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人卧推,两人力竭!每次训练都榨干自己,这样真的好吗?【力量训练原理#2-...

2023-08-04 16:22 作者:南国之阳  | 我要投稿

P主笔记



更多笔记


记笔记



德意的健身笔记

2023-04-21 11:36

6.7万粉丝

已关注

超负荷:要想使刺激转化为适应,训练所使用的负荷,要接近或达到甚至略微超过身体目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通过不断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从而使身体不断在刺激 — 适应的过程中提高运动表现。


超负荷的两个要求:


1. 想让刺激转化为适应,训练必须达到最低的功能性强度和容量


2. 随着时间的推移,训练的难度要渐进提高,训练会越来越艰苦


最大可恢复容量MRV:指身体可以承受并恢复的最大的训练容量。低于这个容量,超负荷的效果不够好,超过这个容量则会降低的运动表现。


超负荷训练应使训练的容量接近MRV


找到MRV的方法:1、不断提高训练容量,直到在下一个训练阶段(单次/小循环/中循环均可)因为高度疲劳而降低训练表现为止


2、检查疲劳清单和运动表现。 如果现在的训练既有高容量又有很高强度,仍然能很好坚持,那就说明还没有超过MRV


MRV受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大,不同强度下的MRV不同。应经常关注自己的训练容量,了解自己对不同强度的耐受度


超负荷增肌训练:在至少达到60%1RM强度的基础上,找到最高容量下的训练强度


最常用的增肌渐进方式:强度不变,容量逐步提高。强度增加但容量减少的训练增肌效率不高。


超负荷增力训练:容量适中,强度从75%1RM开始,并且逐渐提高


超负荷冲刺训练:容量极低,强度阈值85%1RM,小幅度逐渐提高(强调极限重量下动作技术的保持)


超负荷原理的应用不足


1、容量和强度不够


2、做太多速度训练(最大动作意图MIM)


3、辅助训练违反超负荷原理


MRV以内,选择打破人体稳态能力更强的动作;训练容量逼近MRV,仍需弥补弱项,可选孤立动作


4、避免无法实现超负荷的训练模式(不稳定训练、海啸杠铃)


5、没有做好训练记录


超负荷原理的过度应用


1、过于频繁地训练到力竭:疲劳积累、受伤风险


2、每一次训练都是超负荷的


3、随意安排训练,增加容量或强度


所以总结之下,便是在主要动作下,要坚持超负荷的原则,但又要避免受伤,而辅助动作训练要防止过度训练导致神经疲劳的同时,把握组间休息的问题,不要太长,相比正式组而言

一人卧推,两人力竭!每次训练都榨干自己,这样真的好吗?【力量训练原理#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