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PLAN-B从零到通关参考布局

2023-05-04 17:02 作者:蜡笔桶  | 我要投稿

在量化篇的末尾曾经分享了我首次通关时所用的一些规划。

存在一些不够合理也不够美观的地方,可能在进行一些调整和测试后会再和大家分享。

而在参考物流系统的数据之后,我又重新整理了一份从零开始的整套城市发展所需工厂布局跟大家分享。其实本篇成文比物流数据更早,但因为有逻辑上的承接关系因此压到现在一起发。


3~100人口

在只有1级仓库的初期,矿场建议采用5挖掘机带1工厂的排布形式,此时年产量为25,因此公路卡车数量也应确保运输量不低于这个数值,持续供应足够支撑到100人口。

矿区示例

供应中心挨着城市,仓库挨着供应中心,车站挨着仓库。

10人口后追加氧气仓库与大气提取器。

供应布局

虽然量化表格中100人口对应年需求量有30,高于我们25的年产量。但由于需求量随人口增长,在需求量低于25时仓库会囤积一部分资源,足以在需求量高于25时补足缺口。

人口增长有固定的速率,等待的时间里也可以参考后续阶段布局提前做一些准备。


100~1000人口

100人口后应尽快建造2级仓库装配厂,并进行产业升级。

此阶段开始,矿区可以考虑将工厂集中布置,2级仓库均匀分布在矿区外围,矿物挖空后放置新的仓库向内推进(大型矿区也可以从单侧往另一侧推进)。

大矿区示例
小矿区示例

供应方面增加了大气提取器数量,并新增了钢筋混凝土工厂。

从物流角度讲,如果铁硫在同一个方向,在矿区附近做成钢筋混凝土再运输会更节省运力。

而分开运输再进行制作可以沿用之前的运硫路线(并在之后继续沿用)。

下面是一个延续此前布局的示例。

记得先将仓库升级


1000~1万人口

城市开始产出废料,之后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思路:其一是将废料运走,与其他资源一并集中处理完再运回城市;其二是废料就地回收,一部分资源缺口由外部补充。两种布局各有利弊,可根据个人喜好自行选择,本文所示参考布局主要以后者为主。

本阶段需要将金属废料分解,钢筋与外部输入的混凝土制成钢筋混凝土、铝棒与就地抽碳做的聚合物棒制成高科技零件,此外还需要额外补充一部分高科技零件(因为碳在哪都能抽,所以可以运输铝棒到城市周边再制成高科技零件)。

需求量逐渐增大,工厂数量和布局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本阶段开始布局倾向于模块化,只需逐步增加模块数量即可轻松应对上升的需求量。

180金属废料→120钢筋混凝土+90高科技零件

上面示范的模块右侧接壤城市、左侧接入公路,每个站点负责60年运输量的混凝土。每布置一个这样的模块,需要另外供应120氧气和30高科技零件。

这个模块可以一直用到10万人口,对应750废物产量和500资源需求量。因此可以直接规划4个模块来处理720废物并产出480钢筋混凝土和360高科技零件。然后额外补充20钢筋混凝土、140高科技零件和500的氧气。

多余的30金属废物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是在4个模块之余单独布置一个回收中心来收集分解,并将得到的钢筋和铝棒加入到补充资源的制作中去;其二是直接通过8个金属废物仓库的容量缓冲来储存这些金属废物,这就需要自己挖铁来补足钢筋混凝土所需的钢筋。

此外,对集中供氧没有强迫症的话,也可以借由模块中的大气提取器供应一部分的氧气。

四联模块示例

这个示例包含了10万人口所需的金属废料处理,以及钢筋混凝土/氧气/高科技零件的供应。


1万~10万人口

本阶段的需要将有机废料加氮合成堆肥,再加水合成食物;同时由于回收得到的堆肥只能满足60%的资源需求,余下的40%需要通过碳氮合成来补足。

需要注意的是,合成食物需要非常多的水,而水有两种来源。升温到大约-20°左右地表会开始出现液态水(可以提前在水视图中预知海洋与河流的位置),在此之前只能在两极冰盖通过取冰器得到。为了减轻物流压力,处理有机废料并合成食物的厂区建议放在接近水源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将城市用道路或建筑围住并留出指定方向的出口,就可以让新生成的城市地块出现在你想要的地方,使城市定向“生长”,主动接近水源或其他矿区。

线性城市对后期放置模块化厂区也很有帮助

食物厂区同样是模块化的,但由于尚未解锁3级仓库,这里我用的是两种过渡模块(按堆肥的回收/合成方式区分),用它们撑到10万人口。


回收堆肥,图中包含两个结构相似的模块单元,差别仅在于交替排列的供应中心/废料处理厂
合成堆肥,注意到4个大气提取器提供的碳并不足以使工厂/温室满负荷运转

10万人口需要处理750有机废料,对应5个回收堆肥模块,并生产300的食物。距离500的食物需求有200的缺口,由4个合成堆肥模块补充。完整的食物厂区可以是下面这样的。

中间留出的空间需要线性城市的填充

回收区每个模块需要120水与30氮,合成区每个模块需要96水与24氮,请确保每条运输路线都对应有足够的取冰器。

回收区由于供应中心与废物处理厂交替排列,每个供应中心/废物处理厂负责相邻两个模块单元的食物供给/有机废物产出,因此最右侧需要额外补一个供应中心。

合成区每个模块产出48食物,4个模块总产量192,原则上在低需求时期攒下的库存足够支持城市达到10万人口,但如果你依然为此感到担心,可以在最右侧补一个大气提取器。

10万人口以上

10万人口是道坎,首先钢筋混凝土退役替换为复合材料、并且新增了塑料废料,如果不及时处理人口很容易掉回去;其次3级仓库的解锁意味着我们可以构建更大型、集成度更高的模块化厂区;而更大的模块意味着更高的资源需求,也就需要更高的运力来确保物流。

在这个阶段,建议将金属废料与塑料废料一起处理,请看下面的示例:

回收模块,注意其中有2个回收中心分解金属废料、3个回收中心分解塑料废料

这个模块可先用2级仓库构建,除了碳氧够不到最远的大气提取器外没有影响。

优先拍下回收模块能维持住10w的城市人口,后续待3级仓库量产再逐步替换即可。

回收模块需外接30氮并内置大气提取器,可回收180金属废料与180塑料废料,提供90复合材料、90高科技零件与96氧气。我们知道废料产量是资源需求的1.5倍,因此每布置一个这样的模块需要额外补充30复合材料、30高科技零件与24氧气,通过下面的补充模块来实现。

补充模块,包含30个大气提取器

补充模块需外接30氮、60铝棒、120钢筋,提供90复合材料、90高科技零件与96氧气。因此每3个回收模块对应1个补充模块,合计回收540金属与塑料并提供360复合材料/高科技零件/氧气。

每个补充模块内置了30个大气提取器,占地非常多,而提取的碳完全用于聚合物棒的制作。因此也可以考虑将回收/补充模块中的大气提取器、聚合物棒工厂以及供氧一起打包并外置,使复合材料/高科技零件的供应模块更为紧凑。大家可以自行尝试,本文不做展开。


食物方面依然是回收堆肥占60%、合成堆肥占40%,而3回收中心+2堆肥工厂+5温室恰好组成了一个能处理450有机废料并生产300食物的大型模块。

食物区模块

这样一个模块需要外部输入150氮与600水,内置大气提取器提供合成堆肥所需的360碳。

与10w人口前一样,食物区建议放置在水源附近。


以上三种模块足以应对10万人口后的一切需求,这之后你要做的就是确保外接资源足够、根据人口增加模块数量、时不时巡查矿区挖空情况,100万甚至1000万人口只是时间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1000w人口城市的实机截图,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通关之路有所帮助。

回收区,每条公路对应18个回收模块,并附一个540氮铁路转公路的分发站
补充区,由于地形限制而倾斜放置
食物区,毗邻水塘的地理位置大大减少了运输水的难度




PLAN-B从零到通关参考布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