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生活智慧》:贰、为政篇:08、色难 | 曾仕强
为政第二
色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②(zhuàn),曾是以为孝乎③?”
主旨
孔子教导子夏尽孝的要点。
注释
①“色难”指侍奉父母要一直保持和颜悦色是很难的。
②“馔”是吃的意思。
③“曾是以为孝乎”是真以为如此便真是尽孝了吗?“曾”是“乃”的意思。
今译
子夏问孝道。孔子说:“要保持和颜悦色侍奉父母是很难的。如果只是家里有事时,由年轻的子女操劳,有酒有饭时,让长老去吃喝,这能算是尽孝吗?”
引述
现代人把奉养父母当做尽孝,自以为有钱让父母花用,有食物让父母享用,有衣物供父母使用,便是孝的表现。因此缺乏尊敬的心态,不够恭敬,请问这和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奉养父母,最要紧的是恭敬。至于如何奉养,要看子女的能力和条件。诚心尽力就好,不能够比来比去。
自我要求
(一)长期在父母跟前保持和颜悦色,真的有那么困难吗?如果真的遭遇这样的困难,最好自己检讨,是不是对待父母缺乏诚意,所以才失去恭敬的心。
(二)年轻时为父母分担一些事情,年长时好好准备父母的饮食,不过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谈不上孝心。如果做到这种地步,便自认尽孝,那实在是太小看自己了。
(三)儒家认为让父母有面子,不辱家门,才是真正的孝。不是为父母读书或赚钱,而是行为端正,做出对社会人群有益的事情,以光宗耀祖。往往祖上有德,才会教养出这样的子女。
建议
对父母和颜悦色,只有真正发自内心,才能保持长久。光做表面,顶多维持一段时间。从心出发,必须先有恭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