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基础背景整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三)

2022-02-07 20:24 作者:kyouQ111  | 我要投稿

笔记目前分为三个板块:

两种颜色的原文和【】内的批书人注解;

解释用的文献/百科背景资料,简称“释”;

和可供参考的网友的理解,“()”作为间隔。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甲戌侧批: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

释:为鬼为蜮,wéi guǐ wéi yù,意思是指像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出自《诗经·小雅·何人斯》。



遂作别各自回家。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甲戌侧批:毕肖赶热灶者。】,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雨村领其意,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

释:

赶热灶,俗语,意思是比喻凑热闹。

邸报[ dǐ bào ] 也叫邸抄、邸钞。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末开始发行活字版本,到清代称京报。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诏令、奏章等,以报于诸藩,故称。

唐 已有, 宋始称“邸报”。后世亦泛指朝廷官报。 清 代也称为“京报”,由报房商人经营。 明 崇祯 年间开始有活字版印本。 宋 苏轼 《小饮公瑾舟中》诗:“坐观邸报谈 迂叟 ,闲説 滁山 忆 醉翁 。”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韩翃》:“一日,夜将半,客叩门急,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誥。’ 翃 愕然曰:‘误矣。’客曰:‘邸报,制誥闕人,中书两进名,不从,又请之。’”《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数日之后,邸报已到, 铁御史 行牌,将附库资财,尽给还 杨氏 。”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

释:贱荆 [jiàn jīng],意思是谦称己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出自明 屠隆 《彩毫记·泛舟采石》。




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进谒。”

释:

打恭:弯下身子作揖。表示恭敬。

进谒,意思是进见,拜见。出自《敬亭先生续集·朝天录》




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甲戌侧批: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

释: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若使当时便身死,古今忠馁有谁知?


(这个诗的意思是说:周公这样的大忠臣也有被流言中伤,被大家怀疑的时候;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也有装模做样,收买人心被大家称赞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就死了,那么古今天下的忠奸不就没人分得清了么?
总体意思是说:看人不要看一时,而要看一世。任何人好人都有被误会,被诬陷的时候,而任何坏人都有蒙蔽人们的时候。)





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甲戌侧批:《春秋》字法。]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甲戌侧批:《春秋》字法。]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甲戌侧批:因宝钗故及之,一语过至下回。]不在话下。

释:《春秋》字法’的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春秋笔法”指在行文时对于材料选择上的取舍。“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书写历史时的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所创造,即在记叙的文字里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非通过议论性文字来表达。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或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主观看法,这种写法,就叫“春秋笔法”。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甲戌侧批: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甲戌侧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甲戌眉批:此书得力处,全是此等地方,所谓“颊上三毫”也。】

释:

台矶,táijì,泛指台阶。

'颊上三毫'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同“颊上三毛”。出自《石匮书自序》。《石匮书自序》是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张岱散文,收入其代表作《琅嬛文集》一书。


《石匮书自序》原文:

能为史者,能不为史者也,东坡是也。不能为史者,能为史者也,弇州是也。弇州高抬眼,阔开口,饱蘸笔,眼前腕下,实实有非我作史更有谁作之见,横据其胸中。史遂不能果作,而作不复能佳,是皆其能为史之一念有以误之也。太史公其得意诸传,皆以无意得之。不苟袭一字,不轻下一笔,银钩铁勒,简练之手,出以生涩。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睛中一画,墨汁斗许,亦将安所用之也。后世得此意者,惟东坡一人。而无奈其持之坚,拒之峻,欧阳文忠、王荆公力劝之不为动,其真有见于史之不易作与史之不可作也。嗟嗟!东坡且犹不肯作,则后之作者亦难乎其人矣。

余之作史,尚不能万一弇州,敢言东坡!第见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总成一诬妄之世界。余家自太仆公以下,留心三世,聚书极多。余小子苟不稍事纂述,则茂先家藏三十余乘,亦且荡为冷烟,鞠为茂草矣。余自崇祯戊辰,遂泚笔此书,十有七年而遽遭国变,携其副本,屏迹深山,又研究十年而甫能成帙。幸余不入仕版,既鲜恩仇,不顾世情,复无忌讳。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阙勿书。故今所成书者,上际洪武,下讫天启,后皆阙之,以俟论定。余故不能为史,而不得不为其所不能为,固无所辞罪。然能为史而不能不为史者,世尚不乏其人,余其执简俟之矣。


《石匮书》开始撰写於明崇祯元年(1628年),自序道:“经十七年,明亡后,携副本屏迹深山,又十年而成书五易其稿,九正其讹。”脱稿后犹时加删改,“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缺勿书”,前后历五十年。〈志〉和〈列传〉有总论和附论,有“石匮书曰”为评论。《石匮书》因崇祯朝无〈实录〉和〈起居注〉,材料不全,止于天启。内容分:〈本纪〉、〈志〉、〈世家〉、〈列传〉;〈志〉有天文、地理、礼乐、科目、百官、河渠、刑名、兵革、马政、盐法、漕运、艺文诸目。〈列传〉下有循吏、独行、行人、儒林、文苑、妙艺、方技、隐逸、名宦、宦者、胜国遗臣、盗贼、兀良哈、朵颜三卫、朝贡各国。

石匮的解释:石制的柜子。出处: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其玉之香,可闻於数百步,虽鏁之于金函石匱,终不能掩其气。”.特指古代帝王祭祀用的石匣。《宋史·礼志七》:“祀 汾阴 后土……所用石匱并盖三层,方广五尺

顺治年间浙江谷应泰提督浙江学政,编《明史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买《石匮书》,宗子(张岱)因家贫慨然予之。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多取材自此书。康熙初年,谷应泰编修《明史纪事本末》时,张岱参与其中,得以望见崇祯朝的大量史料,于是完成了记叙明崇祯朝和南明史事的《石匮书后集》,分本纪、世家、列传。体例如《石匮书》,共六十三卷,附录一卷。

明末清初张岱撰。二百二十卷。崇祯元年(1628),张岱利用家藏资料,著纪传体明史,五易其稿、九正其讹,历时二十七年撰成是书。由于崇祯一朝既无实录,又失起居注,遂止于天启。卷一至十一为本纪,卷十二至二十三阙,卷二十四至三十七为志,卷三十八至四十六为世家,卷四十七至二百十二为列传,卷二百十三为兀良哈、朵颜三卫,卷二百十四至卷末为朝贡诸夷考。

作者介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文学家。出生于官宦之家。一生未曾做官,过着落拓不羁、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自称“少为纨祷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童娈,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事,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明亡后,“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为野人”(《陶庵梦忆序》)。清康熙初,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著作颇丰,以小品散文著称。有《琅嬛文集》《石匮书后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数种行于世。


《陶庵梦忆》原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hài)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注释】

①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等。

②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

③泰熟黄粱,车旋蚁穴:从黄粱梦、南柯梦中醒来。

④雕虫:小技巧,这里指写作。

⑤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说要留下自己的书法。卢生书法学的是王羲之、王献之。

⑥名根: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


《陶庵梦忆》译文:

陶庵遭遇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駴同骇)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到窒息,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米缸中经常一粒米都没有,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当年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是过过一段奢华的生活,大概今日才会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席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如过眼云烟,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排序,以区别于年谱;也不分门别类,以区别于《志林》。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物是人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想着自己怎么也赔不起,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要是梦就好了!”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惚惚中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一个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那好名的根性,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仍旧烧不掉啊。

关于张岱大家可能更熟悉这篇文章:

湖心亭看雪 【作者】张岱              【朝代】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同饮。余强饮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下船,舟子喃喃曰:“相公痴,痴似相公者!

 (文章是张岱(dài)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另外附上几个其他up讲的张岱:(个人认为张岱与宝玉有几分神似,纨绔任性且才华横溢)

①{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V411z7CM/?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

②{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341167Kb?from=search&;seid=2454151686186330417&spm_id_from=333.337.0.0}




第二个削肩细腰,【甲戌侧批:《洛神赋》中云“肩若削成”是也。】

出处:《洛神赋》(魏晋)曹植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甲戌侧批:为后菖菱伏脉。】

(菖、菱二人,乃贾家支系子孙,在贾府几次大事中,均可见到两人姓名,而且大多同时出现。)


插播一条生物科普:

菖:草名。菖蒲的简称 。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花穗像棍棒。根茎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药。

{https://www.zdic.net/hans/%E8%8F%96}

菖蒲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菱:菱科、菱属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植物。着生水底水中泥根细铁丝状,同化根,叶二型:叶互生,聚生于主茎或分枝茎的顶端,叶片菱圆形或三角状菱圆形,表面深亮绿色,背面灰褐色或绿色,沉水叶小,早落。花单生于叶腋两性;花盘鸡冠状。果三角状菱形,表面具淡灰色长毛,腰角位置无刺角,果喙不明显,内具1白种子。5-10月开花,7-11月结果。{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F%B1/1532090}

(由这两种植物作为角色名字,借用其错综复杂的生长方式来描绘人物性格,由此可见作者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名如其人,角色生动跃然纸上。)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甲戌侧批:懦笔庸笔何能及此!】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甲戌眉批:另磨新墨,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

搦,nuo:

①握,持,拿着:~管(执笔)。

②按下。

③摩。

④挑惹:~战(挑战)

(元王实甫著《西厢记杂剧》第二本第二折载“绣旗下遥见英雄俺”。五十四回中贾母要葵官唱出“惠明下书”即是该处剧情。

作者将绣“旗”改成绣“幡”,由军旗转变仪仗,随手也把“下”字改成“开”字了。因为军旗傍人而仪仗开路。

“你助威神擂三通鼓,仗佛力呐一声喊。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你看半万贼兵先吓破胆”。)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9945868.html}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甲戌夹批:实贴。】

释:是座上人的言谈字字珠玑,文雅高尚,进入堂前的人都身着华服,气度不凡,如焕发出仙气云霞般。

珠玑:原指珠宝、珠玉。引申常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如“字字珠玑”

黼黻: [fǔ fú] ,原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常借指爵禄、华贵,以及文辞辞藻华美。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猩红洋罽,汝窑美人觚(觚,为第三张图桌上的的瓷器)
汝窑美人觚,目前没有确定的物品{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905/12/9165926_994185400.shtml}

(没有具体的“美人觚”这种物件,在这里更像是作者刻意将此物与此屋中的女性角色做关联,即王夫人好似“插着时鲜花卉的美人觚”。)

(觚原为青铜值得古代酒器,盛行于中国商贷和西周时期,喇叭形口,腰细,高脚足;后来用来做花器的觚也保留了这个造型,称为花觚。所谓美人觚,应该是因为其细腰长身形似美人而得名。

{https://wenku.baidu.com/view/3d90156284868762cbaed5d6.html}

谲【jué欺诈,玩弄手段:~妄。诡~狡诈。】觚之人代表了其人诡、谲难测,心机深沉。唐代王昌龄 《上李侍郎书》:“今或者谲觚旁礴,以为己任,发心不中,中无不通,虽大愚之人犹知不可,况贤智之士乎!”

“大愚之人犹知不可”可知谲觚之人害处之大。贾家真正败落就在王夫人这一代。她房中的汝窑美人觚用鲜花做装饰正是一种伪装。王夫人粉饰太平的本领着实出众。贾母处处受她蒙蔽,贾家眼看无米下锅,她依然处处遮掩,贾母即便洞察,也不好当面揭穿她。

王昌龄说:谲觚旁礴,以为己任,发心不中,中无不通……王夫人用鲜花的外表装饰自己。实则不过是庸人自欺欺人而已。反对宝黛爱情,炮制金玉良姻,对林黛玉不管不顾,撵走金钏儿晴雯。虽然从母亲的角度出发不算大错,但毕竟片面。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是不合格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099290}





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

释:屙ē

稗官(bài guān)本指小官,后世沿称小说家为「稗官」。

《汉书.卷三○.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三国魏.如淳.注:「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

唐.颜师古.注:「稗官,小官。」

{https://www.zdic.net/hans/稗官}





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甲戌侧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甲戌侧批:是富贵公子。】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如up“白rap的大脑洞”在视频中提及的,红楼是作者哭成的一本书。

其他哭:{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786090100uhm7.html}





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纱橱



其他声明:

写这个文集的目的是,记录分享我在读书过程中查到的背景资料。希望我尽量做到每周两更,喜欢的小伙伴可以这个订阅文集!文中所有文字经过摘抄整理,可以理解为搜集资料,大部分非原创,每一条后面有原文链接,所有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欢迎大家去查看链接原观点作者原文的内容。文中如有出入,欢迎指正,欢迎讨论。


读书基础背景整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