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江心理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人数增多,警惕“悲综合征”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都有“伤春悲秋”的情结,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现代歌手也有,比如:“就让秋风带走我的思念带走我的泪”、还有“分手在那个秋天”……而悲秋语出自于《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天气变化,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出现心慌、多梦、失眠、抑郁等一系列由情绪引发的健康问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悲秋综合征”
自从秋分过后,福州台江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就诊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其中大多为失眠、心慌、烦躁不安以及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复发的患者。
福州台江心理医院患者候诊
01
患者张女士走进诊室,说自己最近总是失眠,并且多梦,导致她第二天工作时精神萎靡不振,晚上睡觉前也容易胡思乱想,总是容易想起一些让自己情绪内耗的事情,就会烦躁心慌,经过医生诊断张女士是焦虑症。
福州台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医生说道:秋季是“情绪病”的高发时段,公众要注意提高对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识别能力,“光照与褪黑素等激素分泌息息相关,入秋后光照减少,也会导致人体激素分泌、睡眠节律出现变化。”
睡眠问题能侧面反映出情绪的波动,同时也会导致出现精神消沉、思维迟钝、倦怠乏力等身体症状。此外,频繁出现烦躁情绪,“看什么都不顺眼、不顺心,喜欢挑毛病”,也可能是“情绪病”的前奏。
“悲秋”过渡小tips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多出去走走。既能接受光照、调节激素分泌,又能欣赏美景、转移情志。
适量增加运动量也能平静情绪、缓解压力。
面对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时,可以为自己列下清单,将待办事项分轻重缓急排序处理,状态实在不好时,要允许自己停下来,以免把“弦”绷断了。
要学会“借力”,向亲人、朋友倾诉寻求帮助,必要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此外,已经确诊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秋冬季节尤其不要擅自调药、停药,要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