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译老父捡垃圾:万一儿子将来落魄,至少还有它们能让儿子生存

2023-03-19 23:16 作者:小小美的异想世界  | 我要投稿



这个开年,演艺圈最大的赢家是谁?


张颂文?不,是张译!


随着‬39集扫黑除恶题材电视剧《狂飙》,以累计3.19亿收看观众,成为开年‬爆款。


张译也因在剧组饰演男一号警察“安欣”,万众瞩目。


加之,春节档张译主演的悬疑喜剧《满江红》上映12天,票房破36亿,一骑绝尘‬。


这个开年,作为双剧主演的张译,可谓是赢麻了!


说起来,张译晋升‬顶流之路‬,着实不易。


毕竟,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演艺圈中大红大紫的,向来是像胡歌这样的高颜值男神。


而‬单眼皮、小眼睛的张译,不仅长得不帅,甚至还有点丑‬。


班里的同学笑称他‬为‬“驴脸”,颜值排名班级的倒三。


早年,张译背着简历去剧组荐戏,导演还当着他的面说:


“你长成这样,也想当演员?”


战友甚至劝张译:


“你演戏就是死路一条,还是改行吧。”


张译也曾纠结迷茫,一个人站在月光下,含泪问苍天:


我究竟该如何是好?


后来‬,一路‬不被‬看好的‬张译,竟然‬神奇‬的‬逆袭为‬影帝‬‬,震惊了‬众人‬。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坚持,还与父爱的力量和温暖密不可分……


由于拍戏忙,张译无法经常回家。


张译最大的孝顺就是,做好自己,不让白发的老父亲操心。


那么,张父是如何培养出一个影帝儿子的呢?


又为何在老年,物资优渥的情况下,还去捡别人不要的空瓶子回家堆着?


张译,又是如何靠着一张“驴脸”,从脸都露不全的龙套,逆袭为拿奖拿到手软的影帝的呢?


01


张译,出生于1978年哈尔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一名音乐老师。母亲,是一名语文老师。家里,还有一个大9岁的姐姐。


张译,自小不爱学习。


父亲瞅着,既然学习不行,也就不逼孩子了。


他希望儿子‬能够学一门手艺,有技能傍身,以后到哪里都饿不死。


由于张父本身就是一名音乐教师,无论是口琴、二胡、手风琴、钢琴,他都会。


于是,他‬一心想把他的18般“武艺”都传授给儿子,好歹让他学会一样。


可是,张译压根就对乐器不感兴趣。


总是做做表面功夫,以至于父亲最后‬死了‬教‬他‬学‬乐器‬的‬心‬。


后来‬,父亲‬又开始教张译唱歌。


他每天监督张译练嗓子,把不同民族风格的代表曲目都学了个遍。


后来,每逢春节聚会,父亲‬总会逼着张译给亲朋好友表演唱歌。


那会,张译胆子比较小,他总是紧张到发抖,但是不表演却又会被父亲责骂,这让他对父亲简直又爱又恨。


后来,学了好长一段时间,张译这歌也学得不怎么上水平。


张父瞅着文的不行,决定来武的。


于是,张父就开始让张译练习羽毛球。


打球的规则很特别:


从家里打到松花江,边走边打,然后再从松花江打回来。


期间,如果球落地了,就需要重头开始。


这样,来回就是一个小时,训练强度不小,张译心中自是十分煎熬。


但是,碍于父亲的威严,张译还是照做。


就这样,从4岁坚持到12岁。


终于,13岁那年,张译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训练方式,一气之下,把球拍给折断了。


不过,父亲很快又想出了一个新花样。


既然不喜欢羽毛球,那就滑冰吧。


作为一位哈尔滨人,别的可以不会,但是滑冰可不行。


于是,父亲‬又紧锣密鼓地赶着张译上场。


父亲‬训练张译的方式,很严苛。


只要张译摔倒,父亲‬就会给他一脚。


即便这样逼着张译学,张译也是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


反倒是,热衷于各种调皮捣蛋,这让父亲‬很是发愁。


令‬父亲‬没想到‬的是‬,这个‬令人‬发愁的‬孩子‬,竟然‬救了‬全家人‬的‬命‬。


1985年8月18日,张译和父母、姐姐‬像往常每个周末一样,到‬江‬对面‬的太阳岛玩。


正当一家人要登423号客轮时,张译却一直哭着闹着不肯上船,嚷嚷:


“我就要去动物园看东北虎!”


父母拗不过他,只好带孩子们‬到动物园。


结果,那艘轮船即将到达终点时,竟发生了沉船事故,船上200人全部遇难,这就是当年震惊全国的8.18松花江沉船事故。


年仅7岁的张译,在冥冥中救了一家人‬的命。


原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没想到,对于张译来说,这次捡回一条命,似乎用光了他所有的运气。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人生之路,用一个“惨”字,都无法形容。


02


上中学的时候,一向“不学无术”的张译,终于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播音员,最好是央视的播音员。


原来‬,当时小小年纪的他,每每看到电视里的‬播音员‬,西装笔挺,流利播报着每天新闻的播音员,总觉得这样‬很帅‬。


央视主持人罗京,更是成为张译的偶像。


张译‬多么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像罗京已一样,成为央视主持人。


从那之后,他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罗京的样子演说。


一次课堂上,张译被老师点名念一段课文。


张译就用罗京的口吻,念了这段课文。


一时间,老师和同学瞠目结舌,对张译赞不绝口。


张译的同桌刘娜,更是对张译说:


“同桌,你以后肯定能考上北京广播学院。”


“到时候在中央电视台播新闻,全国人民都能看见你。”


张译,大受鼓舞。


从那之后,“成为一名播音员”正式成为张译的梦想,自此‬发奋图强‬。


令‬他没想到的是,过往“不学无术”的他,人生中第一次有了真正想学的东西,这条路上,却是那样难走。


高二那年,张译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却因不符合报考条件,被退了回来。


高三那年,张译再次报考北京广播学院。


他信心满满的以为自己会考上,并且用只填一个志愿,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


令他没想到的是,当年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发生了调整:


整个黑龙江,只招收两名学生。


结果出来之后,张译和另一位考生的成绩,并列第二名。


但是,那名考生,是少数民族,有加分待遇。


无疑,这意味着,张译落榜了。


那段时间,张译大受打击,他将自己锁在家里,闭门不出。


后来,居委会送来待业证那刻,张译更是觉得无地自容:


同龄的同学‬,不是去上大学,就是有一份工作,而他,年纪轻轻却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也许‬是‬承受‬不住‬这种‬无助感‬,张译‬居然将‬一腔的愤恨,转向了父亲:


都怪父亲没用!


别的同学没考上大学,人家父亲靠关系,也让他进了事业单位。


我的父亲呢,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没人脉,没钱,没势!


只知道每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去上课,回家系着围裙去做饭!


关键时刻帮不上忙,有什么用?


就这样,小时候,那个张译崇拜的“18般武艺样样精通”的父亲,此刻成为他‬眼中‬无能的父亲。


有意无意地‬,张译总是给他摆脸色,怨他没本事。


然而‬,张译不知道‬,在他‬责怪父亲‬之前,父亲‬早已‬在心中责怪了自己无数次。


他多么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儿子一把,可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


不过,为了让儿子振作起来,父亲‬还是决定“奋力一‬搏”。


从没去过北京的他,直接坐飞机到北广招生办,请求招生老师的帮助,看能否让‬张译‬多补一个志愿。


但是,招生政策并不是一个老师能说的算的,父亲‬最终,空手而归。


很愧疚,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实在帮不上儿子什么忙。


03


回家之后,整整几个月的时间,张父四处奔波,为‬儿子‬谋出路‬,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终于,几个月之后,张父打听到哈尔滨话剧院表演学院班正在招生。


如果,表现优异,之后还能留在话剧院当演员,也算是一个铁饭碗。


于是,父亲就将张译领过去面试。


然而,那会儿的张译,还是一根筋地非播音主持不可。


在他眼里,当演员始终没有当播音员帅气。


对于面试,他也拉着一张脸,没把它当回事。


而‬当时的面试官一看他‬,就‬来了‬一句话‬:


“长相就不是表演的料,演戏就是个死。”


原本就不起情不愿的张译,听到这句话之后,更是怒火中烧:


你看不上我,我还不想来呢!


搁下父亲,一个人就跑了出来。


父亲赶忙向面试官道歉:


“孩子‬不‬懂事,别和他一般见识。”


张译以为‬这次‬肯定‬又‬没戏‬了‬。


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竟然‬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原来,昨天‬他‬走了之后,父亲好说歹说,求着面试官录取他‬。


最终,面试官‬才同意,张译以自费生的身份,进入学校。


这意味着,张译要比普通学生,多交‬3万学费。


虽说,父亲费尽周折‬,给他安排了个学校,张译心中却依旧不快:


折腾了半天,就弄个破学校?父亲真没用!


张译的心思,被母亲看了出来。


母亲对他说:


“儿子啊,别看不起你父亲。”


“为了让你上这个学校,他可是拉下老脸,四处为你筹钱!”


“你要体恤你父亲的不易。”


当时的张译,表面上点点头,内心却依旧对父亲十分看不上眼。


04


好不容易,父母好说歹说,才让张译放下心中的播音梦,到话剧院学习。


没想到,第一节课,就让他十分崩溃。


原来,当时的第一节课,就是解放学生的天性。


就是学一些动物的形体,在地上爬,在地上叫。


这让张译的内心,更加抵触表演。


也正是那段时间,张译学会了抽烟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


原本,张译就觉得自己是屈居于这里。


结果,他又看看当时,不少同学都是骑着崭新的山地自行车去上学。


只有他,还骑着父亲那辆破旧的老式自行车去上学,他的内心更苦闷了:


太丢人了!


这时候,父亲真没用的想法,又在他心中强化了一遍。


一次,他又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上学。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张译竟然故意不锁车,似乎期待着它丢掉一样。


结果,没多久,车还真被偷了。


父亲第二天要骑车上班,预计张译到了话剧院之后,他就走路过来张译学校,将车骑回去。


结果,父亲到了之后,张译一脸无所谓地告诉父亲:


“车丢了。”


这会儿,父亲急了,情绪十分激动地对张译说: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张译却淡淡地说:


“一辆自行车而已,至于吗?”


“丢了再买一辆新的‬呗。”


父亲被张译这态度气得够呛,责骂了他几句,转身就去找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


结果,他找了好久好久,却一无所获。


深夜,父亲一个人坐在街头,眼里满是泪水。


那会儿,张译不仅不心疼父亲,还觉得父亲丢人。


一个大男人,至于为这点小事难过么?


没出息!


令张译没想到的是,他终究还是没等来一辆崭新的山地车。


那之后,父亲又买了辆破旧的自行车。


还‬是他用卖手表换的钱买的。


当时的张译还太年轻,对此一脸不屑。


他未曾想过,他的未来,也将经历这般的窘迫。


05


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张译一直在话剧团过着混日子的生活。


直到一年后,他在学校看了一场话剧,才迎来了‬思想‬上‬的一次‬转变‬。


当时的他‬,被‬同学‬喊去‬看‬话剧‬。


没想到‬,却意外地‬被舞台上,演员们出神入化的演技所折服,情绪‬完全‬被‬演员‬带动‬。


那时候的他‬,第一次感受到表演的魅力,感受到,和播音一样,表演也是一件很帅的事。


从此,张译改变了以往吊儿郎当的样子,开始认真钻研表演艺术。


那段时间,他一口气看了2000多部外国剧本。


一时间,张译内心燃起了新的梦想:


我‬要当一名演员!


一如,曾经非北京广播学院不可,既然想学表演,张译也想去他心中最好的表演学校学习。


于是,张译默默下了决心:


考中戏!


随后,张译便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


对于儿子这个决定,父亲是担忧的:


每年想上中戏的人,那可是千军万马,竞争十分激烈,儿子考上的概率,是十分渺茫的。


但是‬,如果继续在这剧团学习,毕业后好歹‬能在团里谋个差事,也算是一项正式的工作。


不过,那会儿的张译,早就对父亲眼里这种四平八稳的人生,感到不耐烦了。


他不想像父亲一样,过这种一眼看得到底的生活,活成‬他‬看不起的‬样子‬。


于是,他坚持北上寻梦,父亲也只好同意。


临走时,父亲拿了3000块给张译。


那会儿,阳光打在父亲头上,张译猛地发现父亲的两鬓,竟长出了白发。


那一刻,张译还是‬不禁‬红了眼眶,留下两行热泪。


06


令‬张译‬没想到的是‬,随着‬他‬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等待着他的,又是一场打击。


当时,主考官看了一眼这个单眼皮、小眼睛、塌鼻梁的考生,随后淡淡地对他说:


“中文系或者导演系,或许更适合你。”


后来,不死心的他,又考了北影、解放军艺术学院,却都落榜了。


就这样,张译又一次追梦失败。


一次次逐梦失败,张译在10平米逼仄的阁楼,啃着招待所大妈可怜他,送他的饺子,留下了两行热泪。


都说,上天为你‬关了一扇门,会帮你打开一扇窗,这会儿,怎么连窗户也给关上了?


属于他的路,究竟在何方?


四处碰壁的他,窘迫不堪的他,这会儿似乎终于明白了父亲。


原来人生实属艰难,大部分人拼尽全力,也只能窘迫着活着。


可父亲,尽管活得窘迫,对于自己‬的梦想,却‬向来都不留余力地支持。


想起过去,自己曾经看不起父亲,此刻的张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


就在张译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个朋友突然告诉他一个消息:


“北京军区的战友话剧团正在招生,你要不要去看看?”


张译一听,立马振奋了起来:


“必须去啊!”


于是,张译又怀着满腔的热情,跑到北京军区的战友话剧团面试。


也许是张译的执着感动了老天,这一次,老天终于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张译,被录取了!


自此,张译成为战友话剧团的一员,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军旅生涯。


07


在新兵连磨炼意志时,张译被分到了北京军区最艰苦的单位。


拉练、修靶场、淘粪、没白天没黑夜的防空演习。


别的‬新兵叫苦不迭时,张译却一点不觉得苦。


父亲自幼对他的体育锻炼,派上了用场,这点强度,他还吃得消。


这会儿,在他的心里,突然有点感谢起父亲来。


从此‬,每天‬训练‬,张译‬总会‬告诉‬自己‬:


梦想就要实现了,加油‬!


然而,令张译没想到的是,他和梦想之间,隔着丛丛荆棘。


刚上学那会,张译就因为颜值,被同学嘲笑“驴脸”,甚至说:


“就你长这么丑,还能进文工团,敢情是我们的招生标准降低了?”


还有一个导演不留情面地‬对张译说:


“你根本就不适合演艺圈,你演戏就是个死,就算跑龙套也不是个好主。”


一个老师更是‬直接封他为全班“最不会演戏”的学生。


毕竟,他的日常上课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算了,即便上舞台演出也是错漏百出。


甚至,团里拍电视剧,所有同学都分配到了角色,就他没有,团里给出的理由是:


“可不敢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啊。”


一般人遇到这么多的白眼,恐怕早就放弃梦想了,张译也一度失落过。

所幸‬,这一路的挫折,早已让他‬在无形中养成了乐观的精神。


他依旧刻苦学习,每每都是团队里最积极的一个。


令张译没想到的是,他‬终究‬还是‬没‬得到‬老师‬的‬赞赏‬,反倒得到了‬女班长的‬爱慕。


女班长长得漂亮,父亲是局级干部,母亲是小有名气的戏剧演员,妥妥的白富美一枚。


她被张译身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打动,总是主动帮他补习功课。


就这样,一来二往,两人就谈起了恋爱。


然而,女友带张译回家见父母之后,悲催的一幕发生了。


当时,女友的母亲一看到张译那张脸,就把女儿拉到一边,扯着大嗓门说道:


“这哪里是个演员哪,就是个大队会计!”


“再看看那张脸,就像让人让人一个屁股坐了似的!”


“就甭说现在,再过十年,八年,他也不会有出息的!”


“再说,他家境也不咋地,何必嫁过去吃苦?”


“赶紧分了吧!”


这话,就这么传到了张译的耳朵里,令他想立刻逃走。


后来,女友的母亲,果然大张旗鼓地棒打鸳鸯。


张译和剧团李唯一欣赏他的人,分了手。


那会儿,张译心中又涌起了几分对父亲的埋怨:


如果父亲‬有出息点,家底丰厚点,何至于他被‬嫌弃‬,连心爱的人都留不住。


后来,张译回家探亲,不由自主地对父亲摆脸色。


父亲得知缘由之后,不觉红了眼眶。


他低下头‬,背过身去,缓缓地走出了院子,好像一下子老了好几岁。


不过,儿子再怎么嫌弃父亲,父亲心中还是记挂着儿子。


没多久‬,父亲到团里看儿子,发现他的皮鞋破了还在穿。


他知道儿子津贴不高,心疼儿子的父亲,急忙跑去给他买了一双新的换上,随后又塞给了他4000块。


张译看着父亲一身旧衣裳,旧鞋子,自己‬不舍得‬买‬,却把钱都给他。


顿时,他的鼻子一酸,眼泪在眼里打转:


父亲很平凡,赚得没别人多。父亲很伟大,宁愿委屈自己,也要把一切都给他。


经历生活打磨的张译,总算是打从心底理解了父亲。父亲在他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


08


话剧团的拍戏机会不多,张译打算走出去看看。


于是,张译便抱着简历到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没想到却屡屡遭拒。


费尽心力,跌跌撞撞,最终还是狼狈不堪。


此时,已经28岁的张译,彻底迷茫了:


这条路,终究还是走错了么?


就‬连胡玫导演看到他‬,也‬不由对他‬说‬:


“男演员要是28岁再没出来,基本就没戏了。”


当时‬,张译刚好‬28岁‬。


他‬一听‬这话‬,心里立马‬急了!


眼看最后的“期限”就要到了,他打算奋力一搏!


恰好,这一年,著名导演康红雷筹拍30集军旅励志剧《士兵突击》,在全国海选演员。


此前,张译在团里演过话剧版的《士兵突击》,对剧本滚瓜烂熟。


于是,他斗胆向康红雷写了一封3000字的信,想争取一个角色。


信中,言辞恳切,既有自己想要争取一个角色的迫切希望,又有对角色的理解。


这让有着和张译一般,坎坷的追梦经历的导演,感动万分。


出于惺惺相惜,康红雷便给了张译一个出演班长“史今”的机会。


自然,历经波折的张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


虽说是配角,但是他却把人物研究地十分透彻。


史今退伍那段,当他乘坐军车路过天安门时,笑着笑着就哭了,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09


《士兵突击》播出后,火遍大江南北。


饰演班长“史今”的张译,也凭借炸裂的演技,开始在演艺圈崭露头角。


那一年,他刚好28,赶上了袁枚导演口中,男演员最后的时机。


从此,剧本一个接着一个地向他飞来。


张译,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


由于戏约时常和团里的演出任务时间相冲突,这令张译失去了不少机会。


于是,张译萌生了一个想法:


离开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


自然,这样的大事,张译还是要和父亲商量一下。


结果,很快,张译就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孩子,你长大了,见过的世面比父亲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无论做出什么决定,爸爸都支持。”


“放手去闯吧,失败了也没关系,和你妈妈都有工资,可以匀出一份给你。”


张译看着这字里行间满满的父爱,瞬间红了眼眶。


父亲在他心中的形象,越发地高大。


后来,张译抱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雕琢演技。


从2009年起,他出演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兵团岁月》、《雪花那个飘》等多部影视剧,名气越来越大。


2014年,张译凭借影片《亲爱的》,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2017年,张译又凭借《鸡毛飞上天‬》中陈江河的角色,获得了白玉兰和金鹰奖双料影帝。


张译终于‬成为了妥妥‬的‬一线明星,身价暴涨。


张译的亲朋好友见状‬,一个劲‬儿地‬向‬张‬译父亲要他的签名照。


父亲一脸骄傲,并且嘱咐‬张译‬给他‬几张‬签名照‬。


张译却责怪父亲,和他说要低调。


后来,父亲因为‬推脱不过亲朋好友,索性模仿了儿子的笔迹,在他的明信片上签名,而后送给亲友。


张译得知后,又是一脸埋怨。


后来他向海清诉苦,海清却对他说:


“可别这样,他这辈子就以你为骄傲,你一定要满足他,显摆又怎么样,你让他显摆去,这是他高兴的地方……”


从此,张译不再阻止父亲“嘚瑟”。


10


成名之后,张译也不忘回馈父母和姐姐。


令张译想不通的是,不管他给父亲多少钱,父亲的生活,依旧十分节俭。


一次,张译回家过年,发现阳台上堆满了空瓶子,他十分疑惑。


一问之下,竟是父亲捡回来的垃圾。


张译以为父亲缺钱花,想拿空瓶子卖钱,于是打算转一笔钱‬给父亲。


父亲却摆摆手:


“不用了,我不缺钱。”


“你给我的钱,我都存着呢。”


张译不解,问‬:


“那你为什么要捡空瓶子?”


父亲摇摇头:


“爸爸对影视圈有些了解,演员来钱快散钱也快,我害怕你将来落魄了‬,至少‬还有‬这些‬东西‬能‬维持温饱‬。”


以前,他没出息的时候,父亲为他操碎了心。


现在,他有出息了,父亲还是为他操碎了心。


张译看着60多岁的父亲头上的白发,瞬间红了眼眶。

想起曾经因为父亲没钱看不起他,张译真想给自己两巴掌。


不过,父亲显然不在意。


无论什么时候,他只知道‬倾尽‬所有对儿子好,然后等着儿子慢慢‬成长。


他相信‬,那些不解,总会在岁月和亲情中,慢慢消融。


11


而今,张译也娶了二婚的主持人钱琳琳为妻。


虽说还没生孩子,但至少婚姻稳定。


父亲虽然急着抱孙子,也不催他们。


在他看来,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也无法再干涉他太多。


但是,只要儿子有什么事需要他支持的,他定当全力以赴。


虽说,因为忙于拍戏,张译无法时常回去看望父亲。


不过,他相信,好好地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好好地打理好自己的工作,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最好的孝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张译老父捡垃圾:万一儿子将来落魄,至少还有它们能让儿子生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