互换的莫比乌斯环状态,发起持续不断的下克上革命,鬼形兽中的畜生界不如说是对正邪预想图景的一种模拟,“力量平衡篇”由正邪的一场下克上革命开始,绀珠传来自于强大外界势力对于幻想乡的干扰,天空璋中内部体系的自我调控平衡,鬼形兽的混沌自由社会图景。
目前的“力量平衡”篇章看似要走入尾声了?由正邪开始会由正邪结束么?这点就不得而知了.....

NEXT——一寸法师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