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细胞对肝病临床应用

2021-10-20 16:58 作者:优尼科尔生物  | 我要投稿

所周知,我国是各种肝病尤其是肝炎肝硬化的高发区。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各种肝病患者超过13亿,其中中国患者超过3.93亿,约占全世界肝病患者的30%。而中国肝病死亡人数约占世界肝病死亡人数的一半,肝病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很大。

今年,赵英俊、吴孟达先后因肝癌离开人世,让人们对自己的肝又多了几分关注。

肝病十分常见,涉及多种疾病。

其中,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病继续发展下去,都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而后者是导致全民死亡的第二大癌症。

避免肝癌发生,肝硬化治疗很关键

王福生院士团队在国际肝病学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发表的研究结果(预印本)显示,脐带干细胞显著改善了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肝功能及长期生存率。
脐带来源的干细胞药物,将成为肝硬化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后期的一个阶段,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主要区分是有没有并发症。
肝脏是一个没有痛觉的器官,在代偿期难以诊断。
当并发症开始出现,进入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就急速下滑,中位生存期从10-12年下降到2-4年。

干细胞与肝硬化



在过去的十年中,干细胞已成为肝硬化治疗研究的新选择。

细胞是构成肝脏的主要细胞。每个肝细胞的生活周期平均是200-300天。对于一个健康肝脏,肝细胞可以再分裂复制自身。这意味着,肝细胞能够替代、修复死亡或受损的肝脏组织。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干细胞输注可改善失代偿性肝硬化。


间充质干细胞为什么具有治疗肝病的潜力?

第一,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可使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改善。对于失代偿性肝硬化、严重的急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炎等肝脏疾病,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改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指标,使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明显降低。

第二、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移植肝脏的免疫耐受。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和分泌抗炎因子。

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受MHC的限制,无论是来自受体、供体,还是无关第三者的间充质干细胞,均有类似的免疫调节作用。

国内外研究通过大量动物实验证明,移植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的同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既能弥补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能力的欠缺,又可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 当免疫耐受诱导成功后还可以安全停用免疫抑制剂,减少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大量研究均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降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炎症发生,促进内源性修复相关,涉及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性、分泌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他营养、免疫因子,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的转分化作用。


2012年,王福生院士团队发现,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的患者腹水量明显减少,肝功能显著改善。

2018年,Huimin Tao 与 Yafeng Li 等研究者,分析10项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患者肝功能、生存质量均明显改善。

王福生院士曾在接受医师报采访时表示:

对于严重的肝脏疾病,特别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由于死亡率非常高,除肝移植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数年前,我们曾开展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结果显示提高了早、中期患者的生存率,促进了部分患者康复。

肝硬化患者,如得到及时、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包括生物治疗),可使患者疾病进展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可能得到逆转。


本次研究

这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共有219例乙肝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参加,其中对照组111人,治疗组108人。

随访时间达到了75个月。


治疗组每间隔4周输注脐带干细胞,共3次。同时,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并接受随访。
此次研究结果不仅和此前一样令人满意,也证实了脐带干细胞的长期效果。

安全性

从长期安全性上看,脐带干细胞治疗组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治疗相关并发症,没有比常规治疗更高的风险。

有效性

肝功能改善:

研究发现,脐带干细胞治疗可以减轻肝素的氨基转移,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如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性,胆碱酯酶和总胆红素水平。

生存率改善:

通过Landmark分析,在13个月至75个月的随访期间,脐带干细胞治疗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上结果显示,这一治疗方式既安全,也有效。

总之,本次研究和大量相关研究证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既是安全且可耐受的,也可以改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有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成为治疗代偿性肝硬化的新型治疗策略。


干细胞对肝病临床应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