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系孩子的社交障碍体现在哪?
随着对谱系障碍的学习越深入,了解越多,孩子年龄越大,就越深刻。谱系孩子的核心社交障碍随着年龄增大会越来越明显(因为同龄孩子社交能力越来越强,心智也是同比例增长)。
无论是表情解读、换位思考、思维转换、注意力分配,对于谱系孩子都几乎是硬伤,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交层面。
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景也许有不同的意思。甚至同一句话同样的场景,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脸色说出来也是不同的意思,这些微妙变动的识别,对于谱系孩子而言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很多恢复得很好的成年谱系也难以识别,需要用一生去学习。
那天在群里跟家长们开玩笑,举了一个例子:我在街上看到一个美女,我给你使一个眼色,你顺着我的眼神路径看过去,然后回过头来与我相视而笑。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句台词,但信息量却是很大的。这种简单的场景,谱系娃天生完全没有办法理解。
有人回复说,谱系娃不能理解,只会问:“你老跟我挤眼睛干什么?你去看那女的干嘛?”
我想说,这是恢复得比较好的…稍微差一点的也许此刻正在看街上的红绿灯和广告牌。他对你要传递的社交信息一无所知。
虽然是个笑话无伤大雅,但在真实社交环境中,小朋友之间的眼神切换,活动的开始和终止,言语中的语气变化,谱系孩子没办法识别。不同频就导致了别人把他们当傻子,他们没有朋友,甚至被NT捉弄欺凌,这是很现实的事情。
所以我们干预的目标也是在小龄的时候,注重眼神、指令、共同注意力、肢体语言。在能勉强跟上正常世界的刷新率的基础上,再说如何去理解别人的真实社交意图(换位思考、心智提升、表情解读)等等。虽然有人说,谱系娃就少社交,多独处就行了,话是这么说,但这个世界是有很多“被动社交”的。别人找你借什么东西,让你帮什么忙,别人问你什么问题,这些社交场景是无法避免的,除非一辈子关在家里。
关在家里的谱系太多了,统计到的大龄谱系没有办法融入普小的数据一查就有,数据低得可怜。所以想要融入社会,就必须按部就班的进行全方位的干预,不仅时间有限,项目也非常多,很难,但需要尽可能去争取。孩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家长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