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经典:针灸大成序 李序、赵序、王序

重刊针灸大成叙
今夫人受天之气以生者也,
天有四时五行九经九纬以成其三百六十周天之数,
而人之一身脉络联贯,部位错陈,無不与之相配。
善观天者必为之,考其躔(1)次,酌其分野,定其偭(2)偝(3)愆伏(4),
而后岁差分至之理,可以察几微而鉴毫末,医之於人也亦然。
古之人,精求於水土燥湿之宜,熟晰乎时令生克之故,聆音辨色,表里洞然,
举止声咳,皆有以见其凑理,而得其病根之所在。
宜针者用针,宜用灸者用灸,得心应手,吻合無间,
俾数十年沉疴固疾,如醉得醒,如厌得寤,如羁绊得解脱蹶(5)然,
起划然稣而不自知,其奏效之神一至於此。
盖古人医学确有渊源,内外兼资,药石互用,如是其全且备也。
今人专究大方单心脉诀砭灸之,传槩(6)置不讲从矣。
间有一二从事为者,则世又以管窥蠡(7)测,
目之不得于内科,专门名家者齿,而此一二人亦自相安於术之小艺之卑,
捃摭(8)方言,目营耳食敝敝焉,
苟且以卒业,问以经穴之起止,骨络之向背,与夫周身三百六十之躔度,
而茫乎不知其畔岸也,浩乎不知其津涯也澷(9)然,以试之,姑且以尝之,
颠倒下上,以意逆之,取生人百年自有之命,决验於俄顷呼吸之间,
辛而效则矜为己功,不辛而不效则借口於气数之莫可,如何而不任受过。
无怪乎,疫疠日以盛,夭札日以多,而阴阳乖沴(10)之气且濅(11)寻交战,而未有己也。
余昔俻员山右,每阅杨继洲针灸大成一书,观其参合指归,汇考同异,支分节晰,
州次部居,抉奥关微,条贯井井,探之而益,湥索之而益,
远如大河之源,出於昆仑,至於积石。又至於龙门架柱,既乃吞吐百川,以远达於海,
见者但惊,其瞬息万状,而不知其一往漩澓(12),固犹是千古不易之定位也,
涖(13)政余暇,业已採辑群芳,广搜秘要付之,剞劂(14)公诸海内,为斯道暗室之一灯矣,
二十年鞅掌仕路,南北奔驰,旧板漫漶,兼多残缺不全,乃复取原本手自编摩,
细加讐校(15),按图索解,虽一字一画不敢少自假易,重命梓人复光断简,
世之有志斯业者,览诸家之玄妙,辨百症之源流,循其指法,运以心裁,
寿域偕登,春台并涉,太和元气熙熙然,涵育於生成覆载中,。
上以佐君相变理之猷(16),下以溥黎庶安全之福,参两大而列三才,余将於岐黄家有厚望焉,
宁仅青囊事业云尔哉
康熙庚申春月江西督粮道参政古沈李月桂重订於德邻轩
躔(1):读作躔(chán)日月星辰的运行。
偭(2):读作偭(miǎn)⒈ 面向。⒉ 背,违反。
偝(3):古同“背”。
愆伏(4):(qiān fú) 谓阴阳失调。多指气候失常。
蹶(5):[尥蹶子] (liào juě zi)骡、马等用后腿向后踢。
槩(6):(gài) 同“概”。
蠡(7):多音字,读 lí时,意思是贝壳做的瓢,例如以蠡测海。 读lǐ时,可用于人名,范蠡,春秋时人;也可用于地名,蠡县,在河北。
捃摭(8):jùn zhí 收集。
澷(9)màn :同“漫”,水宽广。
沴(10)lì :1.渚,引申为阻水的高地:“跖魂负沴。”2.灾害:沴气。3.克,伤害:“唯金沴木。”4.(气)不和:“阴阳之气有沴。”
濅(11):jìn ,解释为逐渐。
漩澓(12):xuán fú 回旋的水流。
涖(13): lì 治理;统治;管理
剞劂(14):jī jué (刻刀。引申为刻印书籍)
讐校(15):chóu jiào 校勘。
猷(16):yóu 道;法则。
前重修针灸大成序
慨自青囊秘绝,而医失其传,末学家剽(1)一二浮辞,
谓为有得师心泥古瑕,不拾瑜补蔽,起衰於焉渺矣,
余承乏平水疫,从都门来顾,以迈年跋涉,长途风湿侵寻(2)积为痰火之症,
日复一日,几至不起,延访名医三晋寥寥乏人,仅得郡城郭 子洪洞 王子,
多方调剂,百日始痊,医道之难,乃至此乎。
爰(3)念古来方家国手,必有一二微言要㫖(4),足为后人师法者,
但恨耳目浅近,未及广为搜讨,耳闻郡中向有针灸大成一书,
乃先任按台赵工遘(5)疾,诸医莫效,而得都门名针杨继洲三针奏愈,
因叩其术所自来,继洲乃出生平秘传,彚(6)採(7)名集而著梓(8)之,
览其指归,大有捷效,惜乎有书而无传,不获徧行(9)海内也。
夫医之为道,变通虽存乎人,而本源必资於学,使斯世果得其精,
不惟余大疫沉疴立起,获免百日之苦,却其加惠於斯世斯民者,
亦既久且多矣,苐(10)斯刻其来已,远旧板残缺浸洒,
余善其书,特为捐俸,广梓间採先贤绪论,以补集中之所未及,
倘有志继洲之业者,精习而妙施焉,
未必无补於世云尔峕(11)
顺治丁酉秋月吉旦
知平阳府事关东李月桂撰
剽(1):剽窃(piāo qiè)。
侵寻(2):(qīn xún)意思是渐进。
爰(3):(yuán)于是。
㫖(4):(zhǐ)同“旨”。
遘(5):(gòu) 遇见,遭遇。
彚(6):huì 同“彙”,彙 huì 汇合,汇集。
採(7):cǎi 采,摘取。
梓(8):zǐ 。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
徧行(9):biàn xíng 普遍施行。
苐(10):同“荑”tí 嫩芽。yí 割除田里的野草。
峕(11):shí “旹”时。
刻针灸大成序
医关民命,其道尚矣,顾古之名医率先针砭,
而黄岐问难于此科,为独详精其术者,立起沉疴。
见效捷於药耳,尔来针灋(1)绝传,殊为可惜。
余承乏(2)三晋,值时多事。群小负隅,万姓倒悬,目击民艰,弗克匡济,
由是愤郁于中,逐成瘘痺(3)之疾,医人接踵,日试丸剂,莫能奏功,
乃於都门 延名针 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随出《家传秘要》以观,乃知术之有所本也。
将付之梓人,犹以诸家未有备,复广求群书,若《神应经》、《古今医统》、《乾坤生意》、
《医学入门》、《医经小学》、《针灸节要》、《针灸聚英》、《针灸捷要》《小儿按摩》,
凡有关於针灸者,悉採集之。
更考《素问》、《难经》以为宗主,针灋纲目备载之矣。
且令能匠於太医院肖刻铜人像,详著其穴,
并刻画图,令学者便览而易知焉。
余有忧於时事,愧无寸补,恨早年不攻是业,反能济人利物也,
因刻是书,传扬(播)宇内,必有仁人君子,诵而习之。
精其术以寿其民者。是为序,
峕
万历辛丑桂月吉旦
巡按山西 监察御史 燕赵含章
赵炳文书
灋(1):fǎ 同“法”。
承乏(2):chéng fá 暂任某职的谦称。
瘘(3):lòu 中医指颈部生疮,久而不愈,常出浓水。
痺(4)bì,基本含义:同“痹”。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原叙
尝闻医道通於儒,而其功与相等埒(1),
得非以儒者运心极而剂量之,能使天下和平,
与医之起疡兴疴,跻(2)天下於仁寿,其事与功均也。
然儒者未能穷经反约,则施且必悖,终无补於治功。
而医家治六气之淫,辨五方之感,察百病之因,
其说具在载籍,无虑数十百种。
专业是者未能穷而反之,得其说于会通,吾未见其功之能相也。
窃尝譬之执方待病者,刑名之余绪也;
导引不药者,黄老之遗谋也。
而均之弗足以收和平之功,正惟其戾於儒耳。
三衙杨子继洲,幼业举子,博学绩文,一再厄於有司,
遂弃其业,业医。医固其世家也。
祖父官太医,授有真秘,纂修集验医方进呈,上命镌行天下。
且多蓄贮古医家抄籍,杨子取而读之,积有岁年,寒暑不辍,
倬然有悟。复虑诸家书弗会於一,乃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
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 、地、人卷,题曰《玄机秘要》。
诚稽此而医道指掌矣。
世宗朝命大宗伯试异选侍内廷,功绩懋(3)著,而人以疾病疕疡(4)造者,应手奏效,声名籍甚。
会在朝善杨子,究其自出是编,诸公嘉之,
为寿诸梓,以惠后学,请序于余。余素知杨子去儒业,业医。
今果能以医道侔(5)相功,益信儒道之通於医也。
是编出,而医道其指南焉。神明在人,寿域咸跻,诸公之仁溥矣,远矣!是为序。
赐进士第 太子太保 吏部尚书 获泽疏庵王国光书
埒(1):liè 通 列。同列,等同。
跻(2):jī 登,上升
懋(3):mào 古同“茂”,盛大。
疕(4): bǐ yáng 泛指疮疡。
侔(5):móu 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