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研究报告显示: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创新高 2023年预计增至1.4万亿元

2023-02-21 11:34 作者:盛达外包  | 我要投稿

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创新高,2023年预计增至1.4万亿元

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4.9%,创近5年来新高。2023年,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继续增加至1.4万亿元。

共享经济驱使灵活用工兴起

2021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36881亿元,共享经济发展催生出大量新就业形态,这些具有较高包容性和灵活性的新就业创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视频博主等。疫情影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把“求生存”摆在第一位,推动灵活用工的快速发展。

由51社保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22》显示,相比2021年,2022年企业全职员工占比出现较明显下滑。而企业在使用在校实习生、派遣外包员工、兼职人员以及退休返聘等灵活用工方式占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选择派遣外包员工的企业比上一年增加了7.2%。在50人以下规模的小微企业中,上述多种用工方式非常普遍。


降本增效是底层逻辑

灵活用工的工作形式被企业和就业者广泛接受,在灵活用工方式下,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灵活用工能帮助企业降本提效,有效控制用人成本和法律风险,对就业者可以快速调整、灵活应对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式。



灵活就业为大学生就业赋能

疫情三年间,房地产、教育培训、互联网等吸纳大量就业的行业经历了巨幅调整,就业岗位快速收缩。就业寒冬下,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通过灵活就业的方式完成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2020届和2021届大学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占比已达16.9%和16.3%。2022年,部分高校灵活就业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第三方协议就业,如北京语言大学2022届毕业生中选择自由职业的学生比例高达26.85%,而第三方就业比例为13.01%。


灵活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有待完善

灵活用工近半数每周工作超5天,蓝领群体工作强度更,大灵活用工市场快速发展,求职者对灵活工作方式接受度变高,但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还亟待完善。

艾瑞咨询《报告》指出,整体来看,近半的灵活用工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超5天,21.4%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有一定的改善空间,特别是蓝领群体,平均每周工作超过5天的比例达56.7%,远超白领群体(40.6%),平均每天工作超10小时的占比达24.9%,该比例在白领群体中为15%。


多项政策发布提供支持和引导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密集发布政策意见,引导企业采取灵活用工等模式,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并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放开户籍地限制,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在人力资源行业发展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和引导行业朝着更高质量、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时表示,部分群体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一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等情况。


在今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国家医保局也特别提到灵活就业群体,并在部署2023年工作重点时提出,统一规范生育津贴支付政策,落实探索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灵活用工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合理进行税筹优化。随着国家对灵活就业的大力支持,企业灵活用工也进入高速发展期。作为连接灵活就业与灵活用工的桥梁,灵活用工平台随之出现并蓬勃发展。

素材来源:艾瑞咨询,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报告显示: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创新高 2023年预计增至1.4万亿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