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睡眠的几个误区
误区1:睡够8小时就是睡得好
有人整宿做梦昏昏沉沉,有人睡四五个小时精神百倍。专家表示:够不够8小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睡够四到五个睡眠周期。睡眠周期从浅入深,然后出现梦境期,然后又从浅入深、又出现梦境期,周而复始四到五个,人就醒了。
误区2:打呼噜=睡眠质量好
长期严重的打呼噜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造成困倦、难以恢复性睡眠、乏力或失眠,甚至猝死并与一系列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存在关联。
误区3:多设置几个闹钟反复叫自己醒来
设置多个闹钟可能导致慢性疲劳
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成果表明:反复惊醒又睡下,更容易陷入“睡眠-觉醒”循环,难以完全清醒建议闹钟响起后一次性起床,对健康最有益。
误区4:过分依赖褪黑素
为调节睡眠短期小剂量服用褪黑素√√√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褪黑素×××
褪黑素也是药物,使用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
那么,睡前如何调整?
1、睡前尽量不玩手机。
2、睡前少吃或不吃,尽量减轻入睡时的肠胃负担,同时还可以减少起夜概率。
3、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巧克力等。
4、睡前给大脑放松、休息的缓冲时间段,期间不要过度用脑。
5、睡前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兴奋和过于悲伤都对睡眠不利。
6、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但可以适当做一些轻柔的活动如伸展拉伸。
7、睡前温水沐浴或足浴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深睡眠时间。
8、做好通风,保持室内舒适温度湿度。
9、创造黑暗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刺激褪黑素分泌,提高睡眠效果。
10、提前对明天的衣着、事务做完初步的计划安排,躺下后不再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