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肝气犯胃证


肝气犯胃:舌边红
主症:胃脘胀痛,急躁易怒
重点证型,第一点在我们的胃脘疼痛里面,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常见的证型,胃脘痛。第二点,他在治疗上面有一些侧重,如果说第一个证型寒邪客胃证,他可能是一些外寒,而引起一些胃肠道的痉挛,或者说有一过性急性胃炎的情况,那么食滞内停,他可能是伤食引起的,一个急性胃肠道一个反应,而肝气犯胃证,或者叫肝气瘀滞证,可能是慢性胃炎常见的一个证型,那么我们在慢性胃炎研究的时候,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它的病机的关键是四个字,中虚气滞。

舌诊上焦:
胸闷憋气,夜眠不实:舌尖为心肺所属,舌尖红为心火旺。
慢性咽炎:舌尖中部凹陷,多为慢性咽炎。
舌诊中焦:
胃胀、消化不良:舌中部为脾胃,凹陷则虚。
急躁易怒:舌边暗红,为肝胆火旺。
舌诊下焦:
五心烦热兼有手脚多汗:舌根胖大且有白苔为湿浊下注腰府,但舌两边红又是肝火旺盛,湿热蒸腾伤及肾阴,故不但有五心烦热,还有热迫汗出的体征。

主症:胃脘胀痛,急躁易怒。
证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肝气犯胃型胃痛的治疗为何要掌握“疏肝不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的原则?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使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应予疏肝,即古人之所谓“疏肝即可安胃”。但胃痛的主脏在胃,发病关键为胃失和降,故疏肝的同时要予以和胃。
气滞易化火伤阴,而理气药大多辛香燥热,易耗阴劫液,轻则延缓愈期,重则易引起出血,使病情加重、迁延。故用药时应掌握“忌刚用柔”的原则,选用理气不伤阴之品,如香橼、佛手、绿萼梅等。

第一类药是甘橘类药,香橼皮、佛手、等等,或者还有一个药叫苏梗,就是苏叶的梗。紫苏是一个辛温解表的药物,温燥性很强的,而苏梗有一点点轻微的解表的作用,但是它更多的是理气的药物。理气而且能够通调气机的升降。《药品化译》苏梗能升能降,而且理气不伤阴,理气的药物里面苏梗最好。
第二类药,用一些花类的药物,像玫瑰花,月季花,这个都可以用。我们前面讲厚朴,理气很好的,但是它湿燥,容易伤阴。我们说这个人有化热,有阴伤的趋向的,我们不用厚朴了,用厚朴花,还有合欢花,能够安神,还有舒肝的作用,我们还有麦芽,他也能够疏肝理气,但是它不太伤阴,所以我们这个一定要注意到,疏肝理气的药物,用了时间长了以后,我们一定要防止它温燥之性化火伤阴,因为胃脘疼痛,有气滞的,本身就容易化火伤阴,我们要注意第一点中病即止,第二点选一些理气不伤阴的药物,甘橘娄药物,或者花类药物,这个可以用的时间比较长一点,实际上这是我们临床的一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