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炮改野战炮,罗马尼亚的“格鲁森”步兵炮

在19世纪末,罗马尼亚向德国购买了334套要塞型Fahrpanzers装甲火炮,Fahrpanzers是德国在1878年研制的装备,它有一个圆柱形的金属舱室,以及一座半圆形的旋转炮塔,内部安装一门火炮,既可以和模块化设备一样部署到要塞中,也能安装在马车上牵引实现机动作战。

罗马尼亚这批装甲火炮内安装的是一门53毫米口径的格鲁森火炮,发射定装弹药,火炮的射速相对较快,它能使用的弹药有榴弹、破片弹等弹种,安装在炮塔内俯仰角度在-10°~10°,最大射程约3千米,因为后坐力直接传递到炮塔上,在不讲究精度的火力覆盖时最大射速可到30发/分钟。

原本这些火炮在罗马尼亚的几个要塞和堡垒中默默无闻地呆了约20年,直到一战爆发(1914年)改变了它们的命运(罗马尼亚在1916年正式参战),初期的战争证明了纯粹的钢筋混凝土要塞经不住现代化重型火炮的轰击,双方的火力对峙主要发生在普通的平原、山地等地方,罗马尼亚更需要的是便于部队携行的火炮。

为了解决装备需求,罗马尼亚将部分53毫米格鲁森火炮从装甲炮塔内拆除,重新设计了一套可以用马匹牵引的轮式炮架,这套炮架重195千克,把火炮安装上之后整个重340千克,仅从重量上来看也不算笨重,一匹马就能拉着走了。方向射界为40°,炮管俯仰角度在7°~35°。

该炮被称为野战炮,也被称为步兵炮,火炮本身低矮,作战时还能将炮轮拆下进一步降低高度,只不过此时俯仰角度调整受到很大限制,只能直瞄射击,有效打击距离约400米,并且这个时候炮兵只能趴着操作,在泥泞战场上不太友好。

总的改装数量约50门,实际拆解的火炮则更多,或许是作为备用零部件,它们分布在各个炮兵连中。这些火炮在战场上没有发挥多大作用,一来是国家实力本就弱小且犯下了指挥错误,二来数量太少,三来参战太晚,搭上了盟友反攻的顺风车。

保加利亚在战场上缴获了不少这种改装火炮,这些火炮在一战结束后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了,因为缺少软后坐结构的它已经是妥妥的落后产品,倒不如花点钱去法国淘换点二手“意大利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