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来杨颜老师的剧情论文了
看了老师的论文,想写就写了,有些乱但是还是想发出来记录一下。关于四周年的剧情一个词概括就是,孤星压全舟。至少在明日方舟内孤星的剧情在我看来是史无前例的。首先是名字“孤星”,按舟的惯例一语多关,诚如“长夜临光”既是卡西米尔竞技场的那道光,又是感染者骑士心中的希望之光,也是罗德岛的干员耀光;又如“照我以火”里的那团火,可以是烧穿维多利亚对塔拉人偏见的火,可以是爱布拉娜烧开生与死界限的火,亦可以是罗德岛干员苇草尾尖的那团火;而回看孤星,无论是“光”或者是“火”最后都以加入罗德岛迎来一个暂时圆满的结局,但这里的孤星克里斯滕,却以一人升入太空谢幕(是不是终幕暂且不论)。在这一幕里,孤星是克里斯滕与军方作赌的那座航天器,是唯一能够打穿泰拉虚假天幕寻求人类真相的子弹,也是哥伦比亚科学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克里斯滕本人。她既是莱茵生命追求飞速前进的孤星,又是泰拉大陆追求天空真相的孤星,随着剧情发展,缪尔赛思被设定好的程式关在万星园外,塞雷娅在命中注定的位置从万星园中坠下,唯一登上太空当这个牺牲者的“孤星”,只能是克里斯滕自己。 当然孤星的孤处,也并非尽是褒义。克里斯滕作为莱茵生命的总辖,并非一开始就是孤身一人,走到最后一步,也完全是自己作为技术冒进主义的极端者和对真理的偏执而导致的。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作为最后面对的boss出现,玩家难免心情也有些复杂了。 而孤星的剧情也并不是只营造出这一个精彩立体的角色。除了克里斯腾,我想力压本次up角色缪尔赛思和赫默的一定是莱茵能量科主任斐尔迪南,作为曾经绿野幻梦里的头号反派,伏笔回收后,已然成为莱茵最man的那个男人,支撑住风雨飘摇的莱茵生命,又将总辖的科学遗产从高空带回,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莱茵生命被政府和军方双面施压之时,那张cg图上男人一手插兜目视前方,配文更绝:“斐尔迪南一点也不想哭,他甚至有点想笑”,在那时剧情最为紧张,克里斯滕升空在即而莱茵总部面临暴力的时刻,大斐老师笑的是自己,笑的是自己还是舍不得这家公司,舍不得自己的理想,以及整个科学界。 而其他人物的塑造也多有惊喜,塞雷娅虽然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完善了设定,但是方舟的编剧手很稳的,不但没将她人设写崩,而是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这个与克里斯滕相爱相杀,放弃科学梦想选择守护莱茵成为防卫科主任的硬核女强人的形象认知。生态科主任缪尔赛思则担任本次剧情唯一能够舒缓节奏轻松片刻的角色,作为总辖计划的关键人物,在最后还是被总辖救下没能一同前往星空,她的内心是遗憾的,尽管她依旧笑脸盈盈的看着博士。霍尔海雅则与缪尔赛思具有诸多共通之处,她们也可以被称为孤星,前者是羽蛇一族的最后一人,孤独甚至不择手段地探求着自己族群的真相,早已经历了她自己的百年孤独,而后者作为精灵一族在泰拉社会的唯一人,则承担了为族人在这片钢铁丛林般的现代社会寻求容身之处的艰巨使命。同样是孤星的工程科主任娜斯缇,目睹萨卡兹内战与泰拉大陆异样的凝视,她为了萨卡兹人的未来选择了太空,选择了克里斯滕。人力资源科主任雅拉,如同克里斯滕母亲般的人物,年轻的时候是魅力无限的大明星,谢幕之后又是投资界的大鳄,选择莱茵更像是她对克里斯滕的爱。 正所谓莱茵生命全是疯子,除了赫默。为科学界踩下刹车,看似与科学的进取相悖,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着想,赫默在本次剧情里迎来蜕变,但也迎来了与自己的老师,结构科主任帕尔维斯的诀别,见证了老师为克里斯滕的理想燃烧至最后一刻,赫默更坚定了科学的冒进是不可取的想法。 而客观看待本次的剧情全貌,方舟延续了一贯的群像塑造路线,笔墨平铺,很少对一个角色浓墨重彩,而是呈现了一个偏执矛盾却又理想主义的莱茵生命,一个疯狂却又符合现实的哥伦比亚。从伏笔方面看,回收了早年间迷迭香与洛肯水箱、伊芙丽特与炎魔碎片的伏笔,却又将凯尔希、总统与锡人三者的关系伏笔埋下,彻底解释了明日方舟自开始便疑云密布的石棺之谜,同时克里斯滕在太空中冷冻舱里躺下,又为明日方舟终末地的游戏企划做了一手好铺垫。可以说这次的剧情将明日方舟关于哥伦比亚的一切线索都串联起来,也让博士们的视角从战火纷飞的维多利亚与波涛迭起的伊比利亚转向这个飞速前进的哥伦比亚来,人物形象、剧情叙事、线索等方面都几乎完美无缺的sidestory,这就是“孤星”给我带来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