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国运,莫迪掌握不了?
就在去年,英国女王去世,首相苏纳克上台,着实让印度网友“风光”了一把,叫嚣道印度人已经“统治”了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三个国家之一,英国已经不再是帝国了。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印度还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文化和宗教问题。那么,印度这几年闹出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又存在什么困扰印度的经济呢?
01
印度,在去年曾爆发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以农业为主的印度,怎么会好端端地得罪广大农民呢?
原来是印度政府推出的新政策,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政策重点的在于自由销售和取消最低价收购。
这种大转变放在谁身上都受不了,很快农民们揭竿而起,纷纷上街抗议莫迪政府的“暴行”。
在1月份以拖拉机队伍成功“杀”入德里市中心,一度“占领”了印度国家象征之一的德里红堡。
随后,为了能长期抗争,逼迫政府妥协,农民们后撤到德里周边的多个高速公路路口开展占领活动,拦截交通,生火做饭并长期驻扎。
结果莫迪政府下令硬碰硬,无视抗议继续推行这次改革方案。
莫迪失算了,抗议农民在德里附近长期驻扎,并且在家乡安排了相应的机制,轮流照顾田地,农村的补给也源源不断送入首都的抗议人群之中。
最终还是莫迪政府服软,放弃了改革,农民们胜利了。
从短期来看,农民们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印度已经普遍实现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针对农业仍进行国家调控为主的措施,很明显是不符合时代的,损害了农民们的长期利益。
然而,他们真的都是农民吗?
02
我们可以深入扒一扒,去年所谓的印度“农民革命”到底有哪些人?
这次运动持续了12个月,其间还有人帮忙搭棚子,抗议的农民们有着源源不断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送来的物资,支持他们的抗议行动,各个城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不是大资本家,而有动力的只能是那些的“土豪劣绅”。
这些人多有富有呢?据报告显示,占有1~10公顷土地的中小地主人数占农民总人口比例为31%,却掌握着印度66.9%的土地。
那莫迪政府为什么突然要对这些人的动刀呢?
原因就是这些食利阶层,既不生产粮食,又穷奢极欲,就仿佛旧中国的地主一般,对于想要改变农村现状的莫迪来说,无疑是拦路虎。
莫迪之所以试图改变农村,就是一方面印度作为农业大国,改革可以极大地推进农业现代化。
如果能让农村能用上大型机械,定能极大促进生产力,这样,农村人口有了钱,才能去消费合并为工业化注入血液。
另一方面,改革后莫迪政府能搞到多余的土地和空闲人力,这些对于吹嘘着要“赶超中国”的印度来说,工业化就有了着落。
印度和中国现在最大的差距就是工业化不足,这也是莫迪政府一直在努力地方向。
因此,农村的改革,可以为工业化提供紧缺的土地,也能让农民有钱去消费本国的廉价工业产品,帮助工业进行升级,一举三得。
理想是好的,但动了“食利阶层”的蛋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扑。
右翼政治团体将中小土地所有者和部分农业工人合并到了同一阵线,使得莫迪政府无法继续推出自己的政治改革。
最后,种姓和教派政治加剧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对立,无论是锡克教还是贾特种姓在这次行动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莫迪政府若还是走改良和妥协的老路,就会一次又一次被这些“利益集团”粉碎。
03
作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两大顽疾,封建宗教思想到底是怎么影响人民的?
一个是种姓制度,本质上是婆罗门教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创立的,在号称废除的印度,实际上并没有。
印度的高种姓主要包括婆罗门和刹帝利,他们分别占印度人口的约5%和10%,合计约15%。
结果就是高种姓的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人上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对行业进行垄断形成了大量的寡头,而他们控制的行业产出了质量低、价格贵、服务差的问题。
并且,由于不同种姓制度也限制了大部分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毕竟高种姓都去了来钱快的行业,差的行业就分给了低种姓。
早在2016年,贾特种姓人群就要求政府就业、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给予其更多配额,并在主要城市实施了堵塞交通、焚烧警车和公交车、在旅馆和商店及火车站纵火等破坏举。
穷人被富人瞧不起,高种姓看不起低种姓,想往上爬的穷人没有教育途径和工作机会,造成了社会分层和人们之间相互歧视,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被浪费和消耗,整体凝聚力又差。
还有封建的宗教信仰。
宗教也许在以前的印度有过促进作用,但是在如今仍有80%的人口相信宗教的印度,则大大限制了她们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是对科学技术抑制和对现代化的排斥。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印度人却因为宗教而强调各种虚无的概念,如轮回。
这导致宗教徒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不去会改变世界,只能独自逃避产生消极态度。
这也能侧面反映了为什么印度的工业化始终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还下降了。
就在去年,日本和印度合作的高铁项目,由于在印度有数以千万计农民都持有小块耕地,导致了反对征地的抗议活动很普遍。
一群只顾及自己利益的人,肯定不会去接受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带来的工业体系。
另一方面自认为自己的宗教是最古老、最完美的印度人,自然不待见别的文化和宗教,甚至是敌视。
这也是印度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的原因,不然以他们的国家体量,有事没事碰瓷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就如同跳梁小丑一般。
04
如今的印度,虽然有着大国的称号,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大量封建迷信和迷信宗教的余毒,这些都阻碍着印度经济和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
印度若是想要进行现代化发展并与中国竞争,如何破除历史上的陋习才是国家得以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不是网民整天在外打嘴炮和自吹自擂,俗话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就是讲这个道理。
作者: 密涅瓦的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