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江苏申论B卷70分考场答案及做题思路

2022-01-18 08:51 作者:中指的申论教室  | 我要投稿

中指提示:作者这个名字是我与他私下商议后取的,由于作者没有跟我系统(花钱)学习过,只是有缘跟随我公开分享的内容学习申论,于是他自取此名分享答案。答案中标粗内容是作者能够准确记忆的考场原答案,其他内容可能与现场答案有偏差。


以下是作者的原创内容:(作者正在准备面试,已预约面试后分享完整学习经验贴,希望大家点赞鼓励!)


2022

江苏申论B卷70分考场答案及做题思路

——云学生

发卷的时候我就发现这次居然是150分钟5道题!!!时间也太紧了吧,瞬间脑子里这根弦就紧张了起来,心里想的一定要快点答,快点答,不能拖沓啊!


0

1

“给定资料1~3”列举了执法部门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请用一段话对这些做法产生的积极效应加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200字。




#

考场答案

     1.宣传普及规模效应。举办活动,收集市民意见建议,市民亲身体验提升宣传效果。

     2.新老传帮带效应。为执法新人配备导师,促进年轻新生力量尽快成长

     3.协同效应。执法员联合律师、环保专家等专业人士共同行动,提升执法效率,精准治理。

     4.震慑效应。对典型案件严肃处理,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引导,提供举报渠道,遏制不法行为。

     5.科技赋能效应。运用无人机巡逻抓拍监控等新型技术手段,提升交通执法效果,辅助疫情立体防控。


#

做题思路

     这个题还蛮常规的,难点就是想用那些词来概括这几个效应比较好听,想的有点久。(震慑、协同很快就想到了,规模效应自我感觉也还行。但是传帮带、赋能这俩我不太满意,传帮带现场犹豫过要不要写帮扶效应,赋能效应现场犹豫过要不要写覆盖效应。。。)这题大概用时22分钟吧


0

2

请根据“给定资料4”,分析“砍香樟树被罚”在执法效果上引发热议的原因。(15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篇幅250字左右。



#

考场答案

     1.与大众朴素认知不符. 当事人已经咨询绿化部门,且按照物业做法操作,行事足够谨慎负责,且修剪的是自栽树。此情形下被罚款与多数人认知不符,有代入感、有委屈感。

     2.受众太广。近年来类似案件激增,说明受该问题困扰的群众总量很大。

     3.积弊已久。当地政府缺乏主动作为意识、法律法规规章普及工作不到位,不同单位之间存在推诿现象,监管不及时,处罚却很迅速。群众呼吁长期被压抑,为此早已颇有怨言。

     4. 罚款数额绝对值过高。已经经过听证后依法轻罚,但罚款仍然极高,其反差感天生自带流量。这是问题引爆的最直接导火索


#

做题思路

     当时原因写了差不多250字,但是格子是300字。印象中最后我写了一点点:法规条例合理性有待论证,应及时消除影响,主动作为,工作前置之类的对策,把300字凑满了。

     这个题是我这次考试,做的最用心的一个,也是印象最深的一道题。因为读的时候就对这个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题出的也很有趣。复盘来看,这个题我可能花的有点久了。当时陷入了要不要大胆写政府的不对这个思考中。。。。。后来还是站在群众的角度大胆写了一些政府做的不对的地方,做完这个题大概50分钟


0

3

假如你是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5”,就“如何开展网络直播,让执法过程变成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提出建议。(20分)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条理清晰。篇幅300字左右。


#

考场答案

     1.内容充实,手段多样。通过警示案例、科学实验、市民互动等方式,多角度展现日常执法工作,制造一批代言人IP。让普法工作走进群众心里。

     2.注重反馈,换位思考。注重直播过程中观众反馈,根据直播情况灵活、顺势转换主题,注重听众感受。

     3.换位思考,扩大受众。对直播内容侧重群众关心的热点重大事件,做到细心贴心,同时尽可能多平台协同,扩大覆盖面

     4.诙谐幽默,喜闻乐见。增强个人魅力,善于利用反差、戏剧性等轻松氛围寓教于乐,摆脱普法的枯燥刻板印象,争取出圈

     5.创新花样,增强代入感。精心设计、创新手法,适度开展趣味性钓鱼执法形式加深群众印象,提升警示效果。


#

做题思路

     这个题好像格子是350个字,我当时是写满了,但是这两天回忆了很久,细节实在想不太清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的状态回忆出当时写的350字了。。。但是前置词总结肯定就是大差不差的这五个,内容重合度估计百分之七十吧。

     我当时做题的时候,做完这个题,大概是75~80分钟,已经明显感到时间压力。这题20分,300字,是所有小题最大的一题。当时做完这题的时候稍微有点后悔在第一题上斟酌细节的时间有点多,导致这个题做的时候来不及仔细思考,认真斟酌了。全程脑子里就萦绕着两个原则:“写干货,找原词”、“注重材料的节奏”。


0

4

“给定资料6”中,W市城管局在其官网“人物风采”栏目发布了《“博士城管”的励志故事》一文,请你就此写一篇短评。(15分)

要求: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篇幅200字左右。


#

考场答案

最美博士城管,谱写执法人励志故事

     金湖风景区城管执法局有一位工作人员小陶,他以大专生身份考入单位,不懈奋进,积极进取,从未停止学习脚步,先后取得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成为顶配城管。从局机关调入执法一线后,更利用业余时间以惊人毅力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同时他带动单位学习、钻研风气,与同事不断加深对法律条文的认识,增强执法实践能力。钻研适用依据、以案释法、见招拆招、步步为营,解决老问题中的新情况和难缠小问题。顶配城管小陶以实际行动演绎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生动故事。


#

做题思路

     这个题更是写的非常着急,可以说是我做的最匆忙的一题,大概只用了20分钟。写完之后我的感觉是,字数+时间,双重的紧张!这个题格子可能也就250个字,标题还要占25个字,而且根本没时间谋划布局,发挥的空间太小了。我考试做这道题的中途就发现有点头重脚轻,写完通过法考,也就是对小陶做完了个人介绍,已经字数用掉一多半了!而且25个字左右的结尾是必须要有的。。。所以他的具体实践事迹写的非常简略,就是带动风气,解决不少问题。。。

     这个题是考完之后我感觉最不好的。不过后来回忆,感觉也还行吧,虽然头重脚轻,但是前边的内容也没法省略,都是挺硬核的介绍。

     此外,回忆到这里,再次感叹一下150分钟5道题的压力。每个题精读、理解材料就要5分钟,工整的书写,写的时候再兼顾一下布局至少也要10分钟。导致每个题思考、斟酌的时间也就5~8分钟!稍微陷入一点犹豫就超时,根本不给人精雕细琢、瞻前顾后的余地。。。



0

5

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7”中“‘徒法不足以自行’,高素养的行政执法队伍是从‘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的可靠保障”这句话的理解,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 

(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篇幅1000字左右。

#

考场答案

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推动良法善治

     开头先讲了一下我国法治进程的成就,说立法阶段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讲了一下良法善治的意义,最后落在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对推动良法善治有重要作用。

     要提升执法队伍的业务能力,强化法的准度。重点强调能力是全方位的,除了传统的执法用法能力,也包括:和群众沟通、处理突发事件、个人魅力、运用科技手段之类与时俱进能力。最后对策大概是,传帮带啊,注重锤炼打磨自己啊,像榜样学习啊,要时刻绷紧多方位提升业务能力这根弦啊。只有业务能力高了才能精准执法,执法有底气,有震慑力。论述思路是先着重说明业务能力是基石,都包含什么,要怎么提升,回扣业务能力很重要。

     要凝聚执法队伍的法治思维,展现法的态度。主要就是运用短评小陶那则材料。执法队伍要积极进取,不懈上进。一方面是像群众展现执法队伍勤学奋进的态度,一方面也是通过学习提高对法的理解和认识。执法能力是基石,法治思维是建筑。论述思路是先着重说法学思维的重要性,执法队伍不能仅仅限于具体事务工作,然后是要以刻苦坚持的态度不放松学习,给同事、群众做榜样。

     要明确执法队伍的服务对象,体现法的温度。这个分论点举例子主要用了小陶那则材料里:“店主无可推脱,自行拆除了违建阳光房”、香樟树那则材料里:“引发社会热议”、直播课那则材料里“直播选择复学复课这类社会热点”。主要论述执法队伍要明确服务对象是人民,执法是手段不是目的。法度严明但法外有情,要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事。不能仅仅注重处罚,也要注重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执法还要配合普法。这段我感觉论述的思路有点乱,事例举得倒是足够,有点煽情。

     结尾就是常规的,回扣三个分论点和主题,升华大概是:高素质执法队伍,推动良法善治,不仅是构建和谐美丽的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更为中华民族的辉煌明天奠定了坚实基础。(执法队伍素质高推出良法善治、继而推出法治社会,继而推出民族辉煌明天)


#

做题思路

     大作文大概用时45分钟吧,思考10分钟书写35分钟,1100字。写完之后全场只剩下五分钟。思考时确定了题目和分论点,然后下笔。开头结尾化用了大量首尾两篇材料。总体还算满意,当时写的时候觉得1,2个分论点有一点交叉,毕竟不断学习法律培养法治思维其实也算是提升能力。。。于是论述就着重把这两点区分开。一个往业务能力,实干效果上靠,一个往思维认识,勤学进取上靠。

    

   最后总结一下吧!回忆版的答案估计有个人美化作用,现场可能写的还不如这个。我强烈感觉这次这套卷子是一个极限的压力测试,就是考察考生的潜力和直觉。时隔一个月回忆,其实挺多地方还有很深的挖掘空间的,不过我估计就是时间再充裕,我的水平也就是75了,尽管有遗憾,但是自己的优势还是现场的时间把控不错。



2022年江苏申论B卷70分考场答案及做题思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