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Leaping bunny”化妆品为什么有兔子标签
为什么化妆品要做动物试验
为了保障化妆品对人身的安全,在产品科研、开发及投放市场前,必须进行安全实验和验证。
1938年,美国出台的《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案》要求化妆品提供确保安全性的证明,于是化妆品企业开始在动物身上测试化妆品安全性,而后数十年,动物测试开始在全球流行。
1944年,Draize刺激性实验诞生,这种测试方法将动物的眼睛和皮肤直接暴露于化学物质,一直延用至今。
1987年卫生部发布国家标准GB7919-87,此后,中国所有化妆品都必须进行严格的动物测试。

1989年,卫生部颁布《化妆品监督卫生条例》,要求所有进口美妆个护品牌必须对产品进行动物测试。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动物福利和实验动物福利的关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人类的美丽不需要以动物的痛苦为代价,动物测试方法饱受动物保护人士的诟病。化在法规与科技的双核驱动下,动物替代方法在化学品安全评价体系中得到迅速发展,并获得法规认可,化妆品“非动物替代实验”将是大趋势。

全球及中国化妆品行业动物替代法的兴起
1959年,动物学家罗歇尔( William Moy Stratton Russell )和微生物学家布鲁克( Rex Leonard Burch )共同发表了《人道主义实验技术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第一次系统性提出“3R”原则,即替代( replacement )、减少( reduction )和优化( refinement ),首次建立实验动物替代方法理论,为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开始反对化妆品的动物测试。
1996年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成立了化妆品消费者信息联盟(Coalition for Consumer Information on Cosmetics),并推出“跳跃的兔子”零残忍认证项目(Leaping Bunny)。

1998年,英国宣布全面禁止对化妆品成分进行动物测试。
2007年5月起,以色列禁止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和洗涤剂进行动物实验,2013年1月实施销售禁令。
2013年,欧盟宣布全面禁止对化妆品成分进行动物测试,并禁止销售经动物测试的化妆品和化妆品原料。
2014年5月起,印度禁止使用动物进行化妆品测试,自2014年11月起禁止进口经动物检测的化妆品。
2014年5月,澳大利亚提出终止残忍议案。
2014年1月,巴西圣保罗州开始禁止化妆品动物试验。
2015年5月起,新西兰禁止在化妆品及成分研发、制造、测试和教学中使用动物实验。
2014年6月30日起,我国针对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洗发液、香水等日常使用的化妆品)去除了强制性动物实验的要求。(注:“非专业用途”日用化学品包括洗发香波,肥皂,指甲油和部分护肤品)

2018年,国际零残忍组织 Cruelty Free International 宣布与中国相关部门达成合作,帮助更多“无动物测试”国际美妆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此后中国逐步放宽对于进口美妆个护产品的限制,使许多不进行动物测试的品牌得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中国市场。
2019年11月,英国男士理容品牌 Bulldog 成为首个在中国大陆正式销售的“无动物测试”美容品牌。

2021年1月14日,法国美容企业联合会( Fédération des entreprises de la beauté,FEBEA ) 发表声明称,中国有关部门同意,法国普通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前不再需要进行动物测试。这项放宽政策仅针对拥有相关资质认证的法国化妆品制造商。由此,法国成为第一个普通化妆品出口中国豁免动物测试的欧盟国家。

2021年3月4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中国化妆品动物实验条例修订稿”最终敲定,从5月1日起,进口普通化妆品免除动物测试。(“普通化妆品”是指洗发水、沐浴露、腮红、睫毛膏、香水等个人护理和美妆产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防晒产品、染发剂、防脱产品、儿童用品等仍然需要接受动物测试。)
目前,已经有包括挪威、澳大利亚、瑞士、韩国、美国、奥地利、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关于动物实验的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