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文章被拒3次终被Frontiers接收1,我从中学到了什么(投稿)
Hi,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点轻松的,结合自身的体会说一说SCI写作的那些事。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讨论“改了几年的SCI屡遭拒稿,该何去何从”,小薇对此深有体会。从SCI构思,写作,投稿,修回到接收,是一个漫长而又折磨的过程。如果中间还遭到多次拒稿的话,心态那是直接崩溃!

小薇有篇文章被拒稿3次,终于等来修回后,审稿人又要求反复修改,中间多次想摆烂,但后面还是重新调整好心情,最终完成了文章的发表。其中的崩溃和折磨,让人难忘,但同时也让人成长。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投稿和修回过程,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信心和启发。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写作的主题内容。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而病耻感是阻碍精神疾病康复的一个障碍,目前有研究表明家庭动力和生活质量与病耻感显著相关,但是具体的联系还是不清楚。因此,我们从住院部和社区抽取了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数据以后,就开始撰写SCI文章把我们的发现呈现出来。
回顾一下心酸的投稿过程
基于文章内容和已发表的相似文献,我对文章分值的定位是2分左右。因此,先按照基础分值的2倍影响因子(4分左右)去筛选杂志,因为高分的期刊即使拒稿了也可能会提供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按照这些意见修改能完善文章,下一次投稿接收的概率会大一些。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就直接接收了呢。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投了3个杂志都遭到了拒稿。
1. <Schizophrenia Research>
首投杂志,2021年的IF为3.222分,网友分享的录用比为95%,然而小编的文章直接拒稿,而且并没有拒稿意见。

2. <Schizophrenia Research>
二投杂志,2021年IF为4.939分,网友反馈录用较难,又遭到拒稿,同样没有意见。

3. <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三投杂志,2021年的IF为3.543分,然而惨遭拒稿,无意见。

到这里心态已经有点炸了,对自己的文章产生了怀疑,一度想到放弃! “走投无路”的我在微博上到处转发锦鲤,最终感动了上帝(并没有),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4.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中稿杂志,影响因子为4.157(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再回顾一下修回过程(篇幅太长,我们明天同一时间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