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考零基础怎么备考?现在准备会不会太早?

2023-05-25 11:24 作者:申论克星王长明  | 我要投稿

        每年这个时候,公考人都被分成了几个阵营。有的刚结束省考面试,有的在准备事业单位面试,有的已经准备下半年的国考笔试或者其他省市的笔试。

        不管处在怎样的阶段,都要让每一分努力有收获,不做无用功。


初心上岸通(微信小程序)

公务员考试题库:http://t.myzhishi.cn/?t=1040@b4e5be



下面是大家经常问的一些问题

一起来看看吧

尤其是零基础的小白

第一次参加一定首先弄清楚考情

才能对症下药!


Q1 国考和省考有什么区别?


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备考方式都是一样的。

在这方面国家给我们的信息只有三个:公告、大纲、试题不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它们的考试步骤是一样的:先颁布考试公告,在公告中颁布考试大纲,最后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试题。


公告最大区别就是时长,国考行测2个小时,申论3个小时,各地省考申论时长会有不同,会在公告里面写清楚。

大纲很多省考大纲都是照抄的国考大纲,而且每年不怎么变化,需要考专业科目的岗位有各自的大纲。

试题很多人习惯上从主题、常考问法、难易程度上对国考和省考分工。认为国考主题宏观、省考主题微观,国考难于省考等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每年都会不定,而且一开始就有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会潜意识打乱自己的备考计划。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大量题,见各种问法,尝试各种题型,考场遇到哪种题型都可以从容应对。如果非要区分,在复习后期重点找自己省份的题做就可以。


Q2 现在开始备考国考笔试是不是太早了?


国考预计在今年10月发布公告,11月底进行笔试,所以离考试最多半年,留给咱们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如果是在职考试的小伙伴更要开始抓紧时间进入备考啦!


Q3 国考零基础要怎么制定备考计划?


【行测】

备考前:摸底考试。

找一套最新真题,按照考试规定时间完成,精准计分,摸清自己在每一个模块的真实水平,以便在接下来的备考中重点突围。言语、判断、资料分析是行测拉分的关键,也是需要重点备考的模块。

备考中:第一阶段:通过分模块的精讲课程去学习基础知识,做好笔记(重点);第二阶段:分模块练习去巩固知识,不必追求速度,准备好纠错本,反复练习,不会的回头看笔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吃透,“两万道上岸”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三阶段:真题套题练习,巩固错题,清扫知识盲区,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适用的答题顺序和习惯,懂得分配时间、把握节奏,学会取舍;第四阶段:全真模考,考前一周培养考感,就是要“真”。


【申论】

申论更注重质,一定要做真题。一开始不要参考市面答案,找几个可以找到申论原材料的题做完并对照原材料写出答案,反复对照琢磨,弄清答案的来路。正式练习时每道题至少做三遍以上,反复修改和重写,反复总结自己的思路,再去对照市面上不同的答案,斟酌答案的“好坏”,依靠出处材料形成一份尽善尽美的答案,给自己评分。


Q4 申论有标准答案吗?


没有。市面上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拿到标准答案。大家所看到的标准答案都是机构老师写出来的。唯一找到标准答案的方法就是找到申论材料的原文。

考场上我们拿到的申论材料并不是命题老师自己写的,而是他们在一些网站、报纸、杂志或者其他地方找着一些原作者的文章,也就是原材料,他们把这些原材料当中非常核心的部分做了删减,删完之后原材料就变成了申论材料,命题人再命一个题,让咱们把删减的部分再写出来。

那我们就可以用逆向思维,只要咱们找到原材料,把原材料和申论材料做个对比,看一下他们把哪些重要的部分删减了,那这些删减部分就是阅卷答案的核心。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都是这样操作的,有无数事实证明,因为申论的原材料是可以找到的。但这是一件非常耗时且难以做到的事情。

但是,命题人命题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他不可能胡编乱造一个东西出来。删掉了一些东西,肯定要给一个明确的动作出来让你复原;打乱了顺序,想让你复原也要给一个明确的要求。发出这些动作、提出这些要求就体现在了命题词汇上。“总结”、“归纳”、“概括”、“概述”每一个词汇所表达的动作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是极为严格的。

因此,尽管申论试题形形色色,但命题词汇是不变的。忠于命题词汇,按照命题词汇来学习,不管试题怎样变,都可以答得正确且科学。王长明老师的《申论61词》就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Q5 公务员面试如何拿到高分?


公务员面试就是考官通过你的语言行为(答题内容)和非语言行为(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外部行为来考查你的智商、情商、思维、知识等内在特征,评判你适不适合在体制内工作。


考试内容主要分为“怎么看”和“怎么办”两大类题目。

“怎么看”类题目要做到角度新颖、见解深刻。考题越来越新,可重点关注近三个月的社会热点,可以多看人民日报评论里的文章,多几个角度分析,知道这件事情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特征。谈观点的时候一般互相矛盾的两个观点不要割裂开来分别论证,太过刻板,而是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怎么办”类题目需要切实解决问题中的所有矛盾。找全矛盾点是关键,再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一解决。不可转嫁矛盾,答案的重点必须是在解决问题这一块,开头结尾切忌扯一堆虚头巴脑的空话。在回答解决问题时,可通过一些细节处理、专业名词等来体现自己对政府工作实务的基础了解,可以担任这份工作。

总之,新颖、深刻、务实才是考官想要的答案。



国考零基础怎么备考?现在准备会不会太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