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63 | 七年之痒,「痒」在哪?


实际上,你体内所有细胞大概每七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难怪大家都说「七年之痒」。你看着自己的身边人,不禁想到,“这好像不是当初我下定决心要在一起的那个人了”。
--[英]马库斯•乔恩《奇怪的知识增加了》
1.七年之痒
前两天发现和老张在一起已经7年了。

一说到七年, 就不得不提到--七年之痒。
都说七年之痒,那「痒」从何来呢?为什么不是六年,不是八年,偏偏是七年呢?
1.「七年之痒」的由来
其中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一般来说,一对夫妇结婚之后一年左右会有第一个孩子。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关注的重心就开始转向孩子了,夫妻间的关系就变成次要的了。如果夫妻关系本来就足够默契,那很好,两人一起配合完成抚养孩子的重任。

如果夫妻之间没有这样的默契,彼此之间本来就存在问题,生了孩子就会解决么?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也许可以临时解决,但从长远来看,隐患会一直存在。
当夫妻把生活的重心转向孩子之后,夫妻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弱化,一切要以孩子为主。父母孕育孩子需要大约一年,孩子出生后从依赖母乳,到自己能吃固体食物,还需要四年。此外,在孩子能接受到社会教育之前,父母还得再照看两到三年,这样总共加起来差不多七年时间。
等到孩子上学了,基本能自理了,父母总算能松一口气了。而这个时候人类的基因欲望就会再次启动,夫妻之间的矛盾又开始被关注了。当夫妻感觉不到彼此间的亲密,而家庭生活又变成了琐碎的程式化任务,夫妻中的一方就容易向外寻求情感寄托,导致出轨、离婚等状况发生,从而出现「七年之痒」的现象。
而有些家庭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问题,就是「拉帮结伙」的现象,「拉帮结伙」的意思是夫妻的一方跟孩子关系紧密,而另一方却好像被排挤在家庭之外。这种不良的家庭结构也会导致夫妻之间的矛盾激化。
这个时候有些家庭会选择再生一个娃,这样夫妻之间就又会把关注点转移到孩子身上了。

从实际效果来看,「二娃」确实是挽救婚姻的好手段,不过这么做的话也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如果二娃长大了,可能夫妻本来就存在的矛盾还是会逐渐凸显出来。
2.四年之痒?
《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的作者海伦·费舍尔发现,全球不管是哪个国家,70%以上的离婚都是发生在婚后3-4年。
也就是说,「七年之痒」其实应该叫「四年之痒」。
费舍尔发现,女人二十五岁至二十九岁是离婚高发期;男人则是三十岁至三十四岁。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那些没有生子的夫妻,人们的倾向是结婚生子,夫妻共同把孩子抚养到3岁,然后再寻找下一个配偶。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人为啥不跟原配生第二个孩子,而是非得离婚再和别人生呢?
3.出轨的进化原因
划重点:进!化!原!因!

这里只讨论进化原因,别问其他原因,我没出过轨,问就是不知道。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如果说男性倾向于基因传播概率的最大化,那女性出轨的原因是啥呢?
费舍尔给出了四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多几个男人照顾自己和孩子准没错。
巴拉圭有一个印第安部落, 虽然有婚姻制度, 但是如果问妈妈「孩子的父亲是谁」,平均下来妈妈可以给每个孩子报出四个男人的名字,而这四个男人对这个孩子要明显比对其他孩子要好。
当然这个也不奇怪,如果我和邻居王女士有一腿,那我对她的孩子肯定比对其他孩子要好。如果王女士说他的孩子就是我的,那我对他们母女肯定更好,人性都是一样的。

第二个理由其实和第一个理由差不多——为了「买保险」,相当于备胎。如果现任丈夫挂了,现找肯定来不及,孩子也得饿死。
第三个理由是为了改良基因。在上述那个印第安部落中,在问到「孩子的父亲是谁」的时候,三分之一的妈妈都提到了同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是部落里最优秀的猎手。虽然这样聪明且身手敏捷的男人基因优秀,但是打猎这种事儿也没个准,饥一顿饱一顿的谁受得了。还是嫁给那种采野果子的「笨男人」,这样食物来源稳定,还能改良基因,两全其美。

第四个理由是是获得基因的多样性,以分散风险。如果有个病毒感染啥的, 自己的孩子全部死掉的可能就降低了。
4.尾巴
以上内容还得用批判性思维去看。信不信的,就当图一乐了。
爱情让人们既幸福又痛苦,当你心碎悲伤的时候,看看婚姻和爱情背后的机理和历史,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安慰。
当然, 让自己完全准备好再去寻找爱的人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渴望爱情,最好别信像「你只有足够优秀,才会遇到更好的那个人」这种鬼话。
人们的进步是要经过具体的人和事的。不去社交,平时很少看见异性,也就很难跟人自由恋爱。不去谈恋爱,不去吵架拌嘴,就很难知道如何和另一半相处。
There will never be a good time
共勉吧朋友们。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参考来源:
- 李翔知识内参
- 顾衡好书榜《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
- 陈海贤·家庭关系21讲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