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银川“6.21”烧烤店爆炸事故反思

# 事故反思

记银川“6.21”烧烤店爆炸事故

天灾情可恕,人祸不可饶
——银川市一家烧烤店燃气爆炸的反思
端午节前夜,一声巨响,
划破了宁静的夜晚!
小编带大家回到爆炸前1小时,
烧烤店员就闻到了煤气管道泄漏,
却未能阻止爆炸发生…...
1小时后燃气罐发生爆炸,
又引爆了天然气管道…...
那么问题来了,液化气的泄漏具体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在更换减压阀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更换减压阀呢?
本篇文章就带着大家详细聊一聊液化气钢瓶和减压阀的那些事,以及我们从此事故中到底该吸取哪些教训。
液化气钢瓶被广泛应用于餐饮行业和家庭厨房,在整个液化气产业链中处于最末端的消费环节,是和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危险化学品之一。由于这种民用的巨大需求,加之其具有的危险特性,导致液化气钢瓶爆炸事故层出不穷,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本次银川“6.21”事故,从事故级别上已经构成了特大事故,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事故案例
2023年6月21日20时40分许,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一烧烤店操作间液化石油气(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炸,事故造成38人伤亡、31人抢救无效死亡、7人受伤。
经查,烧烤店总店长海某(已死亡)、工作人员李某翔(已死亡)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擅自更换与液化气罐相连接的减压阀,导致液化气罐中液化气快速泄漏,引发爆炸,造成31人死亡、7人受伤的特别严重后果。

▲3D还原宁夏银川“6.21”爆炸

事故究竟如何发生?
此烧烤店从一楼通往二楼只有一个楼梯,并排走大概能过两人。这种设计在当地烧烤店很常见,大概从10年前开始,当地烧烤店的运作模式就与ktv绑定,包厢既可以吃烧烤,又可以唱歌。

▲图源:新华社
为防止扰民,墙壁都贴了隔音膜且封窗。爆炸发生后,楼梯炸断,堵上了出口。楼层不高,如果能从窗户里跳出来,也有生存机会,但窗户全被封死了。从报道来看,现场非常惨烈,由于店铺靠近学校,所以不乏刚考完试的高考生,他们多为窒息而亡。
这起悲剧
不仅仅是哪一个环节的问题
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01✦餐厅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据悉,事发前1小时,后厨员工就闻到了煤气味,通过检查发现液化气罐阀门泄漏。
这时候老板不仅没有采取应急措施,反而安排员工去买一个新阀门。在更换阀门过程中,后厨并没有停止明火作业,一楼煤气罐突然爆炸,并引爆了二楼的天然气管道,其威力可想而知,从而引发悲剧。

▲图源:新华社
02✦餐厅封窗、二楼人员生存机会变小
现场消防人员称,像此烧烤店爆炸这类混合爆炸、明火和烟雾的现场,救援难度非常大,窗户被封堵,只能通过云梯从外面将窗户砸开,然后将人救出来。
无论爆炸还是火灾,二楼都是死亡人员最多的地方,因为烟雾会往上走,加上烧烤店窗户被封死,二楼的人员生存机会会更小。
有些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只是我们习惯了侥幸。

▲图源:央视新闻
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最高罚款200000元!
《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
对包括餐饮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等九大行为明确了处罚标准:
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这也意味着,自今年9月1日起,餐饮行业等使用燃气的生产经营单位,将要陆续安装燃气报警器。政府相关部门今后将会从监管层面,加大引导乃至强制安装燃气报警器的力度。
针对餐饮业燃气使用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相关的报警设备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新《安全生产法》还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

以31条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教训,值得所有人铭记,安全工作没有终点,永远要从零抓起,只有把小事当大事抓,把无事当有事抓,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抓,做到别人感冒我吃药。
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把一切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科普环节】液化气钢瓶的管路系统到底该怎么管理?
那么问题来了,液化气的泄漏具体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在更换减压阀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更换减压阀呢?
本篇文章就带着大家详细聊一聊液化气钢瓶和减压阀的那些事,以及我们从此事故中到底该吸取哪些教训。
液化石油气钢瓶本身有自己的产品标准,为《GB/T 5842-2022 液化石油气钢瓶》,由于该标准是去年刚刚修订的,实施还不到一年,所以液化气钢瓶的公称容积,我还是按照上一版的标准《GB 5842-2006 液化石油气钢瓶》来进行描述,具体容积和重量规格如下表:

其中我们家庭最常用的就是14.9KG装的钢瓶,而餐饮酒店用的则大部分是49.5KG装的钢瓶。如下图所示:


另外由于液化石油气属于典型的液化烃类介质,具有极强的易燃易爆特性,所以为了规范民用液化石油气的管理,国家将盛装液化石油气的钢瓶纳入特种设备来进行管理,即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设计、生产、制造和检验、维修等严格遵守《TSG 23-2021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说白了就是液化石油气钢瓶从出生到死亡都有标准可依。
但是本次银川“6.21”事故的发生是液化石油气管路系统发生了泄漏,注意一下,这里发生泄漏的是管路系统,而不是液化石油气钢瓶本身。从事故后消防救援人员拍摄的现场画面,还可以看到完整的钢瓶瓶身。这主要归因于对钢瓶极为严格的质量监管和检测检验。那么管路系统发生泄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知道,液化气钢瓶一般都是在充装环节进行加压液化,是以液态的形式储存在钢瓶之内的,所以压力普遍较高,为了控制钢瓶内介质的泄漏,国家标准规定,从钢瓶瓶身出来后的第一道阀是必须和钢瓶瓶身整体设计、制造,并纳入特种设备检验的范围,这个第一道阀,专业名词叫瓶阀,其本身也有制造标准,即《GB/T 7512-2017 液化石油气瓶阀》。在该标准中,明确规定,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第一道阀,也就是瓶阀,必须设计成带自闭装置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跟瓶阀出口连接的管路,无论是充装时的充气装置还是使用过程中的减压阀,一旦拆卸之后,瓶阀必须具备自动关闭功能。这也算是一个主动保护功能。所以在本次银川烧烤店“6.21”事故中,当减压阀被拆掉之后,理论上瓶阀应能自动关闭,也就是说液化石油气将不会再继续泄漏了。


那么减压阀的泄漏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液化气钢瓶的储存压力较高,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是不能在如此高的压力下进行正常使用的,尤其是厨房的打火灶或者烧烤炉,都需要将液化石油气先进行降压处理,然后再进行正常的燃烧。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节能。不然开那么大的火,结果就炒了几盘菜,算下来饭钱还不够买一罐气的,那就不划算了。
将高压储存的液化石油气进行降压(也叫减压),就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阀门,即减压阀。虽然事故通报中也用的是减压阀这个词,但是从专业角度上来讲,也不叫减压阀,虽然减压阀也是一种专用阀门的类型,但是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应用领域中,减压阀的专业术语叫调压器,调压器也有自己的制造标准,即《GB 35844-2018 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如下图:

调压器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如下图:

这个调压器的原理就是通过上部的弹簧和调压组件的互相配合,使调压器的出口始终维持在一个压力范围内,无论调压器的入口压力多大,都能保持出口压力的恒定。
液化气钢瓶、瓶阀和调压器的安装顺序一般如下图:

为了和本次事故中的通报内容保持一致,以下内容中我继续使用减压阀这个名词来代替调压器。在本次银川“6.21”事故中,减压阀到底是怎么泄漏的呢?事故通报中并没有透漏具体细节,那么无非就是两种情况,第一,就是管路连接处发生泄漏,第二,就是减压阀本体发生泄漏(例如外壳裂缝、压盖泄漏等),那么根据事故的通报,烧烤店人员发现减压阀泄漏,然后重新去买一个新的减压阀更换,从这个细节上来看,大概率是第二种泄漏,即减压阀本体发生了泄漏,如果是第一种泄漏,即管路连接处泄漏的话,拆掉重装或者继续紧固也是可以的。当然具体的细节还有待官方的调查报告,在此不便猜测。
从泄漏到爆炸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最后一个问题,从泄漏到爆炸又是如何发生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时间的积累过程,我们知道,液化石油气从一开始泄漏出来,随着时间的积累,泄漏总量越来越大,当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其爆炸下限后,那么遇到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从一开始的泄漏,当店内工作人员意识到泄漏发生后,显然并没有引起重视,而是出门去买一个新的减压阀换上即可,泄漏继续进行,烧烤炉继续明火烧烤。谁知道出去买一个减压阀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谁知道泄漏出去的液化气又有多少呢。或许在更换减压阀的那一瞬间,恰恰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思考和重视是一回事,怎么去解决问题是另外一回事。那么到底我们应该从本次事故中吸取哪些教训呢?
(1)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的安装,他的最大作用在于预警,这种仪器比人的鼻子灵敏多了,等到靠人的嗅觉去闻到泄漏的液化气时,可能泄漏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2)液化石油气钢瓶管路系统的泄漏联锁关闭,就是一旦监测到管路系统发生泄漏,能自动关闭钢瓶的出口阀。这个系统实现起来应该不难。
(3)一定要具备备件意识。对于像减压阀、密封件、垫片、紧固件等易发故障的零部件,最好要多备一些备件,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旦发生泄漏,能够迅速及时地进行更换,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购买零部件上。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对于经营性的餐饮行业来说,还能保证餐饮的正常营业。
使用液化气的餐饮用户
请注意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瓶”,
使用液化气的餐饮用户,必须由合法企业供应,使用合格钢瓶,钢瓶具有二维码可追溯;
二是“管”,
用户不得使用普通软管,不得在软管上私接“三通”供多个灶具使用,长度不得超过2米。必须使用寿命超过燃气灶具使用年限(8年)的燃气专用金属波纹管;
三是“灶”,
燃气灶具使用不得超过8年,且必须使用具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
四是“阀”,
液化气调压阀应使用不可调节减压阀;
五是“报警器”,
必须安装报警器和与报警器联动的切断阀,报警器安装位置适当(距离地面约0.3米)。
以下是图例详细情况介绍:
一、使用液化气的餐饮用户,必须由合法供气企业供应,使用合格钢瓶,钢瓶具有二维码可追溯;

此为钢瓶二维码
钢瓶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显示钢瓶追溯信息
二、不得使用普通软管,不得在软管上私接“三通”供多个灶具使用,长度不得超过2米,必须使用寿命超过燃气灶具使用年限(8年)的燃气专用金属波纹管;

此为不合格普通软管

此为合格燃气专用金属波纹管
三、燃气灶具使用不得超过8年,且具有熄火保护装置;

此灶具不具备熄火保护装置,为不合格灶具

此灶具具备熄火保护装置为合格灶具

此灶具具备熄火保护装置为合格灶具
四、液化气减压阀应使用不可调节减压阀

此为可调节减压阀是不合格燃气减压阀

此为不可调节减压阀是合格的燃气减压阀
五、必须安装报警器和与报警器联动的切断阀,报警器安装位置适当(距离地面约0.3米);

此为报警器和与报警器联动的切断阀

报警器安装位置适当(距离地面约0.3米)
相关资料:燃气使用场所安全检查表
一、证照情况
1、是否有排污许可证
2、是否有餐饮服务许可证
3、是否有工商营业执照
二、燃气使用产所情况
4、是否在高层建筑内使用瓶装液化气(指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和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5、是否在地下、半地下空间使用瓶装液化气
三、储存使用安全条件
6、瓶装液化气存量超过100 千克(折合2瓶50千克或7瓶15千克气瓶)时,是否设置专用气瓶间,并符合下列要求:
(1)气瓶间应为单层砖混结构;
(2)自然通风良好;
(3)有直接通往室外的门;
(4)与其相邻房间的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5)设置防爆型排风扇和燃气浓度报警器;
(6)开关、照明等电气设备均为防爆型;
(7)电气线路穿管敷设;
(8)气瓶间外应有“严禁烟火”标识;
7、瓶装液化气存量超过420 千克时,气瓶间设置除符合第6条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是否单独设置,
(2)与其他民用建筑保持10米以上安全间距
8、燃气使用场所是否自然通风良好,并设有排风扇
9、在密闭房间内使用燃气是否安装机械送排风系统、燃气浓度报警器、手动快速切断阀和紧急自动切断阀
10、是否配备灭火器材
四、气瓶和用气设备质量
11、气瓶是否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
12、是否安装减压阀,连接坚固
13、钢瓶供应多台液化石油气灶具的,是否采用硬管连接,并将用气设备固定。
14、用气灶具是否自带熄火保护装置
五、安全管理情况
15、负责人、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掌握燃气的危害性及防爆措施
16、燃气安全使用制度是否上墙
17、是否落实专人每天对燃气进行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以31条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教训,值得所有人铭记,安全工作没有终点,永远要从零抓起,只有把小事当大事抓,把无事当有事抓,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抓,做到别人感冒我吃药。
综上所述,烧烤店煤气罐爆炸的教训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将煤气安全问题视为小事,而是应该时刻警醒,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只有广大民众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保障煤气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同时,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使用煤气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责任心,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注:文章内容整编于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仅作分享交流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