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综184,英语二94,总分278,我是如何备考的?
个人背景介绍
初试278分:管综184、英语二94。数72逻54写作58,英语客观60主观34。
英语四级607、六级530。
时间安排安排
十月份之前,早上我都是9-10点才开始学习的,而且每天还有一个两小时的兼职要做,晚上一般学到10点左右就回宿舍了,有效学习时间不是很多。国庆之后,我开始慢慢提前起床的时间,同时也辞职了。11月,我还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一边准备国考,大概每天2个小时左右,不过最后国考延期了,就没再准备。12月,坚持每天七点多起床,八点半准时开始管综的学习,每天学习至少8个小时。因为考试当天很早,我有意识提前锻炼自己的早起能力。每周休息一天。
大家还是尽早开始备考,虽然初试考察的科目不多,但多点开始可以有更多时间看不同教材、发现问题。
数学
我是文科生,以前并没学过排列组合、概率,不过数学基础还算扎实。4月份,我开始一刷《高分指南》,自己看书学习知识点,然后做题,全程没有听网课。到5月30号刚好看完第一遍,并整理了错题。第一遍我看得比较粗略,没有背公式、总结题型,所以感觉学得一般,但好在时间还比较充足。接下来两个月,我又把这本书看了一遍,把知识点和公式都整理到笔记本上。8月,我提前回校学习。这个月做了《数学顿悟精练1000题-思维81绝》,正确率并不是很高。经过这4个月,虽然算是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学习,但我这个人学习有个坏习惯:总觉得时间还长,公式什么的可以以后再背,这就导致之后的学习中经常粗心、想不起知识点,也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回想起来其实很多努力都是无用功。大家吸取我的教训:定期复习公式、错题,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9月,我开始用各个机构的模考试卷练练手,结果发现自己有很多题不会写,而且严重超时。当时我很慌,一边重新看之前整理的知识点和错题,一边开始大量刷题、接触之前没学过的知识和题型。国庆后,我每天按2小时完成一套管综试卷(不含写作)。刷了大量题目后,数学成绩依旧没有什么起色,差的话错5个左右,好的话错2个。
这时候,我开始转变学习方式:还是每天一套管综(不含写作),同时重新从基础开始学习数学。我先是在B站看了韩超的72技,他的题有很多跟高分指南相同,我看了一点就弃了。后面通过王杰通的八套卷认识了这位老师,虽然他的八套卷题目很难,但想到22年的难度,我当时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高学习难度的。10月下旬,我开始看王杰通的《数学题源教材》、《数学分册》,由于时间比较短,我没有做完里面所有习题,只挑出陌生的知识点和题型学习,并重新把所有知识点都整理出来,方便复习。整理完你就会发现,199考察的知识点真的不多。
我个人是强推王老师的:首先,他这两本书涵盖更多知识,更加全面,像今年考到的抽屉原理等等;其次,他关于条充题的解读也很到位,学习条充题之前可以去看他微博总结的14条法则,这些法则解决了我对一些真题的疑惑,而且也跟官方答案相吻合;最后,他在微博总结了很多解难题的技巧和公式,我觉得很有用,考前几天我都还在恶补他在微博发的视频。
11月,我开始做年份比较早的真题,也是严格按考试时间来完成的。做真题的时候,把所遇到的疑问都记下来,特别是有“争议、歧义”的地方,一定要弄懂。
12月,每天复习一些知识点和公式、按时完成一套数学卷子,二刷历年真题(把每道题考到的知识点都搞懂),并用18-21年的真题进行真题模拟(22年的先拿出来分析,就不做模拟了)
逻辑
逻辑我错了3个,学得一般吧。4月开始看老吕的《要点精编》,形式逻辑基本上是符号语言,学得还可以。论证逻辑学得不明不白,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只看书没听课。8月做了老吕的《母题800练》,这期间看了老吕的33秒秒杀技巧(前年的视频了,可能已经不见了),掌握了论证逻辑的读题技巧,情况开始好转。9月,从鑫全的《逻辑1000题》开始,每天一套逻辑试卷,和前面数学的一起,在2小时内完成。1000题做完下来,我的错误率在1-5个左右。后期刷真题时看的是B站李焕的讲解。总结两点:(1)对形式逻辑、综合推理而言,基础很重要,一定要掌握各类符号语言,把句子转换为符号语言是解题关键!遇到陌生的知识点要积累起来,比如:①若P,除非Q ②如果A,那么B,除非C等等。(2)论证逻辑,学会读题很重要!我的顺序是:读题目—从题干中找到相应的结论,学会不受多余信息的干扰。
写作
写作这一部分可以在九月份再开始,我都是看书自学的,并没有听课。水区(如:广东)对写作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我的经验总结是:
①内容完整最重要!能写完就肯定不会低分,所以大家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时间完成,时间建议一小时以内。
②内容的结构要清晰,特别是论述文,可以参考《别让我背长素材》。论述有效性也有较为固定的结构:引用原文—质疑有效性—得出结论。 搭好框架后,写起来就很简单了。
③字迹,没有时间精雕细琢的话,就清晰即可。我平时会花一些时间来抄写范文,以此提高写字速度和练字。不过,在考试当天,由于时间原因,论述文还是写的比较潦草。
④在10月份以后,一定要自己动手写,才能发现问题喔!
论述有效性分析
首先看王诚的《写作攻略》,先对题型、写作要求等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归纳论述有效性的各类错因、总结写作语句与模板。接着看王诚的《写作真题》、《03-13年MBA真题》,从早期真题开始,先尝试自己找错因,接着在word上自己写分析。早年的真题题目字数较多,答案也比较长,近年来的题目越来越简短的,错因也集中在几个考点上。建议大家可以先把每一年出现的错因整理出来,这样就可以看出哪些是高频考点,在思考时更有方向。我发现的高频考点有:自相矛盾(前后矛盾)、混淆概念、不当类比等。
另外,大家在看《写作真题》时,不要忽略“习作点评”这一部分,我在学习中发现有的学生范文比老师写的还好,比如23版的“大学生就业真的不难吗”这个题目的第一篇习作,我就一直沿用了他的模板和语句。
论述有效性分析是可以高度模板化,大家一定要多看、多分析、多写。
论述文
建议一开始先看林斌的《别让我背长素材》,这本书介绍的写作思路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近年来,199的论述文多数与管理学、企业相关知识有关,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别让我背长素材》、王诚《写作真题》、《老吕写作考前必备33篇》等,先积累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才不至于没话写。例如:经济人假设、信息不对称、劣币驱逐良币、马斯洛需求层次等等。这几本书的写作框架都有相似之处,大家看前两本然后总结即可。后期还可以看预测卷的作文题,自己立意、搭框架,不用动手写。
国庆过后,我每天早上都会花2个小时做一套不含写作的管综,一是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二是训练做题速度。11月,我开始做真题,先做年份比较早的,近五年的则留到最后做模拟考试。做真题的时候,遇到有疑惑的点都要一一解决。校对答案后,还要归纳每道题考察了哪个知识点,这样才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真题。模考成绩比较低,也不用灰心,我之前模考时,预测成绩为240-250,最后好好发挥,一定会比模考成绩要好的。
英语
基础情况:高考英语130+(具体多少忘记了),四级607(纯属运气,考试时耳机坏了,靠猜的听力居然对了很多),六级530。其实考研英语跟四六级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它们的题型、题量有很大不同,所以我觉得以四六级分数来预测考研英语分数不太有借鉴意义。像英语二的话,只要你的英语底子比较好,基础扎实,冲击高分是轻松的。基础一般的同学按部就班地学,分数也不会太差的。
虽然自我感觉英语基础较好,但在备考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挫折。所以,无论以前基础如何,都要调整好心态,不要用过去的成绩来评判现在,始终要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第一阶段:背单词。
我一开始用的是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词汇》,选择它主要是因为这本书每一页下面都会把这一页的单词列出来,这样就可以直接看着单词复习。后期用的是扇贝英语。
个人认为大部分单词都无需掌握拼写,所以在背诵时千万不要将大量精力花在这一部分上。其次,有多个含义的单词,不仅要掌握常见的词意,还要知道比较少见的词意,阅读、翻译这两部分经常会考察多义词。单词的褒贬性也需要特别注意。
单词并不是在一开始背完就可以了,一定要常复习,我在9、11月的时候又背了几遍。照着单词书背的时候,可以按顺序正着背一遍,之后再从后往前复习一遍。
单词与真题的结合:在对真题进行精读时,我发现有一些单词是反复出现的,甚至是连续年份。可以归纳总结真题的高频词汇并多加记忆。
第二阶段:
(1)阅读。阅读是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我一开始学阅读时,单词还没背,而且做的是英语一的真题,错误率极高。所以大家在备考时,一定一定要先背单词再开始做阅读!虽然英语一的难度大于英语二,但鉴于英语二真题比较少,所以不太建议一开始就直接把英二真题都做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先从英语一开始。
一开始,我都是自己先做题,然后对答案,没有听任何课,对很多错题都没法搞清楚,因此也迷茫了好长一段时间。大概九月份的时候,我做了10年的英二真题,心想:都说英二比较简单,对我应该也不难吧。做下来发现成绩还是不太理想。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在B站发现了唐迟老师的阅读真题讲解课,听了一节后觉得他讲得很不错。虽然网上也有人评价他只是把全文翻译了一遍,翻译其实大家都会,重点是能不能体会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语义,我觉得他讲清楚了很多真题,包括:题型的分类及相应的解题思路、高频阅读词汇、阅读的逻辑。后期,我先听了他10年、11年的英二真题讲解,然后自己开始重刷英一的阅读,最后再慢慢用英二的真题练习。由于真题数量少,还要留着模拟,所以到了11、12月份,我学习的方式转为:阅读精读,对英2的真题全部翻译,总结选项规律。(大家千万不要以为20道题的答案是均匀分布的,一篇里出现三个A也是有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数数看)
重申一遍,基础好的同学千万也别小看英二!英二也有比较难的真题的。
(2)新题型。英一的新题型和英二的不太一样,可以不学英一的排序题。我将英二的新题型分为两种:细节&小标题,总体比较简单,我的话只做了真题,没有额外练其他的。小标题这一类题目会比较难。
(3)完形填空。我认为完形填空是可以通过刷题来提高的,很多考点也是反复出现的,建议把每一套真题考察的短语、连词、单词都分类整理起来。我做英一有时候可能错八九个,后面就慢慢减少了。刷题时我用的是华研外语的《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100篇》,每天一篇,限时质量还可以,可能有一些会觉得无法理解,无需纠结。另外,完形填空的答案分布比较均匀,有很多年份是ABCD各五个,但也可能不是!
(4)翻译。我是从九月份才开始学习翻译的,时间完全足够。先听一遍唐静的课,然后再慢慢做真题。英一和英二在这道题上难度差异也挺大的,我一开始先做了英一的题练练手,感觉没有多大作用。后期我发现一个很好的方法:拿阅读真题来练习翻译,既可以加深对阅读题的理解,又锻炼了自己的翻译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真题!
(5)作文。作文我也是九月份才开始,先是背了一些《高分写作》的范文,但说实话,我背了一两个月后,觉得这个学习方法有以下缺点:一是这本书的范文有的写的很一般,大家可以参考同一份做题其他老师的范文,找到你觉得写的最好的来背。二是背诵这个方法太难坚持了,而且背的主题有可能不会考到,重点还是要学会自己写。
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①归纳每年考试题目,这点很重要,例如:11年英2的小作文跟12年英1的小作文主题很相似。②整理小作文的主题、常用语句。③归纳大作文开头结尾、万能理由的写法。④总结常用句型:强调句、定语从句、There be句型等,多写多思考。
孙笑飞的一些大作文万能理由归纳得不错,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直接背诵模板,基础好的同学还是要在模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第三阶段:模拟
用真题来全真模拟真的很有必要,12月15-23日我就进行了四次全真模拟,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早上管综,下午英语。每次模拟完,也不要纠结于错误率,模拟就是用来发现不足的~
考试时间分配
不要浪费拿到试卷到开考的五分钟,先看作文题目是什么,顺便构思一下。(序号代表顺序)
管综:①数学:60-70分钟。②逻辑:50分钟。③写作:50-60分钟
英语:①阅读,1小时 。②新题型,15分钟 。③完形填空,20分钟 。④翻译,25分钟 。⑤作文,小作文25分钟,大作文35分钟
大家一定要严格把握好时间,我在平时练习和模拟时都会严格遵守时间,所以在最后正式考试时也能按时完成。
考试当天
拿到试卷后,我先看了写作题目,5分钟内先把论述有效性的错误找出来。开考后,数学前几道比较简单,做到后面就开始崩溃了,数学总共就有4-5道题不太确定,差不多也花了1个小时。心想逻辑会不会简单一些,就开始做逻辑,结果也很难,主要是有两道推理题不太常规,花了挺长的时间做出了一道,另一道就放弃了。做完后发现两个小时还没到,返回看数学,虽然很多不确定,但我还是通过求导、举例子等比较笨的方法算出了答案,最后有两道实在不会,一道随便猜了(猜错了),一道选了最接近我算的结果的选项(猜对了)。这时,只剩50-55分钟了,还好在开考前5分钟已经找出要分析的点了,我就飞速写完了作文。英语整场跟平时模拟时差不多,不过我在其他部分花的时间太多,反复检查了好久,最后只剩1个小时写作文,导致大作文写到最后一分钟才完成,还写错了1、2个单词,所以大家还是预留多一点时间给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