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音博藏珍 | 沙的:革新

2022-10-14 01:32 作者:星海音乐学院博物馆  | 我要投稿


上一篇我们了解了“窝窝头”、“和尚头”,

这一篇我们来讲讲“棺材仔”——改制后的沙的

20世纪50年代,传统沙的的形制被改为盒状的木质长方形。因其外形与棺椁极为相像,改制后的沙的时常被大众戏称为“棺材仔”。

这种改制的沙的近年已失传,市面上也十分罕见。而现在在粤剧锣鼓乐队中常见的沙的,继承了改制沙的的外形,面板一般由梨花木或酸枝木等长方硬木制成中间抱有泡桐木,长方形面板两端由不锈钢管环抱固定。从“和尚头”的传统沙的,到改制后的“棺材仔”,再到现时常见的木面板“沙的”,这件有趣的乐器存在着形制上的流变。至于其流变的细节,至今尚未有研究与文献进行系统的考证和说明。

同时,传统形制的沙的在现今的粤剧锣鼓乐队中也难觅踪影。原因在于,演奏传统的“和尚头”时,为确保发出的音量足够大、音质清脆,演奏者每次演奏都需要击在“鼓眼”以内。但技艺不精的演奏者无法确保每次都精准击中“鼓眼”,快速滚奏难度加大。改制后的沙的打击面大大增加使得锣鼓演奏难度降低,因而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和尚头”。

参考资料:

[1]中国粤剧网 粤剧乐器知多少(四):沙鼓与双皮鼓  http://www.yuejuopera.org.cn/dtxx/20150908/1221.html

[2]吴迪:《岭南乐器的乐种学阐释》,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344页。

[3]文中演奏家高根的照片由朱俊杰提供,其它图片来自网络。

音博文化传播项目团队
出品: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
承办:音博文化传播项目团队

负责人:郑敏

执行负责人:王晓青/李灵漫总

监制:郑敏/王晓青

内容总监:郑敏/李灵漫
视觉总监:王晓青/麦晓琳

视觉设计:李嘉/戚文怡

项目秘书:陈颖君/黄嘉嘉

文献翻译:朱正一

执行:音博文化传播志愿者团队(撰文丨麦晓琳,传播助理丨艺管系2021级刘琛)


音博藏珍 | 沙的:革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