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要求伴侣“情绪稳定”?

2023-06-16 17:22 作者:约夏子  | 我要投稿

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冲突

对情绪稳定的误解:

1 我出生在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家庭,也变成了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莫非我不可能拥有情绪稳定的关系了吗?

2 否定吵架,否定负面情绪。

真正的争吵不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种种冲突,而是来自于双方情绪观的根本矛盾。

理论依据:家庭情绪观理论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

举例:愤怒情绪等同于愤怒情绪的表达方式吗?

一方把愤怒当做促进问题改善的机会,另一方把愤怒当作带来冲突的威胁;

(不能否定负面情绪的出现,而是看情绪的表达方式)

情绪观矛盾根源——童年经历养成的四种情绪观类型

【忽略型情绪观】

负面情绪,是不理性,没必要的,我只要理性解决问题。

【放任型的情绪观】

释放消极情绪等于释放内心压力,以我为中心即可,这种情绪观的极端后果是这样的。

——无节制的释放负面情绪,只会把悲伤变成抑郁,把愤怒变成攻击,在生活中一点就燃。

【压抑型情绪观】

负面情绪是有罪的,只要允许自己愤怒,抓狂,痛苦,那就是一件值得谴责的事情。

对自己:情绪爆发扇自己巴掌。

对他人:拒绝他人情绪表达

【情绪共情训练型的情绪观】

所有负面情绪都是可以理解和坦然接受的,但不是所有情绪表达方式都可以滥用,作为家人就要相互扶持,共同度过情绪难关,所以会去温柔的共情你,并且给你实际的帮助。

情绪观的相关研究:

1 用【情绪共情训练型的情绪观】去沟通的伴侣和家庭比其他类型的人更幸福

2 面临破裂的夫妻关系中,丈夫在82%的时间里压抑了妻子的情感沟通尝试,妻子在50%的时间里忽略了丈夫的情感沟通邀请;在幸福的夫妻关系中,这两个数字分别只占分之19%和分之14%。

如果说每个情绪不稳定的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向内投射的父母,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代代相传的情绪观正在影响你的亲密关系,但这不是说要让你去批判父母,因为父母也是个普通人而已,真正的问题是能否跳出原生情绪观,变成一个温柔的共情者。


如何跳出原生情绪观,变成一个温柔的共情者?【三种实践方法】

当下心理状态剖析法

有情绪时千万别让对方盲猜你的感受。当你的情绪被健康的表达出来,被命名出来,被人不带评判的看到,他就会失去原先毁灭性的力量。

举例:

§ 你可以说气死我了,我真想对你大吼大叫,但你不会真的大吼大叫,你只是让对方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很想骂人。

§ 你还可以说:你说的不对,我真想猛烈的反击,无情的抨击你,但你不会真的反击你,只是让对方知道你现在觉得很心寒,超级想为自己辩护。

§ 你还可以说:我太伤心了。我真想离家出走,但你不会真的离家出走,你只是让对方知道你感到多么的孤独;

啊,不可能,不可能,我会忍不住真的大吼大叫的,怎么办?(看看方法二)

冷静仪式制造法

人体需要20分钟才能从激烈的情绪变化中平复;暂停20分钟,大部分人就能恢复思考力与共情力。

互诉衷肠法

在此之前要知道:对伴侣的敏感可以有两种认识和解读:

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解读,比如他就是胳膊肘往外拐,一点都不在乎我。

另一种是以对方为中心做解读,虽然他很爱我,但此时他无法应付向内投射的父母,才会对我展现出逃避,冷漠不关心的这一面。

互诉衷肠法要求找出彼此冲突背后内心深处的渴望,在恢复冷静后,轮流讲述你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各自感受。

每个人至少讲五分钟,在这五分钟之内,另一个人绝对不能打断他,别想着反驳,不要急于辩解,你的任务是问一些问题来帮助对方更好的梳理自己的情绪。

举例:

在这件事中你的个人感受是什么?

你想要获得的是什么?认可,尊重还是被关爱的感觉?

为什么获得这个东西对你来说如此的重要?

这个意义的背后有没有以前曾发生过的童年经历和伤害?

能给我详细讲讲吗?

你认为你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我们所争吵这件事达到吗?

实践原则:双方都要去做,若只有一方愿意努力,那根本没用。


真正的情绪成熟是什么?

1 真正的情绪成熟源自于双方对彼此情绪中的不合理信念,彼此过去的创伤和彼此不稳定的内在小孩相互抱持的过程。

2 但这不是让你去赞同接受或者容忍他的不良做法,而是用一种有尊严的成年人的态度看到彼此的情感。

童年无法定义你,父母也无法定义你,只有你自己能决定如何对待眼前那个深爱的人。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要求伴侣“情绪稳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