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空谈理论,讲求用“心”去“实证实修”,如何实修?
“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辗转,无有得时”,关尹子是反对空谈理论的,讲求用“心”去“实证实修”。那么,具体该怎么去“实修”呢?

从文献典籍来看老子的《道德经》只谈虚,道不可言、不可思
不可行,让人难以下手,不知该从何实践证悟。

而到了关尹子的《文始经》,谈的就相对具体了,提出了“致命通玄”的概念,要求做到两点:“冥情全性”,“忘我无我”。“冥情全性”,就是心安理得;“忘我无我”,说的就是在心安理得的精神前提下才能入虚入道。关尹子还传出的阴阳动静两种修道的方法:一,动态的修法,民间叫“百用”或“磕百头”;二,静态的修法,民间叫“采气儿”。
到庄子《南华经》,直接提出了“心斋”的修炼方法,“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虚者,心斋也。”这类似于佛家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庄子更提出了具体的“吐纳术”“导引术”等修炼方法,“吹呴hou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这个呴字,很多人包括字典都没解释明白。一个口一个句子的句,在这里念hou,就是北京人说的放盐放多了呴得慌的那个呴。啥意思?就是类似于吸溜口水或者倒吸一口冷气。

吹和呴,都是用嘴的呼吸;而呼吸是专指鼻子的呼吸。而吐与纳,在先秦时代也是专指用嘴的呼吸,而不是用鼻子的呼吸,大家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严格说来,吹呴、吐纳、呼吸,都是不同的动作,在炼气术里是不能胡乱混用的。
那位说了,不就是进气儿和出气儿嘛,有啥不同呢?区别大了,如果没区别,古人干嘛整出这么许多名词儿,干脆就一个词儿通用不就行了?既然用了不同的词汇表述,那就说明我们在实际炼气的时候,要区别对待,采用相应的方法,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据我所知,这些方法在其他道派内丹术里是没有的,可以说是失传了,只有文始道还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了。至于,这三者的区别和应用,我们后面会详细讲解。

庄子所说的“吐纳法”,就是关尹子所传的静态修法——“采气儿”;而“熊经鸟申”,就是动态的修法——“百用”或“磕百头”。
“采气儿”就是内丹炼气术,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这里就不展开了,后面的课程咱们详细分享。简单说一下“磕百头”:
“磕百头”又叫“百用”,老人们给出的解释是每天用功百次。但据我考证,这个“百用”应该是“百踊”。“踊”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就是农村丧事儿上孝子们趴在地上哭的姿势。这个“踊”可不是字典上解释的“向上跳”,如果那样就太滑稽了。关于踊、跃、跳、安坐、危坐、跽坐等概念的考证,我们在讲跪坐时会专题细讲。

至于,百踊里要求的“跪趴和抬头”,就是庄子所说的“熊经鸟申”。熊经,是熊冬眠时那种趴着的姿势,积聚能量;鸟申,是鸟引颈长鸣的姿势,暴发能量。

古人为啥非得拿熊和鸟说事儿呢?这源于古老的熊图腾和鸟图腾崇拜。熊崇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人认为熊冬眠是一种起死回生。而鸟崇拜呢?准确地说是太阳鸟崇拜,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图腾,中国叫凤凰、金乌等,西方叫太阳鸟,英语是phoenix(音译:菲尼克斯)是“复活、长生、不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