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作为一个七岁孩子的父亲,我想说
刷朋友圈,无意间看到有微信好友分享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突然想到我的宝贝女儿这些年挨过的打似乎也不少,挨骂那更是“日常操作”。作为大人,有时候真的该反省自己所谓的为了孩子好的打骂管教行为是否真的起到了正向作用!

我不认同打击教育,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来说,我从小很少被父母夸赞,倒是隔壁左右的邻居常常夸我“斯文、懂事、像个未出阁的大姑娘”。这对于我一个男生来说更是一种戏谑。可能在农村里,至少在我们这一代,很多父母的教育认知是“棍棒之下出孝子”。我清晰地记得,从小父亲没给过我几次好脸色,我很惧怕他,说童年是战战兢兢地度过得都不算夸张。除了过年那几天可以玩,其他时间看到我不在房间里看书写作业那一定是非打即骂,以至于我听到他的摩托声就会立马飞奔到房间假装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我的成绩一直不突出,总是中上等,总会因为学习成绩被骂没用、没出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甚至被撕掉试卷扔到脸上、被成绩单抽脸......依稀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鲁迅对他的侄子说:学要学的踏实,玩要玩的快乐。当时就很期望自己的家长能有这样的认知,哈哈。

这种打击教育有什么样的负面反应,对于我自身而言,最大的负面反应是不自信!毫不夸张的说这种不自信会贯穿你整个人生。小的时候家里来了生人总会选择躲在房间里,尽量不出来;家里来客人吃饭,从来不敢上桌;特别容易脸红......很多人会说:长大了不就好了吗?我想说:没有好!只是学会了掩饰,生活的压力逼着你不得不去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只是显得没那么紧张和胆小而已。工作中,我也曾在年会上面对三百位同事侃侃而谈,那是我提前做了充足的功课,面对着镜子讲了一遍又一遍,同时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即便如此,在台上,腿还会微微发抖。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快七岁了,是一个漂亮的小女生,我希望她一直自信、阳光、洒脱下去。值此“国际不打小孩日”,爸爸想对你说:你已经非常的棒了!毫无疑问,现在的你一定比你爸妈小时候优秀。当然,也许你的确不是最优秀的,你也有很多需要不断改善的缺点,比如说:你总有些马虎、你吃饭总会被催促、你被数落总会顶嘴、你容易急躁爱生气、你特别害怕打针、你很少考100分(如果这也算缺点的话)。不过爸爸觉得你已经挺棒的了,才一年级的你字写得像初中生了虽然握笔姿势真的不咋地,你是我们家最会跳舞最会弹古筝的虽然去培训班有时候会嘟囔,你被骂哭后很快能调整过来笑逐颜开虽然有点皮厚但是老爸其实很欣赏你这点,还有,你的喜好特别随我,你喜欢和我一起扯着嗓子唱歌、喜欢和我一起打打篮球、喜欢和我一起看美食博主吃些稀奇古怪的食物。

有很多家长特别焦虑,尤其是在孩子学习方面,似乎只有自己孩子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才满意!当然,这肯定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媒体的信息输出、培训机构的过度渲染、乃至于教育现状都向家长推送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这样的认知。有很多家长的焦虑一定是过度的、是超前的。孩子刚出生,就担心上大学;孩子才一年级没考到95分以上,就感觉天要塌了,这孩子注定是个学渣!于是乎,丧失理智,骂骂咧咧,似乎优秀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殊不知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不能因为我们是家长,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自己平静下来之后再与孩子交心,平等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我们大人的一些行为往往会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几周之前的一个晚上,女儿突然哭的很伤心的到我们房间,手里拿着被揉烂的画纸质问我们:我从小是捡垃圾长大的吗?你们为什么总是把我的画扔到垃圾桶里?非要让我在垃圾桶里捡吗?这是我和她一起画的风景素描,她把几张素描贴在了鱼缸上。原来是她爷爷觉得这些画贴在鱼缸上很难看,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撕了。我只好搂着她的肩膀,安慰她,下次和她画出更好看的画,然后收起来,这才稳住了她。
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值此国际不打小孩日,我想对女儿说:付出才有收获,努力做自己,健康快乐善良最重要,爸爸愿意做你永远的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