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人小课堂(一):全世界都爱我?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世界第一吗?去自我中心化
此开卷第一篇也。《红楼梦》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其中蕴含的不只是针对一件事、一个家族、一个朝代兴衰史的继续,而是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正因为《红楼梦》主题是写情、理、欲(当然,也有反清复明等说法,这里取我比较认可的),同时还有洞察一切的佛学思想(好吧,我并不懂佛教),而情是进化赋予人类自从脱离其他动物以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特性,故其中的道理,不胶柱鼓瑟地去看,不简单地批判所谓封建礼教的禁锢,而是看到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的社会与个人、情与理之间的适配问题,可以有所启发。
1、龄蔷: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去自我中心化
自我中心,区别于我们日常口语说的自我中心(指自私、不考虑他人),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在否定中螺旋发展的。自我中心指的是不能把自我和外界区分开,也就是以自己的想法扩展到别人的想法(与换位思考不同),分不清自我行为与外在世界的联系,对于世界有主客体不分的认知。
比如,小的时候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看月亮,月亮好像与自己的距离并没有发生变化,于是以为是自己移动这个行为导致了月亮跟着自己走,得出自己是天选之人的结论。
《红楼梦》全书,都是以通灵宝玉/贾宝玉为第一视角,一切故事都是围绕主角贾宝玉展开的。贾母的宠爱,贾政的严酷,黛玉宝钗的关注,袭人等大大小小丫鬟的照顾,都围绕贾宝玉展开,仿佛贾宝玉被万紫千红围绕而在其中“怡红”。这也是象征了人类成长中的自我中心的阶段。因为如此,在同一回目宝玉与袭人的谈话中提出了自己的最大理想:让天下所有女孩儿的眼泪来葬我。
龄蔷线埋了五回。首先是第三十回龄官画蔷痴及局外,贾宝玉在蔷薇花架下看到龄官蹲在那里痴痴地用簪子画一个字,蔷,一连画了几千个。
宝玉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他首先认为这个人在学黛玉葬花,还说,“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结果发现却是在写字,于是他提出了第二个猜想:“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在地下画着推敲”。再三仔细看才发现在画蔷字,即便下雨淋湿了也浑然不觉。宝玉的推测也是他的认知过程,他认为这一定是与自己有关的(黛玉也是自己关心的一部分)。
下一次出场便是第三十六回贾宝玉情悟梨香院。自从蔷薇架下,梨香院外,镜头的中心在贾宝玉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生了转变。在这一次,他怎么也参与不进这个故事,发现自己的意志并不能左右他人,成为舞台上的微不足道的配角。龄官并不回应宝玉的要求,也不在乎宝玉,因为她心中只有她的那一朵玫瑰。贾蔷来了,也不关心宝玉进出,只是哄龄官。这令贾宝玉非常惊讶,这是第一次被这样怠慢。
贾宝玉成长的过程,与我们每个人都类似。皮亚杰认为,第一次去自我中心化发生在感知运动时期。婴儿时期,这样的认知特点使得母婴合为一体,事物只要超出感知就不存在(家里有婴儿弟弟妹妹的可以试试把ta的眼睛蒙上,他会以为你凭空消失了),婴儿的需求即母亲的需求,婴儿不能把愿望和现实分开,这样的认知特点使得婴儿能够活下来。
第二次去自我中心化发生在前运算时期。此时孩童将自己的观点、感受、看法看成是绝对的。有些人会很片面地认为”小孩怎么这么自私“,从而过于苛责孩子,殊不知这只是一个认知阶段,并非故意的自私和不考虑他人,只是以为一切都与自己有关。
第三次去自我中心化协调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第四次去自我中心化在青春期开始,一个重要体现是,接受社会并不是自己希望的样子(实际上,无论怎样都会有所不满),也许不会照着自己希望的去发展。
一个人成长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现自己的力量所能影响改变的并没有曾经以为的那么多,自己也并没有那么重要。自己拥有的很平凡,他人也都是一个个中心,每个人有不同的星球轨道。因此逐渐宽容和原谅他人和自己的不同,接受一部分的他人并没有考虑到自己。
起初,这必然是难以接受的。贾宝玉回到怡红院长叹:”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来只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自己只是由许多永久客体组成的世界中的一个客体。
通过这件事,贾宝玉可以认识到林黛玉对于自己到底和其他姊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独一无二、无可替代。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即便自己能成为全贾府甚至是全天下最优秀的男人,也并非能得到所有人倾心。
古今很多小说的弊病在于,反映的并非真实世界,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往往主角是各方面最优秀的那个,仿佛只有是最好的才会被爱,只要做到最好所有人都会关心爱戴似的。现实中并非如此。你看那,宝玉爱黛玉,是因为黛玉是全世界最美、最有才的人吗?非也。何况”好“的定义很多,就算是贾府,也有元春、宝钗、湘云,皆不在黛玉之下;贾府之外,更有年纪更小的薛宝琴被贾宝玉自己都认证了是在他见过的女儿里优秀的。
同理,宝玉不爱宝钗,也绝非宝钗不够美、不够有才。宝玉之倾心黛玉,在于黛玉的独特,在于二人的相知,在于二人的相互驯服。就像《小王子》中,小王子来到玫瑰园看到成千上万的玫瑰,都不亚于自己的那一朵,但是,只有自己的那一朵是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爱为她浇水、除虫、挡风的,正是这些一起的时光让这个人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便是驯服的作用。
推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我们爱父母,不是因为他们是最完美的父母;我们爱自己的国家,不是因为这个国家就一点缺点也没有;爱自己的爱人,也不是因为ta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同样道理,我们自己被喜爱,也不用是因为我们是最优秀的。
下集预告:藕菂蕊:深情只是“不是你,永世不再嫁娶”吗?只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算得上深情吗?
参考资料:
去自我中心化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李辉 北京师范天学学报 社会料学版 1992年第2期
部分观点启发于: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R4y1L7Bw?share_source=copy_web
强烈推荐老杨读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