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抗压:逆境自我训练的第一步:疏导情绪,认识逆境,突破逆境

2023-02-19 12:43 作者:清江暖流  | 我要投稿

让自己喘一口气,先肯定事情还好没有变得更坏,然后整顿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网络媒体言论自由,热点事件、故事、影视等网评五花八门,各抒己见,美名曰:“网络水军”,他们喜欢发表意见,从心理角度目的主要发泄情绪,疏导情绪,至于自己的看法能否被采纳或者形成共识,则不太在乎。大家各说各话,不必压抑情绪,生活将会比较轻松。

相形之下,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如果受到质疑或批评,感觉没面子,情绪身不由己的突然爆发,恼羞成怒,制造许多不必要的纠纷。意见没有受到尊重,显然是最常见与最基本的“逆境”。这正是自我训练的第一步。

逆境中寻找自己的快乐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然而我们不应被消极情绪所支配,更不能让它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甚至是身体健康。每个人都想拥有从容、淡定的心态,但没有经过训练的心灵很可能无法成就任何事情。

任何事情,首先要想:情况也有可能更糟。譬如,张三发生车祸,车子毁了,就要想:还好人没有受伤。万一受伤断了一腿,就要想:还好只断一条腿。如此依序去思考,重要的是人还活着,还有机会去“想”。这种办法绝不是阿 Q 精神,也不是鸵鸟作风, 而

是面对现实,整顿身心,准备重新出发。身边有位朋友,患了肠癌,当医生告诉他结果过后,他说:“我现在还活着,癌症也不一定是绝症”。这种想法无异 于让自己喘一口气。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抱怨有什 么用呢?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在说这句话时,我们希望时光倒流,可以让自己重新做一次比较聪明的选择。但是,人生的历程是环环相扣的,由福生祸与因祸得福的例子不胜枚举。并且,在追究原因时,一定 可以找到许多借口,让自己减少责任的压力。换言之,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不仅仅是我造成的;以此类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也不应该全部怪他;然后,社会上的一切事件,都与每一个人有或远或近于 或深或浅的关系。

人的社会形成一个大的因果网,正如宗教所谓的

“共业”。在共同命运的笼罩之下,个人应该如何自处?孔子的回应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依自己的理想去活。既然人生充满逆境,我们何不接受这样的考验?

换言之,如果人生注定无法免除痛苦,那么值得省思的不是如何解除痛苦,而是要接受何种痛苦?这时思考的焦点就变成:我要为了什么理由而接受何种痛苦?从古至今,我们所熟知的古代名臣将相、大儒工匠,现代的名人、企业家等,呈现给我们的都是遥不可及的成就和智慧,可惜,这些人大多数晚年的命运都非常凄凉,悲惨,是什么让他们能舍生忘死? 而是因为把握住自己的理想,生活中充满快乐。

暂时抛开大人物的大理想,只就平凡人的生活来看,我们将会发现:许多逆境来自于“心想而事不成“。譬如,学生毕业时正好遇到经济不景气,于是陷于失业的困境。这时怎么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 研究自己还有什么潜能可以训练、培养及发挥,或者社会上还有什么工作可以让自己先脚踏实地做了再说?每次看到关于国内外新闻各种灾难的报道,我都会觉得自己算是很幸运的人,可以在中国生活,从事自己有兴趣的心理学工作。

让自己喘一口气,先肯定事情还好没有变得更坏,然后整顿自己所拥有的(或者所剩余的)资源, 准备继续往前迈进。逆境是个挑战,将会使人越挫越勇,谁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情况?当意识成为一种能量时,从容面对,能量就会转变成力量,支持你信念前行,悲观,则无法聚集你都斗志,像黑雾弥漫在大脑里,阻挡你的信念,因此,年轻时遭遇困难,反而是将来成功的必要磨炼。我们没有理由排斥逆境。

作者:清江暖流 心理咨询师 心象学派创始人,心视线平台专栏作者


抗压:逆境自我训练的第一步:疏导情绪,认识逆境,突破逆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