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很多人发微信的“姿势”都错了,看看你是不是

2021-02-23 17:44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现代社会,微信几乎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人必不可少的一项沟通工具。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人们都早已习惯用微信来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


虽然每个人在微信上沟通的内容各不相同,但一些特定的沟通方式,却往往暴露了人们性格中某些共同的特质。


比如那些动不动就爱发语音信息的人,之所以通常会令人反感,原因就在于他们往往暴露了以下几种性格缺点:


1、懒惰自私。


显然,发语音比打字方便。


只要动动嘴皮就可以一气呵成,比起用双手在屏幕上忙忙碌碌地“上蹿下跳”,实在是省事儿和“享受”多了。


尤其是零下N度的冬天,谁愿意为敲几行字而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指冻成哆哆嗦嗦的“红萝卜”?


可问题在于,所谓的“语音”的方便,分明只是针对发语音的自己而言。对于别人来说,情况却很可能恰恰相反。


首先,“听”语音通常要比“看”文字信息花费更多的时间。尤其当语音内容比较长的时候。


众所周知,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声音。


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秒,而光的平均速度则是299792458 m/秒,几乎是声音的8823529.4倍。


当我们“看”信息的时候,依赖的是“光”。“听”信息的时候,依赖的则是“声音”。因此“看”的速度是远远优于“听”的速度的。


加上声音是“线性”的,我们只能耐心地等着它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而文字则是”平面“的,我们只需大致一“扫”,通常就能对内容的大意一目了然。


其次,受外部环境或是个人口音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语音内容很可能含混不清,故而需要接收者反复多次聆听,才可能弄清语音发送者所要表达的具体意思。


再次,文字比语音更方便随时查看和回顾。有时候我们不太可能一次就记住所有的信息内容。这种情况下,查看文字显然比“重温”语音更为便捷——即使语音可以转换为文字、即使抛开准确率,然而单单是“转换”这个动作本身,就分明已经是“多此一举”。


不过对于一些语音“爱好者”而言,这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在了自己如何省事、如何方便之上,根本无暇顾及别人是否方便、是否愉快。


还有一些人,他们就算想到发语音可能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却依然坚持将自己的方便省事放在第一位。


这显然不只是自私,更是过分。


2、傲慢自大。


有的人或因素日养尊处优、或因习惯了被身边的人迁就或宠爱,于是也就顺理成章地习惯了不顾他人感受地随意发号施令。而微信语音,无疑恰到好处地契合了他们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的个性需求。


对于他们而言,“语音”不过是他们傲慢的“发声演习”,是他们指点、使唤他人的完美道具。


3、粗心大意。


不可否认,有的人发语音纯粹是一种个人习惯。他们往往只是无意识地随手一发,并不曾想过是否会因此给别人带来不便。


他们无法想象对方身处的环境是否方便,也不会认为语音内容可能会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不小心拥有一大波不合时宜的“听众”,更不会想到对方是否会因此手忙脚乱、陷入尴尬或是难堪。


比如曾经有一个准备跳槽的小伙伴,就因为在公司小组会议上不小心点开了一条有关工作内推的语音信息,结果就落得个从公司狼狈离职的“下场”。


这样的人,做事难免有些“粗枝大叶”、考虑不周。



4、缺乏边界感。


人与人相处,有时是有一些颇为微妙的讲究的。


比如在公交车、地铁、电梯等公共场合,不认识、不熟悉的人之间,正常情况下是有一个关乎礼节的“安全距离”的。也就是说,你不能无缘无故地离一个“生人”太近——除非客观情况使你不得不这样做。比如人太多、空间太拥挤,或是有其他临时突发情况等等,否则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适。


在信息沟通过程中,也同样有着一种关乎礼节的“安全距离”。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会向陌生人或是不太熟悉的人发送语音信息的。原因就在于,语音是一种直接对话,是一种比文字亲近和亲密得多的沟通方式。


相对而言,“文字”却有一种适度的距离感,它没有那种“扑面而来”的气息,也没有那种貌似需要你立刻处理的紧迫感。它会给你一种“缓冲”和独处、思考的空间,从而让人感觉从容和舒适得多。


而“边界感”缺失或者模糊的人,则不太容易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会认为给一个“生人”发语音是否显得过于冒失或亲昵,抑或是显得具有稍许的“无礼”,自然也无从觉察这是否会造成别人的紧张或是不适。


然而在那些对于“分寸感”有要求的语音接收者眼里,他们却多多少少会显得有些莽撞。


虽然语音交流有这么多的弊端和“禁忌”,但这并不意味着语音沟通就完全不可取。


事实上,一旦“情况”适宜,语音非但不是“弱项”,反倒可能是一种加分利器。


比如在我们需要跟亲近的人联络感情、加深亲密度的时候,语音往往就大有用武之地。


因为语音可以让人直接、真切地感受到对方的态度、口吻和心情,故而也更容易激发我们内心的情感,将我们将自己带入到对方的“世界”中,与之产生亲密的互动和愉快的共鸣。


此外,语音信息对于一些不会或者不擅长打字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比如对于年纪较大的父母或者其他长辈,语音往往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


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太方便打字的时刻,这个时候语音作为一种“救急”方式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沟通形式,语音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弊端。而无论是优点还是弊端,其实关键都取决于我们在具体的场景下如何使用。而这也恰恰在某种程度上考验着我们每个人的相处智慧。



END




很多人发微信的“姿势”都错了,看看你是不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