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二废太子以后康熙帝再也没有立过太子竟是为了自保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自从太子两次被废以后,康熙再也没有立过储君。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贫道今天来说说。
康熙不将心中的皇位继承人公之于众,是为了保护皇位继承人,更是为了保护自己。毕竟当时这种乱局之下,保持各方乱也是一种平衡,使大家心中都有希望,如果突然树立一个新太子,难保这个皇位继承人不被群起而攻之,自己被波及也是在所难免。
而且康熙帝很有可能是在垂危之际才真正确定下雍正这个皇位继承人。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九子夺嫡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什么斗争呢,是因为皇位只有一个,而想坐皇位的有好几个皇子。
可能很多人就在想了,既然是皇位只有一个,那定一个为皇位继承人,封为太子名分已定,让其他人死心也好。
其实哪有这么简单呢,太子胤礽从小就被立为储君,结果几个兄弟虎视眈眈群起而攻之,落得两次被废的下场。
康熙如果再立一个新的继承人,那么无异于是将这个继承人推行风口浪尖,成为下一个被群起而攻之的对象,那么到时候又是一个废太子。
而且最关键的是康熙也需要保护自己啊。
回头看看废太子胤礽,两次被废都发生了兵变,虽然翻不了什么风浪。(来自贫道独家原创)但康熙不害怕吗,一次两次兵变没事,再来几次呢,谁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
尤其是第一次太子被废之时,发生了假兵变。背后其实是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与老八密谋以后所为。康熙发现这次假兵变以后是勃然大怒,要求彻查,不是张廷玉劝阻了他,真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毕竟老八老十四都是狼子野心之人,如果惹急了他们,来一次真的兵变可就危险了。

再看看康熙立老十四为大将军王以后,当老十四在边疆立下大功派人拿上礼物回家祝寿被眼红的老八等人调换为死鹰诅咒康熙。还妄图使康熙迁怒于手握重兵的老十四,然后老八等人想趁乱取胜,至于怎么个趁乱取胜法,当然是弑君了,还好康熙聪明,选择了不处理,使老八等人有力无处使。
光是立了一个有可能是太子的大将军老十四,就搞出这么大的风波,如果再立一个新太子,后果更是严重了。
所以说康熙不立新太子,不将心中皇位继承人公之于众,既是保护心中的皇位继承人更是保护自己,免得自己被波及到。
而且很有可能康熙晚年并没有确立下皇位继承人,直到病危之际才确立了雍正。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过多年的九子夺嫡。这位最高统治者肯定也不好受,寄予厚望的嫡子太子胤礽两次被废,还发生了两次兵变。其中热河狩猎一废太子之际的假兵变,更是说明皇子中有人是蠢蠢欲动恨不得趁乱弑君来夺取皇位。皇长子胤禔甚至不惜魇镇诅咒太子,为了权力,兄弟自相残杀,甚至还有人想弑父,康熙自然是心灰意冷,对于这群如狼似虎的儿子也不敢太过信任。
而雍正身为四皇子,在早期压根不受康熙待见和重视,整个一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疼的皇子。直到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河赈灾时才崭露头角,为康熙所赏识。但康熙最初的定位只是让他当孤臣去办得罪人的差事,比如说追缴国库欠款,让雍正得罪完人,授意太子去停止追缴国库,自己和太子反而成了老好人了。
所以说晚年的康熙是那个儿子都不信任,于是干脆保持着九子夺嫡的现状,直到病重以后,选择了一圈才选择了雍正。因为雍正有大决心大魄力来治理国家,也有收拾烂摊子的能力,是最合适的人选,同时为了避免雍正被群起而攻之,康熙也并没有提前说出。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