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大马凤主任:抑郁和焦虑真的是傻傻分不清吗?

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门诊主任,原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曾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科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精神科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精准诊断和治疗。多年来潜心研究,博采众芳,积淀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相结合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疑难精神疾病,疗效显著。获省级课题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迄今为止,通过科学检查规范治疗已使众多患者恢复精神健康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长期服药、复杂疑难性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的暑假,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动了无数“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心。影片火爆的背后,除了有扎实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也有人们的共情。作为主角,哪吒的降世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父母对他出生后的身份、能力和生命而焦虑着;在成长过程中,他也因为无法被世人认同而感到抑郁。
焦虑和抑郁是人类常见的情绪,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你是否曾经感觉到一阵阵心慌、出汗?你有没有感觉坐立不定、难以心安?你有没有感觉前途渺茫,悲观看世界,对将来非常担忧?你有没有感觉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犯错误而无法应对工作?你有没有总是想玩手机打发时间,并且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很多人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类似的状况,这些都是焦虑和抑郁的表现。但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情绪,本文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抑郁和焦虑有什么区别
首发年龄
●抑郁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儿童、青壮年、老年人均可发生
●焦虑好发于成年人,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

时间指向性
●焦虑往往指向未来,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害怕。例如,明天要在一个重要的会议上发言,就会很紧张,担心自己背不下稿件或讲错话。在电影中,哪吒邀请好友敖丙来参加自己的生日宴,又担心对方不会来,那几天一直坐立不安、四处走动,这都是明显的焦虑表现。
●抑郁常常指向过去,是对人、事、物丧失的负面感受,比如失恋、丧亲、失业、破财等,进而出现情绪低落、不愉快。
临床表现
用一个词来形容焦虑,那就是“烦躁”
焦虑的临床表现分为情感症状和躯体症状。情感症状主要表现为担心、紧张,以及内心的惶惶不可终日。躯体性表现往往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伴,如胸闷、心悸、肌肉紧张、多汗、呼吸困难、尿频、头痛等。

用一个词来形容抑郁,那就是“低”
抑郁的表现主要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愉快感丧失、动作行为减少等。抑郁也可以出现躯体症状,如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早醒、性欲减退等。在影片中,小哪吒受到小伙伴的排斥,每天被关在家里,父母的陪伴也不多,他就表现出郁郁寡欢、懒得说话、躺着不动等抑郁的表现。当然,他的抑郁更多是“装”给父母看的,而现实中的抑郁症却真的会让一个人“僵住”。
睡 眠
●焦虑者的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例如,躺在床上半个多小时还睡不着
●抑郁者则表现为早醒,比如,凌晨两三点醒过来后,就再也无法入睡了

主动性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
●焦虑的表现是主动的。尽管焦虑者会有回避的行为,但这与情绪上的紧张不安有关,是主动的回避。还以哪吒对敖丙的邀请为例,发出邀约时,他表现得非常扭捏,不敢看向敖丙,手脚小动作很多,这就是主动回避的表现。此时在他的内心中,很怕会被拒绝,既焦虑,又渴望。
●抑郁者的行为是情感退缩的表现,源于兴趣的减退和意志力的退化,因此是被动的回避。
心理感受
●焦虑者的感受往往是无助、崩溃、激昂
●抑郁者的感受是无助、无力、自责

对症状的自我认识
●抑郁症状严重时,患者会失去对自身状态的认识和正确判断,不愿意主动就医
●焦虑者总是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症状越严重,就越会反复主动就医
消极观念和行为
●焦虑症者一般不出现消极的观念和行为,但如果症状过于严重,痛苦非常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也会出现消极的情况。所以,焦虑者的自我伤害带有“冲动性”和“自暴自弃感”。
●抑郁者的情绪容易被“隔离”和“压抑”,假装一切都很好,支撑自己前行。直到有一天,抑郁情绪的极端悲观和消极,会诱发自伤或自杀行为。他们的消极观念和行为是“蓄谋已久”和“决绝”的。

尽管焦虑和抑郁有诸多差异,但临床上,它们常常一并出现。精神科医生常将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比作是一对“姐妹花”,约60%的抑郁症患者同时会有焦虑情绪。目前的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中,也列出了焦虑型抑郁的分型,这说明了焦虑和抑郁的“共生关系”。焦虑情绪常常伴随抑郁情绪而出现,在它们共存的情况下,会将抑郁的自杀风险提升。