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第一!婆媳辛苦做150碗熟肉出售,却被举报罚5万,网友炸了…
大家好,我是小末。
昨天,一则 “ 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 ” 的话题冲上热搜。
据悉,重庆的王女士因卖出150份扣碗类熟肉产品时,虽然进行了真空包装,但是没有在包装上标注产品信息。
正因此,她被买家举报,要求退还4500元货款并十倍赔偿,总计五万元。
这个案子在去年一审开庭,王女士败诉。
随后,王女士选择上诉,二审判决结果下来了,还是败诉。
王女士表示,这150份食物是自己和自己的婆婆用心做好的,没想到却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王女士的婆婆对着镜头老泪纵横:
“ (做这个)好辛苦的。”
据悉,大约四五年前,王女士和婆婆一起做网店,开始卖一些自制风味美食。
2019年,买家邵某混入了王女士的会员群。
先是下单了三份产品,虽然当时他一看包装没有标签,但他还是说好吃。
随后,邵某表示 “ 单位要回购 ” ,于是,一下子下单150份。(划重点)
让人没想到的是,邵某在货到后,转身便举报王女士售卖的是 “ 三无产品 ” 。
他表示,王女士产品的包装上并未标注相关的产品信息。
还要求王女士退还4500元货款并十倍赔偿,共计约五万元。
王女士上网查了查,发现邵某是职业打假人,曾十几次对重庆几家小作坊、副食店提起过类似诉讼。
而自己和婆婆在法律方面意识淡薄,加上容易轻信他人,才会出这样的事情。
王女士表示,扣碗类肉食是最近新上的产品,邵某要的量大,时间又急,她们根本来不及准备标准的包装。
只能是用土质小碗盛放,然后外包装用真空透明密封袋。
没想到,这一个疏漏就成了对方举报的把柄。
4月20日,王女士表示,目前她们还没有执行判决,准备继续上诉。
“ (做这个)本来利润就比较薄,败诉后家里人很难过。”
诚然,卖家王女士没有在包装标注信息,确实是三无产品,这个没得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
法律并不禁止出售散装食品,但要求在外包装上标注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地址等信息。
王女士销售的土特产包装上缺乏相关信息,故被认定为“三无产品”,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买家邵某最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在于:
他在买3份的时候没有提醒卖家,反手下单150份,然后把卖家告上法庭。
这也是本次事件最让网友接受不了的地方。
你要真想维护市场秩序就早点提醒呗,超级加倍下单再告法院是闹哪样?
无独有偶,类似这样的 “ 打假事件 ” 还不少。
去年一月,四川省岳池县猪肉摊主谌光辉因出售自制香肠,而遭到买家的10倍索赔。
35岁的谌光辉经营着一家猪肉摊,他平时会在网上发视频,顺便推销自制的腊肉、香肠等。
元旦的时候,一名男子打电话询价,声称抖音看到他的视频,想来买腊肠。
谌光辉告诉对方,腊肠45元一斤,快递的腊香肠会用真空包装。
俩人随即加了好友,那位名为 “ 小王子 ” 的顾客通过微信一次性下单了2000元的腊香肠。
本以为是一单平常的生意。
没想到,“ 小王子 ” 收到货后,表示腊香肠没有标签,是 “ 三无产品 ” ,要求退货退款,并且十倍赔偿,也就是2万元。
卖家谌光辉赶紧解释,自己卖的土特产是这样包装的,自己在当地有工商营业执照。
买家 “ 小王子 ” 见卖家不愿意赔偿,转身便告上了法院。
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到店调查,并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
但是 “ 小王子 ” 不依不饶,声称要赔偿1.5万元才能撤诉。
两者僵持不下。
2021年12月30日,一审判决出来了,法院驳回了“小王子”的10倍索赔请求。
在贵州,也有一位老人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了。
贵州黔东南,一位75岁的老人在家腌制了一些酸菜在网上售卖。
本来是想增加点收入,没想到居然有买家在付款后,以老人售卖 “ 三无产品 ” 的理由投诉到了市场监管部门。
老人卖的酸菜成本低,价格也不高,9.9元一袋,也就卖了9份。
投诉的买家花了几十块钱买了酸菜,却投诉要求赔偿1000元。
在和老人儿子林先生在沟通的过程中,对方表示,法律条文上明确写着赔偿1000元。
林先生表示,自家老人卖酸菜也就卖了几百块,赔偿一千块实在是太多了。
但对方不依不饶,还直接发了收款码。
这振振有词的言论,以及和老人儿子电话时清晰的逻辑,很难不怀疑是职业打假人。
老人因为自己卖酸菜而让儿子赔偿而痛哭不已,觉得自己拖累孩子了。
而后,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今年三月,当事人回应:
“ 买家已经撤诉了,很开心,好人还是多。”
这一桩桩一件件,说好听点是 “ 打假 ” ,说难听点是碰瓷。
职业打假人作为一种民事行为人,原本指的是民众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去打击市场流通中的假冒伪劣产品。
这样可以辅助净化一下市场消费环境。
但近些年,某些职业打假人却将触手伸向了网络上一些法律意识不清晰的老人,或者自制食物的卖家身上,进行刻意或者恶意的 “ 索赔 ” 。
欺负到老人头上,这不免让人有些心寒。
说实在的,如果真的担心爷爷奶奶出售的食品有问题,大可以去官方机构检测。
结果出来,真的有质量问题再去举报投诉也不迟。
我们不能简单因为真空包装上没有相关产品信息就妄下结论,毕竟老人家并不懂这些,有问题好商量及时整改就好。
如果为了这一点钱,钻老人不懂法的空子,那可真的是下键了。
最后,也希望商家们能长个心眼,避免被职业打假人钻空子。
也希望某部分 “ 职业打假人 ” 能少一些,还我们一个干净的市场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